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传统文学> 逸闻趣事> 中华读书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希特勒的礼物

http://edu.sina.com.cn 2000/08/25  中华读书报

  天空浓云密布,而后豁然开朗。一架飞机徐徐降落,德国的新救世主走出机舱,所有的女人、孩子和士兵挥舞着纳粹的小旗,人人热泪盈眶,高喊着希特勒万岁的狂热口号。

  这是希特勒最为器重的女导演莱尼·里芬施塔尔1936年拍摄的巨型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开篇的一幕,算得上给历史上最为疯狂的年代之一做了很好的侧记。在那些小旗、眼泪和口号背后,则是一次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政治和文化迫害。科学也不可避免地让位于狂热,而如果某个科学家是犹太人的话,那么他要受的苦难还得多上几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爱因斯坦。第三帝国的御用学者们不仅将他称为“一个外来的江湖术士”,更将整个现代物理学形容为“犹太民族用来毁灭北欧科学的一种工具”,“犹太物理学是一种幻觉,是德国基本物理学的一种退化现象。”希特勒本人也咆哮道:“如果解雇犹太科学家就意味着当代德国科学的灭亡,那么,我们准备好了过几年没有科学的日子!”

  仅仅在纳粹掌权的头一年,从德国出走的科学家中除了伟大的爱因斯坦之外,还有191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弗里茨·哈珀,1933年获物理学奖的欧文·施罗丁格,1969年获生理和医学奖的马克斯·德布鲁克和1954年获物理学奖的马克斯·玻恩等。这些流亡科学家对英美两国的技术进步,甚至是大战的胜负天平意味着什么,早已不言自明,他们是希特勒送给全世界的“礼物”。

  年内即将在英国出版的《希特勒的礼物》(Hitler'sGift)一书追忆了这段历史,两位作者让·梅德沃(Jean Medawar)和大卫·派克(David Pyke)追溯了英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援救这些流亡科学家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总人数多达1500人,其中有15人后来又获得了诺贝尔奖。

  世界科学的中心也随着这些科学家难民的流亡脚步,从世纪初的德国转移到30年代的英伦三岛,继而又由于希特勒的炸弹而离开了欧洲,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而现在的德国,只剩下了一丝不苟的工艺,那些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思想一去不返了。正如一位流亡学者所言,纳粹摧毁了德国学界的灵魂,并将其散播到世界各地,唯有德国失去了一切。

  以后的故事自然涉及到“曼哈顿工程,广岛和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团,甚至今天热热闹闹的基因革命。仅就大战的结果来说,希特勒好像为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当战火弥漫的20世纪成为过去,世界仍然受用着希特勒的礼物,只是我们不应忘记,这礼物二字永远要加上个引号,因为只要你定睛看去,那后面写着的分明是两个漆黑如暗夜的大字:苦难。(康慨)




 新浪推荐
读新浪新闻 得手机大奖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星光无限俱乐部
俄罗斯核潜艇沉没北冰洋
马明宇登陆意甲
2000高考专栏
悉尼奥运神秘特使降临北京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