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九五”期间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大学,是我国地学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由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而成。1970年迁出北京,1975年定址湖北省武汉市,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6年建立研究生院,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全国33所研究生院之一。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学校在武汉和北京两地办学。大学总部在武汉。现任校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重视校风、学风建设,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严格谦逊、团结活泼、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建校48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000余人。他们当中已有15人成为中科院院士,4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涌现出200多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还有许多人成为科技骨干、教育专家或管理专家,有的还担任着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对中国地质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亲切关怀和鼓励。1957年,刘少奇同志亲切接见我校毕业生,热情勉励大家“做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1987年5月,邓颖超、乌兰夫、乔石、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又一次接见我校师生代表,鼓励大家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贡献。1994年5月,李岚清同志来到学校视察,鼓励我校“为谋求人类与地球和谐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1996年7月,我校校友温家宝同志回母校看望师生员工并用“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题词来纪念学校的优良校风和传统。1997年李瑞环同志给我校45周年校庆题词:“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地球科学”。光荣的历史、特殊的荣誉永远鼓舞着中国地质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
中国地质大学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坚持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学科协调发展之路。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学科点11个,硕士学科点3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是国家批准的“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经教育部批准,还设立了“矿产普查与勘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学探测与信息技术”、“岩石矿物学”、“地质工程”、“构造地质学”等六个特聘教授岗位。现有本科专业30多个。学科专业已涉及到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矿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哲学等13个一级学科领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万余人。
中国地质大学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工3494人。其中专任教师1177人。现有教授224人,副教授451人。其中40岁以下的教授32人、副教授149人。教师队伍中现有中科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109人。还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1人。共有39人次担任国际学术组织的有关职务。中国地质大学教师还获得过国内很多重要荣誉。如王鸿祯、杨遵仪、郝诒纯教授是何梁何利科学奖获得者,赵鹏大教授是国际数学地质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获得者,还有10位教授获得中国地质界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有36人曾获得全国或省部级优秀教师和优秀工作者称号。
中国地质大学是我国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领域重要的科研中心。现有研究所(室)55个,专职科研人员173人。中国地质大学致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寻找和合理利用资源,减轻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扩展生存空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的协调,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以来,累计完成科研项目300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8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一万余篇。学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共获得国家三大奖50项,省部级三等以上奖励627项。其中不仅有传统地质类优势学科领域取得的成果,更有一批非地质类学科领域中的成果。如由我校开发研制的MAPGIS软件,经国家科委组织的综合测评表明,该软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某些关键技术和算法已超过国外先进水平,产品销量占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从1996年起,连续三年在国产GIS平台测评中名列第一,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1998及1999年中国科学院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地质大学发表的科学论文总数和被引用频次均列全国地学单位之首。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部评选结果显示,中国地质大学获得资助的项目总数和资金额度列全国地学单位之首。
中国地质大学占地总面积106.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9万平方米。在北京、武汉两地建成有图书馆、测试中心、电教中心、网络中心、计算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及各类实验室。现有2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即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实验室和矿物岩石材料开发与应用实验室;有9个省部级开放实验室即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查评价实验室、岩石圈构造动力学(地球表层系统)实验室、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实验室、地球物质研究实验室、非传统矿产资源发现及开发实验室、工程地球物理实验室、环境岩土技术实验室、废物地质处置与环境保护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中心。全校仪器设备总值14263万元,图书馆藏书250万余册,博物馆陈列各类标本3700余件,珍惜标本1400余件。
中国地质大学公开发行的主要学术刊物有10多种,其中《地球科学》、《现代地质》、《地学前缘》已入选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地球科学》获得1997年第二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居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第三名,并是国际检索系统《EI》、《CA》入检期刊。1999年《地学前缘》的影响因子名列全国地学科技期刊第三名。
新的世纪和新的挑战给中国地质大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学校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决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向着“现代型、开放型和国际型的地学类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