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小王毕业还不到一年,就已经换了三家公司,最后干脆跟几个朋友在中关村开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自己做起了老板,“主要是现实情况跟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一下子接受不了。”其实,像小王这种情况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在少数,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所“大学生职业选择实证研究课题组”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在大学毕业生中,职业理想与现实职业基本符合的占六成,很符合的不到一成,而不符合的却高达四分之一。
此次调查是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和兰州大学的2000届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并从中随机抽取1200名同学展开调查的。调查显示:过半数的学生其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然而五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却尚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系统对于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环节的薄弱。
在大学生选择单位和职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方面,前5位为:符合个人兴趣、爱好,能发挥个人特长,待遇高,就业地点在大城市和专业对口。
对大学生就业准备影响最大的是对将来的晋升和发展有较明确的规划,其他依次为:较好的职业设计;大学期间为工作培养必要的能力;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程度。在能力、机遇和社会关系因素方面,大学生普遍自我评价较高的是合作意识、奉献精神,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自我评价较低的是计算机、外语水平和择业时的社会关系。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