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邮件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 正文

教育时评:学者队伍中的假冒伪劣

http://www.sina.com.cn 2001/06/12 10:5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今社会,弄虚作假已成为一大公害。不仅商品流通领域制假贩假活动猖獗,本应是圣洁殿堂的高等学府和学术界,名不副实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及有名无实的“主编”、“作者”和“项目完成人”等假冒伪劣也屡见不鲜。他们有的以“剪刀加糨糊”冒充“专著”,有的给“舶来品”贴上自己的标签。由于诸多假冒伪劣角色的出现,高等学府和学术界现在已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特别是在经济学界,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如此辗转抄袭,有时甚至连谁是“正宗”都分不出来。

  现在,“包装”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东西包装,房子包装,人也讲“包装”。人的“包装”,实质就是将真的东西掩盖起来而示人以假相;好的、美的东西自然是不需要包装的。真正的学者视学术为生命,而将名利置之度外,而那些弄虚作假之徒则拼命地自我吹嘘,沽名钓誉,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一些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或是为了向上级显示自己的所谓“政绩”,做出重视人才的姿态,明知有假而加以包庇纵容,或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充当弄虚作假者的吹鼓手,以致有不少弄虚作假之徒被人为地加上许多光环。

  假冒伪劣商品与假冒伪劣角色都对社会造成危害。然而相比之下,后者的危害更大。特别是,假冒伪劣角色混迹于高级知识分子队伍和领导干部队伍,必然发生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假冒伪劣角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有假冒伪劣角色无不疏于学术而精于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之术。他们作为教师,很难培养出品行高尚的学生;他们作为评委,很难作出公正的评价;他们作为领导,也很难任用和推荐有真才实学的正直人士。现实中就有这样的情况:通过谎报培养硕士生人数和开课门数及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博士生导师”头衔的人扶摇直上。甚至被提拔到高级领导岗位。

  弄虚作假者得逞总是伴随着正直人士的失意,不仅导致了角色偏差,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扭转,而任其发展,那么势必形成劣胜优汰、正不压邪的局面。到那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发扬光大,腐败现象将愈演愈烈。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景,绝不可等闲视之!真与善、美相系,假与丑、恶相连。一切腐败现象都与假冒伪劣一脉相承。反对学术研究中的假冒伪劣也是反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凯韬)(作者系西北大学教授、哲理数学研究所所长)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教育时评:高校吸引优秀生“本硕连读”须慎行 (2001/06/08 08:53)
教育时评:师生关系“变形”的背后 (2001/06/06 15:59)
教育时评:爱护孩子对电脑的兴趣 (2001/06/04 09:15)
教育时评:上海中考政治考试开卷好 (2001/06/01 08:34)
教育时评:对不幸儿童的善意歧视 (2001/05/31 10:32)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天天奖多款时尚手机!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2001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指南-考生报考好帮手!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谁是最美的新娘:网友婚纱靓照大比拼!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