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中科院院士贾兰坡前天悄然逝世,享年93岁。
“这是中国古人类学研究中的重大损失。贾兰坡有着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说。
中国旧石器考古专家——贾兰坡
20世纪30年代,贾兰坡主持周口店发掘工作,1936年一年内连续发现了北京猿人3个头盖骨,此次发现轰动了国内外。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高度评价了这次发现的意义和贾兰坡所做的贡献。人们把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和研究誉为“中国近代在科学上取得的第一块金牌”。这一年,他年仅28岁。
20世纪70年代末,他主持“西侯度文化”、“峙峪文化”和“许家窑人”遗址的研究。这些工作奠定了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的基础。
1980年,贾兰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虽然没有大学文凭,却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以自己献身科学事业的顽强精神和不懈努力,做出了国内外公认的学术成就,登上了科学的最高殿堂,并在这一殿堂中占有重要的席位。
四件实事告慰“北京人”之父
来自满洲里的79岁地质工程师王正一泪流满面。他10天前就来到北京的贾老家中,想请贾老为满洲里博物馆题写馆名。可是,他一直未见到重病的贾老再睁双眼。王正一说,贾老是他恩师,从60年代起,他一直从贾老那里请教文物知识。贾老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他永生难忘。
贾老没有留下遗嘱,但他的儿子说,老人生前有五个心愿:一,能见到已经遗失的北京人头盖骨;二,保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将它建成青少年科普基地;三,希望考古研究后继有人;四,启动绿色长城环境保护系统工程;五,身后将骨灰埋在周口店遗址。他的同事说,贾老的心愿多半都能够实现。
周口店博物馆两月后重开放
早在贾老重病住院期间,人们在关注贾老病情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他早年工作过的地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人们痛心地发现,这个人类文化遗产因种种原因正遭受损坏,周口店博物馆已关闭近半年。
当记者昨天再次来到贾老工作单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口店再过两个月左右将重新开放。不久前,一个企业向中科院捐赠了100万元,用于周口店保护工作。同时,中科院也在向社会筹集捐款。上周,古脊椎所特别派出一个工作组赴周口店博物馆,展品要恢复,展馆要装修,大约两个月后可以重新开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说,周口店保护工作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法国、日本有关组织已先后表示过援助意向。“将周口店建成青少年科普基地的愿望可以实现。”古脊椎所博士高星说,大家正为贾老的心愿努力着。
建个贾兰坡考古学基金
贾老身故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唁电纷纷传来。第一位发来唁电的美国学者建议,以贾老的名义建立一个考古学基金,以培养国内考古学者。
古脊椎所从美国归来的古人类学博士高星说,建立贾兰坡基金的设想一直就有,而且一直在筹备中。贾老晚年倾力于古人类学后备人才的培养,去年还招进两名博士生,其中一个来自韩国。现在贾老过世,两个博士生都由高星指导。
高星说,因为种种原因,国内考古学虽人丁兴旺但也一直流失严重。这两年情况略有好转,一些研究生能够留下来,也有海外博士主动回国。古脊椎所近两年就有两位留美博士回国,而且有外国人来这里读博士生。建立名人基金很有必要。他们的设想是,以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裴文中和贾兰坡两个人的名义成立一个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基金,以激励后人。
人类起源实验室落成
贾老晚年一直希望成立一个研究人类起源的现代化实验室,实验室设备应使用现代技术和实验手段进行研究。但这个国内第一个实验室建成时,他老人家却未能看到一眼。
昨天,记者来到古脊椎所刚建成的“人类起源与石器技术实验室”。在这个小小的实验室里,许多珍贵的标本都是老一辈科学家捐赠的。
显微镜、电脑和投影仪与老前辈使用的锤子、刷子并存,成为这个国内第一个研究人类起源实验室的特色。目前该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并添置了部分人类化石标本、石器标本和实验对比标本以及专业图书资料。不久,该实验室还将陆续添置用于石器微磨损的设备以及测绘仪等高科技设备。
寻找200万年前的中国人
贾兰坡的古人类学研究目前由归国学者高星主持。高星说,贾老生前主要研究北京猿人、蓝田人等旧石器时代的文明。现在,古人类学研究要求寻找更早的人类遗迹。
一项被列入国家攀登计划的研究就是寻找中国200万年前古人类化石和石器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项名为《中国早期人类演化背景》的研究将在明年底告一段落。目前,研究人员已找到三个百万年前古人类遗迹:一个是在安徽的山洞中,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距今百万年前的一些旧石器;在重庆龙骨坡,又发现了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石器;在湖北建始巨猿洞,还发现距今12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但由于这些发现仍有学术争议,目前尚难以定论。如果200万年前没有人类,专家还要研究近200万年来的气候变化和地质变化,研究为什么没有早期人类生存。
贾老可以安心去了,按照贾老遗愿,他将长眠在周口店预留墓地中,与裴文中先生为伴。晨报记者薛晖
贾兰坡最后的日子
昨天中午,记者赶到贾兰坡先生住过的北京医院特需病房。人们送给贾老的最后一盆鲜花被移送给了照顾他一个多月的护士们。贾老的死亡诊断证明书就放在护士办公桌上,上面写着:“贾兰坡,93岁,脑出血,呼吸道感染、DIC”。
贾兰坡是今年3月5日住进医院的,6月18日,一度病危。一直参与贾老治疗的孙越映护士说,7月5日,贾老最后一次睁开眼睛,此后就进入浅昏迷状态中,7月7日晚上病情加重。
孙护士说,贾老从转入特需病房开始就一直靠胃管进食,神智清楚但不能说话。7日晚,贾老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插着的胃管中出血明显,医院当即实施抢救,为尽快止血,输入了400毫升血小板,并使用了呼吸机。8日一早,贾老病情未见缓解,血压降至80/60毫米汞柱,随后就进入深昏迷状态中,经抢救无效于8日中午11时44分去世。晨报记者佟彤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