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大学毕业多年、有很好职业的人再次走进校园,目的大多不是为了一张新的文凭,而是为了获得真正的新知。这种求知的动力,也多半不是由于个人的好奇心,而是来源于现实的职业竞争。这些人付出高昂学费,有充分理由要求获得大体等值的回报。
在电视台这位同行的信中我们看到,学生相当努力,老师也堪称认真,但学生感到“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上当”,这是为什么呢?很明显,症结在于大学老师简单地将研究生教育“移植”到这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殊学生身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总体上仍是从书本到书本,校园里的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自然难以提出真正的社会课题与老师讨论,多半还只能听老师满堂灌。
来自社会各种职业、有着丰富阅历的学生则不同,他们走进大学接受继续教育,是带着满脑子问题进来的,渴望与学有所长的大学教授们充分讨论。合理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紧密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鼓励由学生提出个案,由个别到一般,而不是从一般到一般。
显然,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必须有根本的改革,否则大学会严重地丧失声誉。何况,这些学生向教授们提出的问题,不仅是高等教育宝贵的信息资源,也是高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端木)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