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6月19日讯 一种由学生从自己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崭新课程———研究型课程,将从今年秋季起纳入上海中小学必修课。
研究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中构建的一类新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研究型课程改变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1997年起,上海首先在全市高级中学推开研究型课程,并由部分初中、小学和幼儿园自愿试验。记者在今天召开的上海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成果展示会上看到,研究型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涌现出许多富有创意的成果,如华师大二附中的《校园个人住处存储钮扣》、进才中学的《在青少年中进行控烟的调查与研究》、吴淞中学的《立碗藓防霉防腐研究》等课题,都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一些学习成绩平平而创新力强的学生,也在研究型学习中脱颖而出。研究型课程也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学生们提出的不少课题连教师也不甚了解。虹口区副区长姚宗强认为,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现在则要求教师是常流常新的“活水”。
为了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上海的研究型课程今后将向必修基础课辐射,使每门学科都能把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田泓)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