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发文,对今年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取消了年龄和婚姻状况的限制,这使得“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据报载,教育管理部门明确表示:不可以。
凭什么呢?据称是根据国家教委1990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这一国务院的部门规章第33条、第35条规定: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并且被退学的学生,均不得申请复学。
我想,谁都知道,校方作出的退学且不能复学的处理对一个历经高考“磨难”、大好前程为期不远的在校大学生意味着什么。面对校方如此强有力的干预,除非情势迫不得已,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不会作出在校期间结婚的不理智决定的。
不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毕竟只是部门规章,在涉及婚姻问题的规定上,是否符合《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呢?
全国人大1980年颁布的现行《婚姻法》第2条、第4条分别规定:实行婚姻自由制度;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方加以干涉。在结婚自由的原则问题上,《婚姻法》并未规定例外情况。因此,只要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又符合其他法定结婚条件,要求结婚的,婚姻登记机关应予登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干预,也不能擅自提高结婚年龄标准。
由此看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显与《婚姻法》相抵触,前者的规定无疑是变相提高了结婚年龄标准,限制了婚姻自由。其中有关“退学”的规定,正如我国早些时候的包办婚姻,父母常以断绝父子、母子关系对“忤逆”的子女相迫。此外,“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中的“擅自”二字尤耐人寻味。其实,结婚自由,他人不得干涉,试问哪一对自愿结婚的男女不是“擅自”结婚的呢?
或许有人会说,事实上也的确有人这么说(参见《民商法实务研究·婚姻家庭卷》第87页,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与全国人大《婚姻法》的关系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律适用原理,在高校生结婚的问题上,应适用特别法即《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但是,这一观点忽略了一个大前提,即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制定机关必须是同一机关。也就是说,只有当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同样出自全国人大而非国家教委时,才可遵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律适用原理。因此,作为规章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与作为法律的《婚姻法》之间的关系,只是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关系,在关涉结婚的特定问题上,前者必须服从后者,否则将破坏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这一点在《立法法》第83条已有明文规定。
据报道,在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在校大学生不能结婚的规定。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之所以作出不准结婚的规定,或许是担心大批高校生结婚将会妨碍现有的教学秩序。其实,结婚只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特定部门出于本部门实情考虑,或可限制生育或在事实上组成家庭,但却无权限制神圣的结婚自由。况且,随着弹性学制在我国高校的逐渐推广,个别学生结婚、生子也可经由休学方式得以妥善解决。
类似不准高校生结婚的规定还有不少。例如工厂学徒工在学徒期间禁止结婚,某些项目的专业运动员、某些文艺团体的主要舞蹈演员达到一定年龄方可允许结婚,等等。这些所谓的规定无疑都与《婚姻法》的规定相悖,同样属于自始无效的违法规定,应由有关机关依法予以改变或撤销。(上海市司法局 郭光东)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