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去美国读寄宿高中真的靠谱吗?

2013年12月08日11:56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文选自薛涌留美预科博客

  教育,首先发生在家庭中。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体制”,往往造成了不负责任的家长[微博]和索求无度的孩子。最终,他们不愿意努力回应自己所面临的挑战,试图花笔钱解决问题。教育,特别是留学[微博],也由此就变成了消费。

  《华尔街日报》对留美读寄宿高中的报道中,主人公是位来自武汉的男生,就读于将近4.96万美元一年的圣玛丽高中。这笔钱中,其实有1.12万美元是学校用来支付一家在波士顿附近的教育公司的中介费。中国小留学生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利益链。

  不过,这条利益链能够运作起来,最终要靠学生和家长自发的意愿。这位来自武汉的男生,在对《华尔街日报》解释自己为什么来读如此之贵的学校时,讲了这么一番话:中国的大学升学战是一考定终生,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不认为我有机会进入一个顶尖的学校”。于是,他和他的家庭作出决定,到美国读寄宿高中,为进入美国的好大学锁定有利位置。

  这番话,显示了这位年轻人的思想与现实已经脱节到了多么离谱儿的程度。不错,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微博]制度确实很不合理,考生们压力确实很大。但是,中国的大学扩招已经有十几年。即使一流大学数量有限,这些大学的招生规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特别是一些名校吞并了若干地方院校后,规模大为膨胀,容纳的学生增多。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老化,各大城市高考报考人数已经连续多年持续下降。低层级的大学,几乎是什么考分的学生都收,高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即使是精英大学,竞争的激烈程度比起三十年前父辈那代人来也不可同日而语。哪里有什么“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回事?

  想出国、想在竞争中抢跑,又不愿意付出必要的努力,于是就要为自己找借口,甚至根据自己内心的需要编造出一系列“离谱儿”的现实来,为自己向父母不停地索取制造理由。这大概是这位年轻人睁眼说瞎话的原因。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家庭,往往对这样的行为相当配合,甚至予以鼓励,把孩子打扮成最大的受害者。

  可惜的是,这种靠烧钱在美国大学抢滩登陆的计划,最终还是会落空的。圣玛丽这种几次濒于破产的学校,难以让他在起跑线上抢先一步。看看现实就知道:几年前寄宿学校的中国学生还比较少,“英语环境”还比较好。那时的学生现在正好在大学里读书。可惜他们在学术表现和适应力上,都没有显示出什么寄宿学校的优势。如今寄宿学校的中国学生已经增长了五倍以上,而且上涨势头仍然很汹。中国学生越来越扎堆,学英语的条件越来越差。连那位武汉来的男生也开始抱怨班上的中国学生太多、没法练英语了。

  校园里有20%以上是中国学生,这个数字确实太高了。但这并不构成没法练英语的理由。毕竟他和另外80%的学生群体交流还是要用英语的。关键问题是,这些寄宿学校的学生,往往是最喜欢找借口的一族。他们在中国抱怨“应试教育”的压力,出了国则抱怨周围中国学生太多。但恰恰是他们自己喜欢找中国同学扎堆。如果你再下去,他们学不好英语的理由,恐怕是美国学生排斥自己。我在大学里就碰到一些中国学生这么说。老实说,我在美国读书、教书快二十年,见的、经历过的都不少。排斥外国人的美国人并非没有。但整体上美国人还是比较开放的。高校中有些美国师生特别喜欢和外国学生打交道。我最好的一位美国学生,一直努力学中文。她总希望和中国学生搭伙交换:她教中国学生英文,中国学生教她中文。但她给相关的中国学生群体电子邮件发遍,学校里那么多中国学生竟没人回应。而这些中国学生的英语,往往是一塌糊涂,阅读错得离谱儿。我们也可以想象:再过几年这些中国学生毕业回国,自己的英语程度交代不过去,或出于心理上的挫折感,或出于糖塞烧了大笔钱的父母之需要,他们恐怕还是会编出一些故事来:要么是周围中国学生太多、没法练英文,要么是美国学生排斥排斥中国人,种族歧视。其实留意一下微博就能看出,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海外愤青已经很成阵势了。

  许多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把私立寄宿学校视为贵族教育,甚至以此相高,却往往忘记了:美国社会对寄宿学校其实有相当的看法,并影响着各大学的录取政策。最顶尖的寄宿学校,因为自身的入学竞争激烈,学术要求严格,教育资源充足,毕业生确实高人一筹,即使大学录取办公室对这个群体提高录取标准,他们还是非常有竞争性。但是,如果你一年让家长花四五万美元上个普通的寄宿学校,最终不过是个平平之辈,大学录取办公室就可能觉得你已经享受了许多别人都没有享受的机会,仍然不成器,未来毫无潜力可言。除非是那些只是盯着收高额学费的学校,有竞争力的大学,对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是敬而远之。

  如今国内的教育环境确实不好。“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应试口号确实吓人。但是,没有人生活在理想社会中。当今这代孩子的父母,自己当年所处的教育环境恐怕更糟糕。如果对现实不满的话,家长更应该激励孩子:你怎么想办法改变?你怎么奋斗摆脱?重点还是培养孩子迎接挑战、适应现实的能力上。花大笔钱把孩子送到美国读寄宿学校,则仿佛是家长向孩子许愿:你自己别操行,让我来给你个好环境!这种许愿,不仅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也培养着只会索取、总是企求别人来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

  新浪教育现面向广大家长诚征:1、驻站作者;2、VIP家长;3、家长联盟成员;详情请点击报名链接:http://t.cn/8sbRAXq

  微博:@国际学校家长圈

  微信:国际学校家长圈(公众号:ischoolQZ)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