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条消息:山西省对高中会考做出重大改革,其中一项内容是政治、历史两科将采用开卷考试。这对高中毕业生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我认为,这是将“死记硬背”逐出我国现行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意义,绝不仅是为了给学生减负。
众所周知,政治、历史两科,是最让学生头痛的,因为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太多,人物、事件、年代、意义、结论,差一点儿都扣分;政治里的“时事”部分,年年翻新,老师惟恐覆盖不够,挖空心思编出的题目,让人眼晕。我曾看过一份中学生的政治试卷,里面竟有“论证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转盈的途径”这样的题———这种生吞活剥真让人啼笑皆非,不要说对企业经营毫无感性知识的中学生,就是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又有几个说得清楚!难怪一家中央大报的总编辑,在试着做完女儿高考的政治试卷后感叹:“我都没有把握考及格!”
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学生的脑子,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在一次关于相对论的演讲中,有听众给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音速是多少吗?”在座的以为爱因斯坦会脱口而出,没想到他想了一下说“不知道”。于是举座大哗,觉得一个顶级科学家竟连这个简单的常数都不知道,简直不可思议。可爱因斯坦嘟囔道:“如果在任何一本中学教科书上都可以查到,我为什么要记住它呢?”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回答,表明了他对什么样的知识应当“记住”的标准———举凡可以随手查到的知识,只要知道从哪里能找到就行了。也就是说,人的脑子不是用来装各种死知识的“容器”,而是用来思考、创新的“发动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曾多次在报刊上看到过国人对美国人的嘲笑,好像那里的人连四则运算都有很大问题,中国人飞快心算得出的结果,美国人总是弱智般用计算器按半天———这与美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形成了难以理解的反差。我就此询问一个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朋友到底是不是这样。他说是,连许多数学博士都这样。“为什么呢?”我大惑不解。教授朋友笑着说:“在美国,一切可以用电脑做的事儿,都交给了电脑。人的脑子,通常只做电脑做不到的事!”这个观察真让人沉思良久。
中学理科教育中的解题计算,是一点也不亚于文科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学生做作业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解题计算上,这种繁复的计算与创造力毫无关联。上海教育界早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几年前就将计算器引入了高中教育,去年更是破天荒地引入了高考。这个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将教学时间用在开发学生创造力上的明智之举,目前仍是形单影只,乏人响应。
我想,无论是山西的开卷考试,还是上海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其意义,并不简单止于“减负”,而是教育思想的一次转换,是学生的脑子应该用来干什么的核心问题。
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在逐年下滑———国民素质由1998年的第24位滑至第29位;科学技术由第13位滑至第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滑至第31位。如果我们把这种令人不安的下滑与我国教育多年来的“发展”联系起来看,将教学时间和重点放在什么方面,就早已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了!(端木)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