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莉)一道18分的考题给高考后的考试中心增加了新任务。海淀区6月份的一次练习与今年的高考试卷选了同一篇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而且设题分值完全相同。海淀区一位教师首先否认了本区出过高考二模试题的说法。他说,海淀区高考前只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给学生出过高三期末练习题,其中的一份语文试卷非常巧合地也选中了《长城》一文。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副主任马老师说,两份考卷都选了鲍昌先生的散文《长城》为阅读材料。高考试题是4月出的,海淀的测验是6月做的,出海淀测试题的是北大附中的一位老师,虽然两道题目设问角度不同,但也不能不调查就下结论。现在说是巧合或说是漏题都为时过早,事件正在调查中。不过,类似情况每年都发生。
有人问,会不会是高考用了从老师中征集来的题,而老师自己不知道,又把题出给学生做了?据悉,从1998年开始,考试中心就向各地征集考题。马老师说,有的高考试题确实是征集上来的,今年高考每科都有征集来的题,但是征来的题必须改头换面才能用,而且当年征来的题也不是当年用。所以,这道阅读题肯定不是当年的征题。到底是出题思路把握得准还是走漏了消息,考试中心自然会给大家一个说法。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