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明、后两天就是全市性的高考咨询活动,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考试院的有关负责人和本市一些高校的招办老师,他们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咨询中有四大注意事项。
吃透招生资料,事先准备问题
教育考试院的老师指出,目前考生手中都有《2001年上海高考指南》,同时之前各高校咨询活动中大家也获得各校详细的招生资料,因此参加这次全市咨询前首先就要“吃透”这些资料。资料上都有包括分数线、招生人数、加分政策等问题的详细回答,这样现场提问时就可避免重复提问。由于当天咨询人数肯定爆满,因此事先准备好问题就能节省时间、提高咨询效率,多提有针对性的问题。
不要专盯热门专业冷热会互相转化
复旦大学招生办的徐老师认为咨询时不要拘泥于热门专业,例如近期几次咨询都出现金融、国际类专业应接不暇、而一些专业乏人问津的局面。徐老师指出,专业的冷热都是相对的,尤其是作为考前咨询,更应当宽口径全方位了解。有些现在所谓的冷门专业可能正是适合你的专业、或者是四年后的就业热门。徐老师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复旦这两年的数学系毕业生非常受到金融系统单位的欢迎,主要就是他们专业基础好、有后劲,但家长考生却普遍只以为金融系才热门。
专业相同细辨别
上外新传学院负责招生的赵老师指出,由于各高校可能会有相同的专业名称,因此考生咨询时要特别注意相同专业的内在不同。这里就举上外和复旦新闻学专业加以说明,上外的新闻学主要以国际新闻为方向,课程设置有国际新闻传播、英语新闻编译、英语特写写作等,以英语授课为主;而复旦的新闻学则是综合新闻方向,课程设置有当代新闻写作、中国新闻史、摄影等,以中文授课为主。显而易见,两者区别很大。类似的相同名字而内容不同的专业还有金融、会计、信息管理等,因此咨询时都要仔细辨别。
提问深入到就读各方面
财大招办的黄林芳教授指出,咨询中不少人往往只局限于能否“入学”,其实更要关心“就读”的各个方面。因此提问时要深入了解,一是学校的历史和专业开设的历史;二是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有哪些知名教授和授课教师;三是学校的校风考纪;四是住宿和勤工俭学情况;五是报考专业的就业趋向等等。(陈莹)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