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琦) 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一些稀奇古怪的行当也应运而生,如猜题公司等等,有的还打出没有50%的成功率立即退款的招牌。近日,一些从事多年高中教育的人士指出,所谓的高考“猜题”完全没有客观依据,请考生和家长切莫上当。
据了解,社会上的一些机构通过上街发传单,到处乱贴小广告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作出所谓的猜题承诺。一般为定出一个猜题成功率,如50%云云。然后再与误信上当的家长们签个协议,声称若高考中完不成猜题的成功率,他们不但如数退款还将加倍赔偿。对于猜题押宝成了某些人的生财之道,有关教育人士分析了其中的“猫腻”。所谓的“猜题”无非是拿“假”而“空”的把戏来掏空考生家长的腰包。
据分析,说其题是“假题”是因为高考是中国把关最严的考试,命题专家更是精挑细选。
据说,今年高考命题专家还专门与国家有关部门签订了“生死状”,泄密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再加上严格的命题管理程序,所以专家们既没可能也不值得去为一点小利而忘了大义。这无形中就堵死了真题流入社会的可能,这样社会猜题者所提供的高考题若有实质内容只能是假的。即使考试中撞上了也可以说纯属巧合。
专家认为,猜出来的题更多可能是“空题”,即从有关的考试大纲上找出一些知识点,据此做出一些模拟题。这样,即使猜不中,这些猜题者还会找出各种理由,去从已猜题与真考题中找出知识点的零星联系,如此一来,他们也算猜着了个边,当然收入腰包的钱就不会退,数倍赔偿更是无从谈起。一些从事多年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分析认为,这类依葫芦画瓢弄出来的题毫无实用价值,相反会对考生复习产生误导,贻误良机。
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肖林元认为,眼下考生复习注意查漏补缺,对自己一年来犯的各类学习错误进行再次订正,以一种自信、平和的心态去迎接高考。
《江南时报》(2001年06月18日第一版)
新浪网文教频道特别推荐:2001高考专栏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