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北京市高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们最不满意的课程是心理健康课,而同时,学生们认为最需要的课程也是心理健康课。许多学生抱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枯燥乏味,课本内容落后陈旧,脱离实际。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会想到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做心理咨询。
在今天结束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员培训班活动中,一些高校从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研究多年的专家纷纷发表看法,他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主要是一种发展性咨询。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心理学教授王登峰做过多年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他在和学生接触中发现,大学生在做心理咨询时,最多困惑的问题,首先是人际交往,然后是恋爱问题、就业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和个人发展密切相连。一个学生说:“我到了大学后发现,没有人引导我该做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选择今后的生活。我感到迷茫,所以来做心理咨询。”专家指出,能这样来做咨询的,其实大多没有心理问题,他们只是在发展的某个阶段遇到困惑而已。而假如这种困惑长期被压抑,就有可能会发展成心理问题。
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伟教授是这样解释的:“现代社会比较开放,变化也比较大,而大学生正处在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比如就业和成家。这个阶段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大学生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上一代人的期望、教育体制和内容上的一些缺陷,都会转嫁到大学生身上,所以大学生心理问题比例高于普通人群也不奇怪。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大学生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健康的。”
聂教授说,一些人对心理健康咨询有误解,认为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更多的是防患于未然,是启发开智。这个“智”,是情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让大学生认识自己,并且学会调控和把握自己。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蔺桂瑞教授每周都要给学生做心理咨询,她认为:“我们的咨询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咨询本身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不留痕迹的教育。”
专家指出,有的时候,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和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过于严厉有关。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像一个产品,到了最后要出厂的时候,发现它不合格,大家就责备大学教育不好,其实可能在流水线上的其他工序,就已经出了问题。出问题并不要紧,关键是以后如何和谐发展。对待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要用宽容的态度来接纳他们。(蒋韡薇)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