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关注招聘广告的人都知道,招聘单位的用人条件中会有一条是要求××专业毕业,至少也是××专业优先。这就使不少踌躇满志的人备感失望。学生时代选择的专业真的对日后步入社会的就业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魏曼华老师说道,找工作时,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专业的选择不能仅考虑专业的冷热,而且,专业的冷热也是相对的。
在长春上税务的本科生张怀利对记者说:他是在当时炒得很热的时候报的这个专业,本以为很好找到工作,分到税务局或工商局,有个好饭碗,但现在,真的很难找到。他现在还在长春忙碌地寻找着。
魏老师认为,专业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兴趣,不能盲目地拔高或瞎报。要有自己的远见,也要考虑其他的意见。多听听老师及过来人的建议。
据记者了解,有些毕业生高考填报志愿时,是这样选择专业的——报数学系的是听说日后容易被计算机公司录用;报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是因为从媒体上了解到基础专业出国几率较大;报英语是听往届学生的“教唆”为以后报考外国法律研究生打语言基础……报志愿大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自己的“小算盘”或者说似乎他们从一开始就打算“跳槽”。而就现在的情况看,拿着地球物理系的文凭在计算机公司找工作一点困难都没有;哲学系、心理学系甚至考古系的毕业生搞企业管理的大有人在,有些老师认为这不仅不算一种浪费,相反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按照现在对知识和人才的要求,一个完成大学本科甚至于研究生教育的学生都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专业人才,而且专业知识虽在一定领域是重要的,但从某种角度又是可以淡化的,这又和现在的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前几年,搞工程的公司只找建筑或设计系的,计算机公司专挑计算机系的。这几年一个较大变化则是企业单位招聘毕业生再也不强调“专业对口”了,特别是一些外企、有名的大公司、机关单位,他们最关心的是求职者毕业于什么大学,是否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连一些专业考试也不是越专越好了。这不是对毕业生放松了要求,反而是提高了人才综合素质的标准。
所谓“素质”与“能力”,除了学习成绩和社会实践经验还主要指较快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新事物反应的敏锐性、个人的品行和修养。不少公司录用新人时都会进行人格测试,往往一些专业以外的条件会决定你到底是个“将才”还是个“帅才”。其实从实践的结果看,这种“专业不对口”的效果也不错。这正应了魏老师的话,实力很重要。
所以,专业的选择不要太注重热门,有些冷门专业现在正在变热,只要你有能力,即使是不对口的专业,也会找到好的工作,相反,如果你认为自己占了个好专业而不努力,到头来找不到工作,倒霉的还是你自己。(盛佳鹏)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