清华校标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清华大学迎来了自己的九十华诞。90年来,清华与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潮流紧密相连,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紧密相连,与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奋斗紧密相连。
桃李满天下
在90年的历史中,清华在教育、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过许多贡献。但最令清华人骄傲的是遍布各地的10余万名清华校友,他们在国家的各个建设岗位上得到认可和赞誉。这是清华为祖国作出的最大贡献。
竺可桢、侯德榜、茅以升、叶企孙、梁思成、周培源、马寅初、金岳霖、陈岱孙、潘光旦、贺麟、王力、张岱年、季羡林、吴晗、夏鼐、华罗庚、陈省身、唐敖庆、钱学森、曹禺、钱钟书……一位位学术大师,一位位科学巨擘,灿若繁星般镶嵌在中国历史的天空。
在原子能科学领域,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是新中国原子科学技术的先驱者、奠基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工程技术领域,葛洲坝、小浪底、二滩、三峡,哪里有水利枢纽工程,那里就有清华人。我国的第一座万吨水压机,总设计师是清华校友林宗棠;江欢成设计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吕彦直是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胡兢铭是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总工程师。从一汽、二汽到鞍钢、宝钢,从打石油翻身仗到建造先进的原子能电站,清华校友奉献着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
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清华毕业生有401位;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清华校友有14位;向国家建议实施“863”计划的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人均毕业于清华……
清华的声誉是许许多多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校友实干出来的,清华的精深、博大与厚重是校友们以“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人生实践叠加出来的。
勇攀科技高峰
清华大学多年来一直将科研和开发作为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的师生以其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承担了大量国家急需的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的科研经费从1993年的1.4亿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7.3亿元,年增长率在20%以上。至2000年,清华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279项,累计申请专利1929项,授权专利1116项,均居全国高校第一;清华承担的“863”项目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设立在清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SCI收录的论文数由1993年的全国高校第五名上升到1999年的第二名,EI和ISTP收录的论文数多年保持高校第一。
在基础研究方面,清华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如朱嘉麟、顾秉林等人在低维量子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论文被引用1000多次,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范守善教授进行的氮化纳米线和碳纳米管定向生长的研究成果,被列入1997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和1998年中国十大科学新闻,获得长江学术成就奖。
“九五”期间,围绕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航天、先进制造、环境等高新技术领域,清华确定了一批科研重点项目,组织全校力量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以核能与核技术、建筑、能源、先进制造、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由清华牵头的中国教育科研网已经遍布150个城市,连接了700所大学,上网用户超过500万;作为国家“863”计划重大攻关项目的高温气冷堆已于2000年12月建成并实现临界,使我国在先进核动力堆设计、研制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固定式、车载式、组合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已分别在天津、大连、青岛、上海、北京和厦门海关投入使用,在海关反走私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于2000年6月发射成功,已发回世界各地有价值的遥感照片数百张,目前正在进行各种在轨科学试验。其它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生物芯片等研究成果都使我国在相关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清华大学积极开展与全国各地的科技合作,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5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与140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关系密切;学校还同北京、河北、广东、山东、江苏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广东、河北等联合建立了“科技风险投资开发基金”,与深圳、北京分别合办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等。由于加强了与企业和地方的联系,学校近年来的横向科研经费增长迅速,2000年已达3.3亿元。清华与海外著名大学和企业的科技合作也不断加强,2000年科技合同经费达1亿元以上。
以同方和紫光为骨干的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无论在产值和利税方面都保持着每年几乎5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0年清华企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利润6.7亿元。更为重要的是,校办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科技园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期工程12万平方米已经建成,入驻企业达150多家。为众多中小企业创造优惠条件的清华创业园也先后吸引了40多家企业进入。
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扑面而来,清华大学正日益显示出新知识孕育生长孵化器、高新技术辐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沐浴着新世纪的春光,意气风发的清华人正以90年校庆为新的起点,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江涛)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