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若说而立,古人指立德、立言、立功。对如今的男人提此要求,想来是“横杆不低,想跳过去实在不易”。但更难的是步入不惑了,人生的单程车开到这里时,你虽然不再有“迷惑般的追求、焦躁般的渴望、自慰般的精神”。但你不由地拥有了“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使你能时常站在经验与教训的磅秤上称一称自己,你不再为过去丢掉的东西而惋惜,甚至会认为丢去了一些反倒轻松自如了,留下的反倒更为实在、清爽、亮丽。
这就是中年的幸与不幸,使不惑的男人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更为相信,对“今天就是最好的,明天尚不知怎样”。报定了一种不是幻想的幻觉。生命之秋的颜色当是最为绚烂的,虽然许多色彩已有些斑驳,但把握住的色素却更为实在具体。心灵的广场能容得下太阳和鲜花,同时也能容得下阴暗和垃圾。
但毕竟不惑了,那额头的沟痕,满脸的倦容,困顿的目光,提醒你一切都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因为再直的腰板在重负之下也会有所弯曲。你摸着谢顶的脑袋,会埋怨疯长的胡子为什么不在这里“插队落户”,自己的钱包为什么不像肚子那样从容地凸起。特别是该记的忘了,该忘的却总记在心里,使你感到自己的心力、体力和精力都遛上了滑梯。你怎能不惑呢?
有人说男人二十是毛坯,三十是半成品,四十是成品,五十是精品,六十是极品,七十是仙品,八十是神品。不惑的男人成了“品”,自然就要被使用,并且还会不断地加大使用的节奏与频率。而精品到仙品,人们会因其“精”而少用,因其“极”而欣赏,因其“仙”而奉供。
女人把四十的男人视为自行车,太新,怕引“贼”注目而丢失;太旧,又怕零件破损而闪失。遗憾的是不惑的男人,常常认为“惑”的年月已经过去,自己清醒得像“蓝精灵”,有了过错也会自圆其说,让奶油包着麸子皮。
不惑的男人多能刚柔相济,而且真正明白了“锅是铁做的”,“人心都是肉长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于是便懂得了“暂时”是一切悲喜的载体。(郭勇)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