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校园里、网站上,各种暑假打工兼职的信息雪片般漫天飞舞。各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也人满为患。随着暑期的接近,暑假打工兼职热逐级升温。而一些不法之徒往往利用大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的特点,专打大学生的主意,不少大学生在打工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更有甚者,受到不法之徒的人身攻击。
莫选非法中介
每逢大学生打工旺季,一些非法中介便开始活动,他们抓住大学生急于打工赚钱的心理,收取高额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造成许多大学生受骗上当。
李淑平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因为暑假不回家,去年7月份的时候他想通过××中介公司找一份工作,后来该中介公司拿出了他们预先印制好的合同要他签字,并要求他交了中介费120元,约定在1个月内介绍两份工作供其选择,每月工资800元左右。但是他几次打电话,公司都说没有合适的工作供选用,无奈之下他通过同学联系了另外一份家教的工作。时间过去快1个月了,中介公司还迟迟没有消息。他打电话询问后,对方告诉他××中介公司已过租用期,早已搬走。原来他是遇到了一个“空壳公司”。
暑假打工赚些生活费是许多大学生常有的现象,但是要选择合法的中介公司,谨防上当。
慎签劳动合同
据报道,去年7月底,某大学管理系的小孟、小方等人经人介绍到某公司作一项关于股民的市场调查。股民只需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就可以得到一些免费的网上服务。
“公司答应做好一份给3元5角,但要求在8月15日之前将单子送回公司。”据学生说,由于时间仓促和考虑到股民自己的意愿,公司承诺只要把问卷中的姓名和电话填准即可,其它项目可不做严格要求。将来抽查时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发现一张假单(姓名、电话不准)罚70元钱。
当学生提出双方签一张合同时,公司方面推托,时间紧迫,学生没有过多追究。7月25日,只带着一份口头上的协议,他们就开始奔赴全国几个大中省市。靠着亲朋好友的帮助他们在外地又招募了近200个调查员,更大规模的调查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成绩不错,仅用10天就完成了1万多份。这样算来,他们就可以拿到3万多元钱。
正当他们松了一口气准备回家看看父母时,公司突然紧急联络他们,要求务必在8月10日之前将问卷返还公司,否则每份价格减半。比预先约定的时间提前5天造成很多单子来不及收回(公司曾答应予与补偿,但后来不了了之)。
8月24日是领报酬的日子。当小孟一行4人兴高采烈来到公司时,迎着他们来的却是一盆冷水:他们交的1万多份单子中被查出有400多张假单,按照一张70元的惩罚标准,学生不但拿不到3万多块钱,反而倒欠公司几千元。此时评判假单的标准已经改变,除了原来的姓名和电话,其它各项例如“营业部地址、E-mail”等也要一一仔细核对,一项有出入就定为废单。这样一来,出错率当然大大提高了。
请“家教”背后的阴谋
2000年7月26日,武汉市某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含泪来到某公安分局报案:当日晚8时被一名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以请家教为名,骗至偏僻处将她强奸。
这天晚上,这名女大学生在图书馆关门后,正向宿舍处返回。突然,有一辆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将车停在这位女大学生身边,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很客气地问道:“请问,英语家教在哪请?”女大学生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中年人:个子中上等,浓眉大眼,五官端正,腰间带着手机、BP机。中年男子见这名女大学生仔细打量自己,便主动介绍说:“我是部队疗养院的军医,我们主任要我帮他儿子请英语家教。”想到是军医主任的儿子请家教,又想到中年男子是部队军人,一种信任感油然而生。女大学生便主动说:“我的英语已过六级了,您看我是否行?”中年男子带着女大学生风驰电掣般向美丽的东湖风景区方向奔驰。摩托车驶向了野外,中年男子对女大学生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强奸。正当侦查人员调查此案时,7月30日,在另一所大学内又发生了类似的案件:7月29日晚9时左右,一名骑摩托车自称为部队军医的男子以请家教为名,将骗至偏僻处的一女大学生强奸。
在笔者采访的女大学生中,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受到过伤害,但据一位与笔者熟悉的大学生透露,因为发生这种事会在同学中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自己今后的生活,所以大多数女学生们即使遇到了危险,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保护伞”尚未张开
“打工证?没听说过。我和用人单位签了协议还不够吗?”
“没有打工证,万一你和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怎么办?”
“我不是一样可以告用人单位吗?”一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反问笔者。
“我们学校有勤工助学证,但那是发给贫困生的,我没有。假期打工我只是想锻炼一下自己,我想有学生证也就够了。”一位大一的学生也这样回答笔者的问题。
北京市教委在去年4月就出台了《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规定》,规定高校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必须领取“勤工助学证”,佩带与身份相符的上岗证才能上岗。但拥有这样的打工证的学生确是极少数,许多学生对持证上岗的规定一无所知。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利用暑假从事兼职打工的学生不在少数,但绝大多数是通过中介公司以及自己查阅报刊、网站信息找到的。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有学生自立机构,负责为学生安排勤工俭学机会,为什么学生们不从学校寻找机会,却冒着危险外出寻找?北京科技大学一位同学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几乎是所有的留校生都希望找份活干,学校怎么可能提供这么多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去年7月8日北京科技大学做了一次尝试,举办了北京市首届大学生勤工助学供需见面会,30余家企业参加了见面会。但8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对数千名参加见面会的大学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好多学生都在考虑,学校能否为大学生打工搭个桥?有条件的学校是不是可以举办这样的见面会呢?(张闻天)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