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惯于一手包揽,独自参加咨询的学生就显得独树一帜。(记者 储璨璨摄)
学校篇【高额奖学金招徕】
咨询会现场上很多大学都是用高额的奖学金来吸引学生。
中山大学继续设有总额为4万元的奖学金,受奖面是200名新生。暨南大学推出了4万元的一次性奖学金,给新生中的各省“状元”。其他一些高校也设有不同金额的新生奖学金。
广东高校奖学金普遍比省外高校高,一些省外高校根本不对新生设奖学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戚教授对记者说:“毫不夸张地说,进了中科大就等于打开了世界名校的大门,近几年,全校本科毕业生出国的占20%以上,研究生出国率在70%以上,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上都是到沿海省市的著名公司。这就是对考生最大的吸引力。”北方许多高校认为,学校吸引学生更重要的还是学校的硬件、师资、信誉等,而不是高额的奖学金。
建议:奖学金是次要,选择院校应主要考虑个人发展意愿。
【澳门大学收费高】
昨天到场的全国135家大学中,收费最贵的要数澳门大学了,一年需6万港币(包括学费和生活费)。
澳门大学的招生老师表示,今年面向广东、海南、广西、湖南、福建五省招生,去年在内地招了30人,今年预计在广东要招20人。招生途径与其它内地大学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点可能就是收费比较贵。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咨询的人很多,有的一听说费用这么多掉头就走,有的家长则说,费用不是问题,就怕孩子考不上,也希望孩子到澳门读书后容易出国。
建议:学费一般是内地院校较低,沿海地区院校偏高。家长应建议孩子根据家庭收入选择适当院校。
家长篇【院校知识要扫盲】
一位家长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招生咨询点前问:“你们学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这个问题令旁边一个家长啼笑皆非,低声向记者耳语:“这样一间和北大、清华、复旦一样有名的大学,他都不知道?!”
这样的家长当然属于少数。但记者注意到,有些家长对高校就算有点了解,也是一知半解,比如,记者就听到了一位家长对另一家长传授报考高校的“秘笈”:“要想学文科,就可以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要想学计算机,那就要看带‘理工’的大学。不带‘理工’的学校,计算机专业都很差。”这是典型的似是而非的认识。对高校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令很多学生家长都错过了这个咨询的机会,不能对感兴趣的学校的性质、专业的性质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使即将上大学的孩子有更准确的选择。
建议:事前要做好准备工夫,问题要有的放矢。【家长现场公关忙】
而许多稍具经验的家长都在现场做足了公关工作,纷纷在咨询点留下自己孩子的信息,包括考生的姓名、所在学校、联系电话和高考模拟考的成绩甚至是高中阶段的获奖情况;许多家长临走还不忘记交待一句:“考完后,我们再联系一下。”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成绩相当不错,现在与想报的学校事先联系一下,让招生人员能对孩子了解得详细一点;高考万一有点失误,录取时也可能会多一分机会。”一些重点中学的老师也亲自前来,推荐学生中的好苗子。
建议:适当的公关不无好处,但是要突出最强项有时甚至是考生的身高。
甩卖篇【一份资料卖20元】
“与其说是高考咨询会,还不如说是资料大甩卖会呢,看,我买这叠资料花了近100元。”一名家长满头大汗地从人堆中挤出来后对记者说。
据悉,昨天进场的135所高校绝大部分派发的资料都是收费的,最低的要1元,最高的竟卖到20元,大多数是卖5元。一些名校更是将最近几年在广东招生的录取线按专业分门别类地列出,以供学生们参考,“信息就是金钱”,一页印有参考分数的普通纸张卖上个两三块钱很常见。卖20元的是上海一间著名大学,他们翻着那本厚厚的招生书对记者说:“你看,全是精美的铜版纸印刷,内容应有尽有,卖20元不算贵了。我们共拿来160本,一个上午就被抢完了,下午只能口头咨询了。”
对此,各方的反应不一。林姓家长表示,这些资料卖3—4元还可以接受,卖5元我就觉得贵了。有位家长很生气地说,要花钱买资料还是头一次碰上。有的家长则无所谓地表示,只要有用,别说是20元,100元也值得。而广州某高校的咨询人员则表示:“我们的资料用高质量的铜版纸印刷,只卖2元,其实成本5元都打不住。”
建议:买资料要有选择,挑最实用的买。
不足篇【时间短设点单一】
原来在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教学、现在珠海一民办中学教书的万老师今年已经62岁了,他热情地对记者说:“地方太小,接待的人也少,能面对面咨询的机会不多,只能问一些简单信息。如果能连续开办两三天就更好了,最好还能分时间段在不同地方再搞几次。”
肇庆第一中学小韩早上七点多就从肇庆赶来,记者问他觉得这次咨询会如何,小韩说:“我很想报考外省的高校,但在这里设点的大多数是省内的学校,省外的尤其是北方、西南的学校太少了,资料也不够,我们到的时候很多省外高校的资料都派发完了。”
建议:了解院校的渠道很多,各高校几乎都有网页,可以e—mail联系。网页上的招生信息也非常多。专业类报纸如《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高校信息也相当多。
思考篇【广东家长太专制】
俗话说“高考是考孩子,填志愿是考父母”。昨天到咨询现场的大多是家长带着子女,由家长全权代理的也不少,估计有两成,学生单独上阵的则极个别。
东南地区某著名高校一位招生老师说,我到过很多省份招生,广东这边家长包办一切的现象给我感觉最强烈。你看,前来跟我们面对面咨询的多是家长,孩子则站在一边不出声。别的地方的家长咨询时多会征求孩子意见,是否喜欢这个学校和专业。但广东的家长似乎较专制,极少有征询孩子是否愿意的。我觉得这边不少学生好像没有什么主见。(本栏撰文记者韦中华卢冬红实习生陈忠惠彭琪艳王旭)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