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最近在家里翻阅资料,翻出了不少令人难忘的故旧文稿和照片。 在这些老资料中,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就有3件。 一张请柬 42年前的金秋时节,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请全国工业“群英会”的全体代表。我作为安徽代表团的随团记者,也收到1张印有周恩来大名,并书有我的姓名、桌号的白底红字的请柬。 这件事使我深受感动。它说明,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何等平易近人。同时也证明,当时安徽出席全国工业“群英会”的代表团正副团长---省总工会主席陈庆泉、副主席应宜权等同志,对新闻工作是何等地重视,何等地支持。如果他们肚量很小,不开绿灯,苦事想到你,好事忘掉你,这张珍贵的请柬也到不了我手,也不会珍藏至今,更不会有这段难忘的回忆。 一篇日记 1985年秋天,我随人民日报代表团在朝鲜访问16天。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很多,而那座屹立在东海岸边的铜像,给我留下的印象尤其难忘。 这铜像,是朝鲜人民为纪念周恩来总理于1958年2月15日站在风雪中向咸兴市人民发表讲话而树立的。 那次一到朝鲜,就听说主人要安排我们拜谒总理铜像。当我们全体肃立在铜像前时,一个个都很激动。只见周总理身着风雨衣,安详地站在那里,左手拿着讲稿,右手微微挥向天空。这里的城市建设已扩建多次,但这块土地丝毫未动。朝鲜朋友说:为了怀念周总理,将把这铜像永世长存下去。 拜谒之后,我们参观了一个纪念馆,馆中一个用高丽磁土精制的大盘子吸引了我。因为盘中嵌有周总理亲笔题写的几行字:“朝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长存!周恩来一九五八年二月十六日” 这特制的盘子,被陈列在一个特制的条桌上。我想把它照下来,站着照,目的物低了;蹲着照,目的物又高了;用闪光灯照,怕磁盘反光影响画面;用慢速照,又怕相机握不稳。正在这时,始终跟随我们代表团、专为我们拍照留念的朝鲜《劳动新闻》摄影记者林顺直同志,急步走到我的面前,向我作了一个“慢速拍摄,手不能动”的示意之后,立刻就往下一跪,顺势抓住我的手,硬把我手中的相机架到他的左肩上。他屏住呼吸支撑着我,我也屏住 呼吸“咔嚓、咔嚓”照了好几张。 他这一跪,顿时使我热泪盈眶。他---我的好同行---林顺直同志,为了中朝友谊,为了怀念周总理,宁可以肩作架,也要让我拍下这张照片。他的深情,他的品德,我将永记心头。 几首老诗 1976年1月9日清晨,我在床上听收音机,忽然听到周总理与世长辞的消息。我们一家5口,个个泪流满面。我的泪水几乎湿透了一条枕巾,含泪哭出了诗两首: 一 参天巨树迎风折, 举世惊闻举世悲。 五腑哀言震环宇, 九州恸哭似惊雷。 二 一月八日悲歌起, 泪飞顿作大江流。 千山万水埋忠骨, 我辈何须惜白头。 42年前,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全国工业“群英会”代表作报告时,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应懂得一个道理,首先要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这句话,是教导,是奉劝,也是警钟。故此,我也成诗一首,永志不忘。题曰《想总理》: 四十年前大会堂, 周公一席话难忘。 我为人人人为我, 丰碑永远刻心膛。 旧世纪过去,新世纪到来。周总理那种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新千年里仍是我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故又诌诗一首,并将“周恩来好”4个字嵌在4句诗的句首: 周而复始又逢春, 恩洒人间万木新。 来岁山河红胜火, 好生设酒祭英灵。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01月08日第二版)本报记者张振国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