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高考专栏 > 信息中心 > 正文

高考过后话高考改革--访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

http://www.sina.com.cn 2000/09/18 09:29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记者 唐旬

  2000年高考录取工作已经结束。有关人士认为,在教育的各项改革中,高考的改革力度最大,今年高考在全国不同地区就采用了七套考题,不仅考生对高考考什么需要了解和适应,广大教师也有一个认识和体会的过程。日前,记者就今年高考与高考改革思路问题,走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马金科。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今年高考改革的实施情况。

  马金科:1999年2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即所称“3+X”高考改革,亦是继“3+2”改革之后的新一轮高考改革。今年的试点面逐步扩大,广东省继续施行“3+综合+1”的考试;江苏、浙江、吉林、山西和天津四省一市施行“3+文综”、“3+理综”;专科施行“3+1”;上海市仍然是自行命题,施行“3+1”的高考改革;全国其他省市施行“3+X”高考改革;保送生仍进行综合能力测试。

  记者:什么是高考“3+X”改革?怎样较好地理解和把握“3+X”高考改革的总体精神和基本内容?

  马金科:教育部关于高考制度改革意见中明确规定了“三有助”的原则,即“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三项原则,把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在高考改革进程中要牢牢把握的。

  在内容改革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是每个考生必考科目,英语逐步增加听力测试,数学将来不再分文理科;“X”指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包括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或专科综合)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所报的志愿,参加高校(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

  “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它不是各科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3”也要突出能力、突出应用。

  二是高考自身内容的改革。这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对保送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基础上,将以考试中心为主,组织普教、高教有关方面专家,进一步研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具体方法。总体上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三是高考形式的改革。现行的一次性全国统考暂时不变。积极探索一年两次考试的方案。教育部已委托天津、上海对一年进行两次考试进行充分的论证,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北京和安徽于2000年3月份进行了春季入学的高考试点,拉开了一年两次高考的序幕;此次春季高考除上海仍沿袭自行命题考试外,北京、安徽的试题命制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

  四是录取方式的改革。重点是实施计算机网上录取。这既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又可以节省人力、财力。广西和天津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1999年还被教育部授予“网上录取先锋”称号。今年这一改革试点又扩大到十多个省,进展比较顺利。

  记者: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今年的高考如何体现“注重能力考查”的原则?

  马金科:这里我们所说的能力,是指在招生考试领域内,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以文化考试为主、择优录取的原则下,考查考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记者:很显然,没有知识,也不可能有能力。我们不同意离开知识去谈能力的观点。然而,考查能力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在大规模的社会化大考试中更为困难。是否可以这样说。

  马金科:首先,关于能力的基本概念的表述,至今心理学界仍说法不一。其次,高考或任何一项考试,怎样才能把能力测量出来?第三,各学科的能力考查怎样才能符合各学科的特点和要求?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由此可见,考查能力,不仅涉及考试内容,而且涉及考试的形式、评卷、报告成绩等考试的全过程。

  尽管有如此多的困难,为了贯彻当时国家教委关于注重考查能力的决策,考试中心还是迎着困难上,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总结我国传统考试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优秀成果,进行了大胆试验,编写出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具体规定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内容,规定用什么题型来达到考查这些能力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题难度和样题等。

  记者:新一轮“3+X”高考改革的重点在内容,您怎样理解这一问题?

  马金科:我理解,内容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其科目设置的改革、命题指导思想与观念以及命题理论与技术方式的改革,都是为更好地考查能力和素质服务的。用纸笔形式的考试测评能力,我们已有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比较有把握从理论、技术和方法上来保证逐步实现能力测试的目标和要求;但对“素质”的考查而言,学科能力也是“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素质”的概念和内涵要比“能力”宽泛得多,而在这方面的测量理论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实践经验还显得不足,因此,在这次改革中,尚需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才有可能逐渐明确其测试目标及要求。

  记者: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对于目前这种纸笔测试为主的考试手段而言,我们所能够测量的主要是什么素质呢?单对考生而言,又应重点测量他们的哪些基本素质呢?

  马金科:前者涉及素质的内涵和从测量学角度能够测量到什么的问题,须着力研究后,才能回答;后者则是从比较窄的范围来说的,也是目前应该即刻起步探讨并实践的问题。

  对后者来说,我个人认为,人才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二者内化为其人的品格,高考目前所测试的主要是其文化素质,但文化素质与思想素质又是有机联系的。因此,我们在关注文化素质及其能力测试的同时,不必等研究得十分清楚了再动手测试思想素质,而应当从现在起即渗透测试思想素质的内容。当前可以做得到的是通过提供国际、国内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或近现代中国及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让考生根据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来分析判断是非,这样做,实际是间接测试其思想素质的一种办法。关于这一点,过去我们已经这么做了,但是力度还不够。

  记者:那么,如何理解更加注重能力测试并使其可以操作?

  马金科:一是从总体上来说,高考命题原则应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从操作层面上来说,遵循“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并不意味着超纲命题,而是防止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以及对大纲知识点的简单再现,即提倡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在内容的选择上,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让考生用所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中的某些相对简单的问题。

  二是对于单学科的能力测试,我们已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版了各科《考试说明》,对开考的各相关科目的知识和能力测试目标、要求作了比较科学的界定。但今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要防止《考试说明》过于程式化、简单化的倾向,加大力度贯彻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要求,突出学科能力的测试要求。

  三是“综合能力测试”。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的试点工作始于1998年,当时在上海、湖北、河北、黑龙江、四川五省(直辖市)进行。测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在高中9门必修课中,除去外语,该试卷涵盖其它8门课程的内容。考前对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科学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界定。考核的重点并不在于以往单一学科的“综合能力要求”,而在于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试卷、试题的特点是:不分文理科;除语文、数学单设部分试题外,其它学科综合设题;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这么做下来,在考生无法有针对性应考的前提下,当年有2200多人顺利通过考试,各方面反响良好。今年,此项测试扩大到全国2万多保送生,测试结果仍然很好。虽然这项测试的对象是占当年应考总人数不到0.69%的保送生,但它毕竟实实在在地为“X”之中设置“综合科目考试”创造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记者:现在许多省市的学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门,对“综合科目考试”感到困惑,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学校还想设置“综合课程”,您认为这样做是否合适?

  马金科:“综合科目考试”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的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各中学应按原定计划进行教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设置针对该项考试的“综合课程”。教师的责任在于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好自己所承担的学科教学任务,在学科教学任务结束后,再着力引导学生把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而考生如何答好“综合科目考试”这张试卷,那是他根据自己所学相关科目的基本知识去灵活运用的问题,也是他能否克服死记硬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考生个人的行为。教学相长,二者是有机联系的,后者要发挥好,必须要靠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积累才有可能。因此,对“综合科目考试”,老师要改变过去包办代替的办法,实际上也无法代替。

  最后,请你转告广大读者,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考试中心将集中力量对今年五省市“3+X”改革试点的经验和问题认真进行研究、分析,从定性、定量的两个角度作出比较科学的总结,为2001年更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高考改革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欢迎一切关心高考改革的人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保证这项改革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精神和教育部的部署健康地开展下去。(原载光明日报《考试》杂志2000年第7、8期合刊,本报略有删节)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相关链接
今年高考深圳九成考生上大学 (2000/09/17 14:03)
广东江门“6-30”电白高考舞弊案责任人将受处理 (2000/09/15 17:32)
上线考生弃学复读率增加 高考成本是否昂贵(附图) (2000/09/15 08:41)
高考压力:到底是谁惹的祸 (2000/08/08 11:33)
北京高考落榜生取得正式文凭的六种途径 (2000/08/08 11:15)
高考专栏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运动之美 世界共享 李宁-新浪十强赛专题
看新版新浪女性 体验万种诱人风情
爱情 战争 科幻--漫画连载精彩纷呈
每月十元钱网上安个家 建个人家园展个性魅力
新浪短信全新推出四种诺基亚精彩图片
新浪网北京移动推出短信有奖发送活动
参加短信笑话大赛 赢15寸液晶显示器
猜中国队十强赛比分 赢取时尚手机大奖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