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邮件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 正文

没有围墙的大学--自考生20年风雨话自考

http://www.sina.com.cn 2001/06/05 10:4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年,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已经满20岁了。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标志着自考的正式诞生。那年全国共有3153人报考。20年后的今天,全国已经有1亿多人次参加了自考。

  20年,对于中国上千年的考试历史,只是沧海一粟。但正是这短短的20年间、正是这年轻的考试制度,联系着许多人,发生了许多故事……

  我们那时的自考

  1985年参加自考的展江早已在中国人民大学取得了新闻学博士学位,现在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副教授,兼任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栏目策划编辑。

  谈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学习,展江坦率地说,虽然自己1974年就高中毕业了,但由于受到“十年动乱”的影响,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而且那个时候的学习资料极少,他只是从母亲在图书馆工作的一位同学那里得到了一本薄薄的《英语语法手册》,花了两三个月把这本书抄了一遍,后来又买了一本《基本英语教程》,在接下来的五六年时间里,他手里只有这两本英语书。

  虽然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没能赶上高考,但是展江一直在坚持自学英语。1986年,他通过了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考试。八十年代初社会上有一股“学习热”,展江也总想找个机会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虽然“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但是那个时候自己已经成家立业了,加上年龄的限制,不可能再去参加高考。自考的形式很灵活而且方便,所以就参加了自考。当时只是买了几本教材,只花了书费和报名费,一共50多块钱,就把大专拿下了。也正是因为有了大专文凭,才有资格参加后来的硕考,当然,也就有了后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的经历。

  自由的学习

  张华东从小就立志上军校或警校。可是1998年高考后,他被青岛大学历史系录取,由于对专业不满意,更加上对小时候的梦想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他并没有去报到,而是选择到北京读自考。他说,那时大家都不知道自考是什么,他是家乡第一个走这条路的人。而当时,他自己也仅仅知道有种考试叫自考。

  尽管父母并不赞同他的决定,但他还是与父母说好,自己先试半年,如果不是在浪费时间,他就会继续读下去。于是,张华东在举目无亲的北京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而在此之前他不仅从没到过北京,甚至连集体宿舍也没住过。他说,刚来时感觉差极了,之所以能挺下来,是因为他在家时就暗自发誓--“挺半年”。

  现在,张华东同时在攻读3个专业,他的同学都说他学习很好,而他自己则认为可能自己的自学能力比较强,因为在高中时他是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练就了一身自学的本领,他也坦然地说自己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很优秀。他说,如果不是时间限制,他会学5个专业。

  他很满意现在这种自由的感觉,可以自己支配学习时间、自己选择学习地点、学习课程甚至自由地选择不同的专业。他说这很符合他那种喜欢自由自在的性格,而且,这种不受过多限制的学习形式是他梦寐以求的。不过,自由不代表放纵,没有人管了,如果不自觉或者自学能力不强,也挺糟糕的。

  但是,有一点令张华东很不满意,现在正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可是他从没有看到有哪一家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提到过自考生,他感觉好像是被遗忘了。他觉得自考难度挺大的,而且也很正规,但是,社会上的认同度却并不高。

  “自考”与“自学”

  天津商学院的张大明今年6月份本科毕业,但他也参加了自考。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提供了参加自考的机会,可能主要是为了更有利于我们以后找工作。”说到自己参加自考的目的时,张大明说他只是觉得平时的本科学习挺轻松,想多学一点东西,也想挑战自己,所以,原本学文科的他,特意选了一门理科的自考专业。

  张大明的学习在班上向来很出色,他觉得自考挺简单,都是书上的东西,弄懂了,也就能够通过,而且,考试形式简单、灵活。所以,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并没有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已经考过的几门课程都是一次通过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的自考不久也会全部通过。

  说到自考对自己的帮助,张大明说,当初就不是为了给自己以后找工作增加砝码而去学自考的,而且,现在在找工作时他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多什么,如果说自考的本科文凭能证明什么的话,他觉得最多就是证明了自己更能够承担压力。他承认,参加了自学考试,自己的心理上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他更加自信了。

  张大明的父母在1982和1983年的时候也都参加过自考。他说,自己现在是“自考”,而父母那个时候是“自学”。因为那个时候,父母在国有企业里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文凭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但父母都有一种好学的精神,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像现在功利色彩比较浓,有一些人不是重“学”,而是重“考”。自己对自考的态度可能也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不同的路

  木香在家补习了两个月的拼音之后,父亲就把她从武汉送到了北京的一所自考补习学校,父亲从没奢望过什么,只是想让女儿感受一下学习的气氛。据木香自己说,那张报名表还是父亲代笔的。

  第一道难关是认字。她找来了比书本简单一些的报纸,边翻字典,边读报。上课的时候,她经常一边是教材,另一边是《新华字典》。那时她最怕的就是老师提问,因为她经常念错字。别人总用很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她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大概是10月份吧,我跑回家了,”木香笑着说,“你想啊,10月份有一次考试,除了我以外宿舍里的其他女孩都在准备考试,我受不了了。”“回家之后我哭了,因为在家里经常听到别人说‘就知道你在那里呆不久’这类的话,我呆了一个月,就又回来了。因为我想,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1997年4月,也就是木香到北京之后的第8个月,21岁的她第一次坐到了考场上。她说,当时自己的确很紧张,因为她的手抖得很厉害。那门考试是“刑法”。不久以后,她打电话查分,78分,她很难相信。当她打电话让父亲猜分时,父亲3次分别猜的是10几分、20分、30分……

  木香说,就是到现在,家里还有人不相信自己的成绩。当她考过大专时,她给一位老师打电话,老师只说了两个字--“奇迹”。去年,当她以251分的成绩通过律考时,那位老师还是只说了两个字--“奇迹”。

  木香也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太顺利了”。因为,迄今为止,她所参加的所有考试都是一次通过。不过,她也一再强调是“顺利”而不是“容易”。她把成绩归功于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我在学习上并不是最用功的,但是我太爱学习了,平时看报纸和别人聊天,我都可以从中学到我想学的东西。”

  现在,木香每天早上5时50分起床背英语,因为她想考完本科。与6年前相似,她要先从音标学起,她偷偷告诉记者,她现在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有一天能够用英语演讲;另一个是,她想考北大的研究生。虽然总觉得自己“太不切实际”,但这些确实是她学习的动力。

  木香说,她特别感谢自考,因为她从小就特别崇拜有学识的人。她能走上自己想走的路,她觉得自己很幸福。

  一个个的故事讲完了。在自考这个话题下,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故事和一千种感受,但是,大家对它却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没有围墙的大学”。(欧阳斌 李欣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06月05日第九版)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安徽省隆重庆祝高教自考20周年 (2001/05/31 16:19)
一位自考生的倾诉:我所见到的高自考 (2001/05/28 07:20)
南京今年上半年高教自考报名时间提前 (2001/05/25 09:18)
高自考文凭比正规学历还过硬?--高自考越考越香 (2001/05/22 13:47)
我国自考政策在专业设置等方面将进行调整 (2001/05/22 11:44)
校园观点:高自考这条腿还能健康地走吗 (2001/05/07 13:37)
甘肃自考考生太大胆 为作弊竟砸坏监考设施 (2001/04/27 15:00)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订阅手机短信顶级新闻 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动漫迷总动员--首届网络闪光动画大赛!
透视两性:男人的一夜性与女人的一夜情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