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文化漫步 > 正文

文化聚焦:青年作家打造文学新世纪

http://www.sina.com.cn 2001/04/25 11:45   光明日报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韧的新时期青年文学创作,一路风尘、一路艰辛地走到了今天。其间,经过了文学题材上的有力拓展和掘进,经过了文学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深化,经过了文学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实验,经过了无数的“热”、“风”、“浪”、“潮”的冲刷和洗礼,经过了文学效应从社会关注的文化重心向所谓的文学边缘转移的艰难行进,终于,在我们走进一个新世纪的时候,我们青年文学创作也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多年的青年文学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回味、咀嚼、感慨和反思的内容,这里有一茬又一茬青年作家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努力,有太多的青春梦想,有太多的生命激情。这是把握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一个特定角度,也是一笔弥足珍视的精神文化财富。在我们十分审慎地考察青年文学创作现状之时,可以这样说,目前的青年文学创作状况是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目前的青年文学创作正处在一个作者队伍日益壮大、文学发展比较平稳、创作心态比较正常、文学成果比较显著的新的发展时期。

  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个作家群体,使我们有了一支素质准备充分、阵容齐整强大、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年作家队伍

  目前青年文学创作状况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于我们有了一支素质准备充分、阵容齐整强大、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年作家队伍。这支队伍,按目前的状况,大致包括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个作家群体。由于这些作家走上文坛时机的差别,创作阵容本身呈现出阶梯式的发展态势。

  目前的青年作家队伍中,最早于80年代中期走上文坛、引人注意的是迟子建、陈染、苏童、庞天舒等人。随后,程青以《那竹篱围隔的小院》、余华以《十八岁出门远行》、刘西鸿以《你不可改变我》、吕新以《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格非以《褐色鸟群》、孙惠芬以《变调》初露头角,加上北村的小说和韩东的诗歌创作,形成了目前青年创作队伍的最初阵容。这一阵容最初是试探性的,连同同时出道的同龄评论家李书磊、李洁非、王干、汪政、晓华等人的评论,也还没来得及找到自己年龄上的恰当定位。但是,他们已经初露锋芒。随后不久的“先锋”、“实验”小说———以语言的颠覆和重构为先导的叙事革命,开始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成为上一世纪80年代末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进入90年代,1991年2月,李师东、毛浩在《当代文坛报》发表《第四茬作家群》的长文,提出了“60年代出生的作家群”这一概念,首次以出生年代划分作家群体。1994年初,《青年文学》开辟“60年代出生作家作品联展”这一栏目,长达4年,发表了余华、苏童、迟子建、徐坤、毕飞宇、祁智、刁斗、关仁山等60余位作家的作品,开始有意识地聚合目前的青年作家队伍。同时,东西、叶弥、述平、西、刘继明、李洱、鲁羊、朱文、赵琪、陈怀国等人的创作,进一步加强了“60年代作家群”的声势。

  90年代中后期,柳建伟、红柯、曾维浩、刘燕燕、李冯、邱华栋、许春樵、张继、王方晨、王跃文、石舒清等60年代出生的作家和随之而起的70年代出生的作家魏微、丁天、周洁茹、戴来、郁秀、朱文颖等交相辉映,进一步壮大了青年作家队伍的阵容。近年来,尹丽川、巫昂、马伊、陈蔚文、金磊、雷立刚、韩寒等一批年轻作者的出现,给青年文坛带来了新的生气。

  与此同时,青年评论家的阵容也在进一步加强。李敬泽、何向阳、吴俊、郜元宝、张新颖、王彬彬、谢有顺、阎晶明、林舟、张柠等青年评论家,以新的眼光关注文学的创作进程,与青年作家们同步相向、桴鼓相应,有力地影响了青年文坛的发展态势。

  在目前的这支青年作家队伍中,既有创作经历较长的年轻作者,也有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这些作家在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背景走上文坛,汇聚成了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这样一支充满生气、蔚为壮观的青年文学创作队伍。而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之中,并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

  青年作家有自己独特的感触和体会,最善于捕捉社会进程中的变化和进展

  这些196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作家,以其强大的阵势,丰富了现有作家队伍的构成,为文坛增添了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同时,他们的创作也为今天的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让我们看到了新世纪文学的希望和前景。

  这些青年作家,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与前几茬作家相比,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结构较为完善;他们较少历史的包袱,更善于捕捉社会生活新的变化和进展。文学创作是这些青年作家内在的一种需求,写作目的相对单纯。在创作中,他们更注重从个人的角度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也更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通过他们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不少青年作家对普通人的生存处境,给予了较为深入的关注。像徐坤对当代知识分子生存命运的审视,毕飞宇对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处境的着意,东西、刁斗对百姓人生的独特发现,都是可圈可点的。更为难得的是,一些很年轻的作家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开始涉猎更为开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展示了较好的写作实力和发展前景。

  描写改革开放对青年人心理、生活和观念的影响和作用,展示成长经历,表现心路历程,成为不少青年作家不约而同的一个创作主题。前些年影响较大的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还有叶弥的中篇小说《成长如蜕》等,都是通过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折射社会的发展进程,都是很出色的作品。近年来,一些更年轻的作者,在此方面着力更甚,他们的创作敏感地触摸着我们时代的神经,真切地记录着社会生活对他们的内在的激发和触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写作实际出发,艺术地、建设性地表达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正在成为青年作家们的自觉追求。此外,青年作家们对历史的挖掘,如迟子建的长篇小说《伪满洲国》等,石舒清、刘亮程、陈继明等对地域文化内涵的拓展,还有不少作家在语言、叙述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也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与此同时,学理性的、建设性的批评风气正在青年文学中形成和发展。一批更为年轻的青年评论家,以新的眼光把握青年文学创作的发展动向,为文学评论赢得了新的声誉。

  在展望青年文学创作的前景时,人们感到,如何更好地处理个人写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依然是青年文学创作的一大问题。在展示个人的独特感受和思考的同时,如何获得更多的读者,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这是摆在青年作家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此外,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与新的文学表现手段的关系也是不容忽略的。过去,文学的传达方式主要以书面文字为主,今天,文学作品的图像化和网络化,则是新的动向。在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求文学仅仅以一种传统的方式存在,是不现实的,它必然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在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这方面,青年作家们已经迈出了步伐,人们期待着他们更加自觉,更加成熟。(李师东)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青年作家创作会将在京召开 卫慧、棉棉与之无缘 (2001/03/26 07:40)
文化聚焦:谁知道中国作家有多富(附图) (2001/04/23 14:44)
中国作家们今天在反思:没有道德,岂有文章? (2001/04/18 09:05)
网上小说被“偷” 作家索赔一元 (2001/04/16 10:32)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直击歌坛盛事--《音乐风云榜》完全获奖名单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