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邮件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 正文

新闻分析:三种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利与弊

http://www.sina.com.cn 2001/06/05 07:45   中国青年报

  随着高考日益临近,“报志愿”已成为高三学生、家长及高校最关心的话题。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报志愿的方式共有3种:一是考前报志愿,其时间一般安排在6月14、15日左右;二是估分报志愿,其时间多半在高考结束后的7月10日至15日;三是成绩公布之后报志愿,其时间则定在7月底至8月初。

  3种填报志愿的方式各有利弊。这两年,一些省市纷纷出招改变高考志愿的填报方式,结果旧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新问题。比如北京,高考恢复后基本上是考前报志愿,1999年改为估分报,2000年根据民意调查的结果采取了考后出分报的形式,3种方式都用过了之后发现还是考前报最好,于是今年又恢复为考前报。

  那么,3种志愿填报方式到底哪个更准确、科学、合理呢?各地招办主任对此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考前报志愿

  志愿发散自然多数家长包办

  广东这些年一直坚持实行考前填报志愿。该省考试中心副主任刘大允认为,此种方式既体现了“以兴趣为主,凭实力说话”的思想,又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竞争的公平与公正。

  考前报志愿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以及冲刺阶段模拟考试的成绩与排名。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并对自身充满信心的学生更能够作出合乎实际的选择,“这对考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刘大允举例说,几次模拟考试排名都在第一位的同学怎么可能不报考北大清华呢?“可是,如果志愿填报放在考后,那么,一个极小的但并不影响最终结果的失误都会使他丧失这种勇气和胆量。”而无论对学生还是对高校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应出现的损失”。

  北大招办主任初育国是考前报志愿的支持者。他说,每年某一层次的学生比例均与上年基本持平,考生的兴趣、爱好各异,因此,依照“实力兴趣原则”的报考会使高考志愿的发散很自然,能有效避免不正常的“扎堆”或“断档”现象。同时,考生的报考命中率相应提高,对考场发挥出现偏差的学生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另外,高等院校出现‘断档’、‘大小年’(即一年录取分数高一年录取分数低)等现象的概率、数量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即使录取线出现波动,其频率、差值都不会大得惊人。

  此种填报志愿方式也有缺陷。初育国介绍说,自6月中旬起,高三学生就已进入关键的考前冲刺阶段。处在这一非常时期的学生自然会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之中,他们不被允许也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非常细致地了解某一个高校和专业。于是,家长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代言人”,他们去参加大大小小的高考咨询会,获取各高校的招生信息,研究各高校历年录取的投档线、平均分以及就业情况等。“大学的专业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从业方向,可如此‘包办’下的考生被抑制了兴趣、志向,数学人才很可能就让家长‘包’给了生命科学。”

  陕西省高招办负责人李军向认为,考前报志愿附加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考场千变万化,“早晨的几分钟堵车都有可能影响考生的情绪”,而且志愿确定之后的考生心理负担无形加大,“这都给志愿填报的准确性造成了影响”。

  从高校改革的趋势看,正在进行中的高考科目改革,增加了高校和考生的选考科目,这就使报志愿必须在考前进行。广东是全国率先实行“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刘大允说,这是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而与“3+大综合+1”模式相适应的只有考前填报志愿。

  估分报志愿

  心理压力减小估分常有误差

  目前,全国有10余个省市实行估分填报志愿方式,天津是其中最早的一个。该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处长张景华认为“此种方式较好地结合了另外两种填报方式的优点”。

  首先,估分报志愿的时段适中。考生经历了“十年寒窗之苦”之后会出现一段思维的兴奋期,没有了考试压力,考生可以更细致地了解高校和专业,将兴趣和分数有机结合,“既没有考前的盲动,又避免了分数公布后的惟‘分’是图”。

  其次,估分报志愿更具公平性。张景华说,知青子女和往届毕业生一般不参与模拟考试的排名,他们也因此无法确定自己的实力档次。“如果是考前报志愿,那叫这部分学生怎么办,他们被淘汰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过,在估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技术性难题,即估分的准确程度不好保证。据媒体报道,1998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就有一位章姓考生的估分与实际分数相差200分,其所在班级也有近50%同学所估分数与实际考分出入较大。

  陕西省高招办负责人李军向认为,文科生估分的准确性要比理科生低。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的主观题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考生很容易一意孤行,不是过低估计、全盘否定,就是过于自信、充分肯定”,给志愿填报设置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他说,另有少数考生顾及脸面,“将成绩任意夸大”,“落榜的几率当然很高”。

  初育国则认为,如果估分处理不好,此种志愿的填报方式“将对考生的伤害最大”。

  成绩公布之后报志愿

  可以量体裁衣只是容易扎堆

  去年年初,北京市的高招部门曾对5万余名高三毕业生作过一次志愿调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60%以上的考生选择“考后出分报志愿”,他们认为此种方式让自己基本上心中有“数”,可以量体裁衣地进行选择,从而被录取到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西城区一位考生就说,平时心理压力特大,成绩忽上忽下,现在一切都明白了,当然应该轻松。

  然而,在7月27、28日最后填报志愿的日子里,考生和家长们才意识到这一选择的代价只有更累。分数公布后,家长、考生、各高校招办主任、教育网站乃至媒体都被卷了进去,要么被咨询的家长团团围住,要么在最后一刻请来招办主任进行分析。

  初育国说,要保证填报志愿准确无误,就必须了解报考同一学校和同一专业的所有考生的情况。虽然考生对自己的成绩、排序了如指掌,但“知己”的同时并不“知彼”,只要考生不清楚竞争对手的情况,就不能完全避免报考的盲目性。他戏称考前报是“蒙着报”,而出分报是“报着蒙”,而后者要求考生达到“招办主任级”,即能预测投档线,“赌注”下得很大。

  此外,出分报使“扎堆”和“成批落档”的可能性增加。初育国举例说,一个本来只能上一般院校的考生如果意外地达到了清华的分数线,他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报考一般院校,“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报考学校和专业过分集中或生源不足的现象,它不仅对考生不利,更让高校头疼”。

  “考生知道成绩后填报志愿的做法更加突出了‘一考定终身’的片面性,这实际上对应试教育起到了强化作用。”初育国表示,成绩公布之后,高校不但无法向考生提供负责任的相对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而且也无法通过调节计划“消化”高分考生。填报战线拉得过长,使考生和家长承受了过重的心理负担。

  河北省过去长期实行的是估分报志愿,近几年改为出分后报志愿,而且坚持了下来。该省高招办一位负责人说,只要配套的信息服务能够跟上,考生志愿扎堆的问题可以避免。据他介绍,河北省在通知考生成绩的同时,还向考生提供各高校在该省近3年的提档线、考生在全省的排名。青海省在全国最早推行这一填报方式。该省考试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增元表示,只要度过了一段适应期,此种方式的优势会逐渐为人们所接纳。(李纬娜)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订阅手机短信顶级新闻 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动漫迷总动员--首届网络闪光动画大赛!
透视两性:男人的一夜性与女人的一夜情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