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玉溪专电 昨天,在云南玉溪抚仙湖水下考古直播现场,出水了两个主要“古物”,一个是一块长形石块,上面有着人工和自然形成的浮雕式花纹,另一个是古代陶釜,初步认定为手工制成。经现场专家初步认定,这两件“古物”一千年以前就已沉入水中,至此根据现场及此前的考古测定,抚仙湖三大谜团已初步解开,但谜底是什么,各路专家的推断却有些“顶牛”。
在直播之前,各新闻媒体报道的专家对抚仙湖水下谜团的推测就说法不一。直播开始后,面对刚刚打捞上来的长石块及古陶釜,专家们果然又各自有各自的高论。在直播现场,当主持人敬一丹请专家谈谈对抚仙湖水下考古的见解时,专家们推出了三种不同的结论:一是确认水下有大型古建筑,是什么建筑尚待确定。二是水下是座规模较大的古城,初定为1750年左右的汉魏时期建筑。三是认为它是古滇国的一个古城,年代比东汉更早。
直播结束后,记者在现场分别采访了代表不同意见的三位专家。刚刚从网上直播现场出来的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张增祺教授高兴地对记者说,他今天对水下考古的结果非常满意,现场出水的文物已能证明他在此前推测的存在一个大型古代聚落或一个古城,但他不认为是古滇国的遗迹,因为从文献记载,古滇国不用这种石头做建筑材料。他认为那只陶釜是用手捏出来的,推测为西汉时期的废弃物,而汉魏时期用它作为建筑填充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刚走下电视直播台就被众多媒体记者围住。他认为陶釜的出水对古建筑的断代研究十分有意义。他说,这个建筑应为汉魏时期所建。但若推断精确结论及将此建筑群遗迹的考古工作全部做完,则最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而且难度相当大。他告诉记者那只从两个水下石板抹灰中间取出的螺壳经科学测定,认为是1750年前左右的东西。他认为古建筑与古滇王国关系不大,因为出水的东西与滇王国的时代不一样,应偏晚一些。他说这次考古已将范围缩小,已排除是村庄、庙宇、堤坝的可能。在那个时代,它应当是个大型建筑。他对古建筑沉落的原因也有自己看法。他说,抚仙湖位于地震断裂带,建筑物沉入湖中可能是因地震引起沉陷,也可能是水面升高造成的。
在现场直播中,观点最新、最引人关注的当数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的看法。他不仅推测这是一座滇国古城,而且把古城的建筑图都画了出来。他是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声纳研制的多波束条带测深仪的探测结果分析得出的。他说,在古滇国的遗址附近又出现了一个规模如此大的建筑,且据探测三维动画图显示,它的周围有城墙和城门。根据这些资料及古滇国遗址周围的环境分析,他推测此为古滇国的古城。
虽然这三位专家看法不一,但他们都表示,最后结论还有待于更科学的考证和探测,也许这又是抚仙湖一个新的科学之谜。(陈淑玉)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