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做事好一窝蜂。前几年做生意赚钱,纷纷下海。这两年办学校有利,于是纷纷上马。结果呢,高校扩招,就业困难,市场竞争,生源不足,建好的学校没人上。为了资金回笼,投资收益,学校就想千方设百计,使出浑身解数忙招生。
先是降分求次录取,把本科线降为专科线,专科线降为中专线,再把中专线一降又降,于是出现了实际录取线比国家标准线低10分、20分甚至50分的现象。这还好,至少进校的学生还有点分数。但到后来,办学者为了扩大生源,干脆撇开考试,不问成绩,实行来者不拒。再后来,办学者又变被动等候为主动请进,到各地设招生点,寻找招生代理人,出高价劳务费拉生源。于是大批不具备接受高等教育条件的高中、初中生,甚至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也涌入了高校校园。
招生方式的转变,使得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字写别,词用错,单词不会说;有些学生上课迷迷糊糊,下课喳喳呼呼,作业马马虎虎,喝酒晕晕糊糊;还有些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一问三不知。究其原因,无非基础不好,接受能力差。经私下了解,才知道他们很多是初中还没毕业的学生,家长禁不住招生专业户的游说而让孩子走捷径上大学。再打听别的班级,法律、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企业管理等几个专业的学生,真正读过高中的竟然不足一半,而且基本上都是招生专业户带他们走进高校的。
什么是招生专业户?这是新事物,新名词,词典上没有,我认为可能就是为赚取高额劳务费而专门替学校跑生源的人。他们每到招生季节,就四处奔走,到处游说,招一批学生,赶在9月份新生入校时带到事先说好的某一座城市。但未必就一定带到事先说好的那所学校,而是一下火车,即赴月台上的各民办高校的接待点,看谁出的劳务费价格高就把学生送给谁,而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后各走各道,只等明年再做这笔皆大欢喜的好“生意”。
这样的招生方式,这样的招生专业户,招来的学生的素质自然就可想而知了。(王攀)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