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迷恋学习成绩 独立能力才决定孩子一生

2014年02月06日09:5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文选自国际学校圈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国外家庭教育,这里主要指西方家庭教育,他们的着眼点是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注重孩子从小培养和自身锻炼。

  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孩子受益一生。你是否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也许我们一些父母正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才能。以下文章适合正在寻觅家庭教育方法的父母阅读。

  我们总是在错了之后才知道错,可我们不总是有机会改正错误,所幸的是我们还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经验,我们只需要知道后理解些经验就行了。

  1、美国:让孩子有失败的经历和机会

  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比如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英国人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许多学龄前儿童都是在父母讲述的美妙故事陪伴下进入梦乡的。

  2、 美国:让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

  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3、 加拿大:让孩子学会玩儿

  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没有父母关于学习的喋喋不休,他们注重的是孩子能整天轻轻松松,做游戏、玩玩具,在玩儿中学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4、 德国人: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

  5、 日本人:让孩子独立自主

  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自理观念,家长[微博]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作出选择,如去商店购买玩具,家长事先会定出一些金额,让孩子自行决定买什么;家里准备外出旅游,也会征求一下孩子的看法。日本孩子上了初中后,能够独立上街购买衣服,而且还会货比三家,精打细算。

  6、 犹太人:让孩子早知书本是甜的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就有本书,说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死者会来看书。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结束有时刻,求知却无止境。

  新浪教育现面向广大家长诚征:1、驻站作者;2、VIP家长;3、家长联盟成员;详情请点击报名链接:http://t.cn/8sbRAXq

  微博:@国际学校家长圈

  微信:国际学校家长圈(公众号:ischoolQZ)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