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家长评纽约时报“论双语的优势”

2014年04月26日11:2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与使用一种语言的情况相比较,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使用两种语言有实际的明显优势。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证明,双语的优势甚至比能够与范围更广的人交谈更有根本的意义。有双语能力可让你更聪明。双语能力可以对大脑产生巨大影响,不仅有助于改善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保护你抗击老年痴呆症。

  在双语问题上的这种观点比20世纪大部分时间人们所理解的双语问题迥然不同。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长期以来认为从认知上讲,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阻碍孩子的学业和智力发展。

  我的评论:之所以给女儿选择双语学校,基于我在日本学习日语的一个特殊经验。日语是继我以英语作为一外、浮光掠影的半年德语课程之后接触的第三种语言,日方公司给我提供了良好的日语学习条件,又因为研究工作的需要,我身边的同事们都是地道的日本人,自然工作的官方语言非日语莫属。

  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与中文的形似性,以及很多的日语外来语,使得我很快上道。周末经常约了日本朋友来居住的寮里聚会,或者他们带我出游,于是,经过差不多半年的积累后,我开始大量的输出日语。

  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在我日语差不多可以基本交流的时候,去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自然官方语言要切换称英文,我发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里总要经过一翻激烈的斗争,两种语言开始“打架”,脑子感觉很疼(物理意义的“疼”,现在我一说头疼,同事就问我mental还是physical),似乎像有一个切换开关,在英语和日语之间切换造成的冲击。这时候说出的英文远远不是我的最初水平。我感觉,两种语言在脑子里存在的感觉很奇妙。

  后来从日本去加拿大旅游,要重用英语,这时候我要刻意忘记日语,切换到英语频道,便开始没那么痛苦了。

  至今,我不知道这种切换是如何产生的。但是,我确信,如果从小时候语言敏感期开始学习外语,一定不会有我这样的痛苦。

  现在日语渐渐荒废了,记得事隔4年的时候重返日本汇报工作,感觉没有遗忘太多。不知道,语言的记忆有多长。

  他们所谓的干扰并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在具有双语能力的大脑里,两种语言系统都很活跃,甚至在只使用一种语言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从而造成一个系统妨碍另一个系统的情形。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干扰并不是障碍,反而有点因祸得福,因为干扰迫使大脑解决内部冲突,促进头脑的运动,增强认知肌肉的锻炼。

  我的点评:从我的亲身经历,我确信这种头脑的运动是极其剧烈的,冲突客观存在。

  举例来说,会双语的人似乎比只会单语的人较善于解决某种心理难题。2004年,心理学家埃伦·比亚韦斯托克(Ellen Bialystok)和米歇尔·马丁-李(Michelle Martin-Rhee)做了一项研究,让双语和单语的学前儿童把计算机屏幕上兰圆圈和红方框的图形放入两个数字箱里——一个标明蓝方框,另一个标明红圆圈。

  作为第一项作业,孩子们先按颜色挑选,形状可以不同,蓝色的圆圈放在标有蓝方框的盒子里,红色方框放进标有红圆圈的盒子里。两组做得都相当轻松。接下来要求孩子们按形状挑选,难度更高,因为需要把图形放入颜色完全不同的箱子里。会双语的儿童完成这项任务比较快。

  许多此类研究的共同证据表明,双语活动可以提高大脑的所谓指令性功能——即指导我们集中注意力进行规划,解决问题以及履行其他各种要求脑力的任务的指挥系统。这些过程要求排除干扰,专心致志,注意力可随心所欲地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并在大脑里储存信息——如同开车时记住一系列指令一样。

  我的点评:是的,必须专注当前所使用的语言频道,才能有效的对指令进行反馈,这种专注不同于平时的活动中的专注,而是大脑内部某一个频道的专注功能在起作用。老公推测,三语同时学习的孩子必定更加的聪明,不知道是否成立。

  为什么两个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相互争斗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呢?不久前,研究人员仍然以为双语的优势主要源于通过压制一种语言系统而磨练出来的抑制力:这种抑制力被认为有助于培养双语头脑在其他情况下做到注意力不分散。但是,这个解释越来越缺乏说服力,因为研究表明,双语人员甚至在不需要抑制力的情况下也比会单语的人做得好,例如在纸上划一条线把一系列没有规律的数字从小到大连在一起。

  双语和单语之间的主要区别可能是更基本的:增强监测周围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University of Pompeu Fabra)的研究员阿尔伯特科斯塔(Albert Costa)说:“使用双语必须常常进行语言切换——你可能与父亲用一种语言讲话,和母亲用另一种语言,需要随时注意身边的变化,如同开车时需要注意我们的周围的情况一样。”在一项比较使用德语和意大利语的双语人员和只会意大利语的单语人员从事监控工作的研究中,科斯塔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双语参试者不仅表现得更好,而且大脑参与监控部分的活动较少,表明他们的效率更高。

  我的点评:我是个“高效学习”和“高效工作”概念的强烈支持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想要的效果,必然要关注方法,方法到了,事半功倍。对于孩子的培养,多数时候“放”与“观察”,关键节点“收网”,自己不累,孩子也放松。现在的传统教育,在这点上是不占优势的。例如,关注眼前的成绩和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投入”是大不同的。培养孩子,不能急功近利啊,孩子的一生,很长。

  从婴儿到老年人,双语的经历显然对大脑都有影响(有​​理由认为,可能也适用于后来学习第二语言的人)。

  意大利里雅斯特国际高级研究学校(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rieste)的艾格尼丝·科瓦奇(Agnes Kovacs) 2009年主持的一项研究把从出生就接触两种语言的7个月大的婴儿和在一种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婴儿相比较。最初的一组实验先给婴儿一个音频提示,然后在屏幕的一侧显示一个木偶。两组婴儿都学会了看屏幕的一侧,等待木偶出现。但在后一组实验中,木偶开始出现在屏幕的另一侧,接触双语环境的婴儿很快就学会了把他们预期的注视方向切换到另一侧,而其他婴儿却没有这样做。

  双语的效果也已扩及到老年群体。最近,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神经科专家塔马∙高兰(Tamar Gollan)为首的科学家对44名西班牙-英语双语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个人使用每一种语言的熟练程度衡量他们的语言能力。调查发现,双语能力较高的个人较少出现痴呆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其他症状。双语能力越高,发病率越低。

  我的点评:我的副导师,现在是75岁高龄,70岁前她曾经是叱咤风云的强人、博导、教授,很少顾家,因而培养除了一个不孝的儿子,把她的工资卡全部没收,而今只能靠我们领着才能不会在陌生的地方丢失,每看到她,不由感慨,人生,究竟什么是最有意义的呢?有次在校园里遇到一位老教师,拉着我的手说,什么都不重要,身体和家人第一位的,不要太要强了。职称、官位、荣耀究竟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么?在别人的眼里,我算是在高校的体制内过着另类的生活罢。不管怎么着,我已经决定开始重新学习德语,但愿自己老年痴呆的机会少点:)

  从来没有人对语言的力量产生任何怀疑。但是谁能想到,我们平常听到人们说的话以及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够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我的点评:不知道,当前学校的那种英语教学模式算不算是双语呢?比如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外语的孩子?我个人的理解,如果使用二外的环境暴露量不够多,应该算不上双语,所谓多少,恐怕至少是一半一半吧。这可能是海嘉英:中比例为70%:30%的原因所在,因为学生们的课余时间,中文环境是主导。这也使我想起了世青中学的初中双语教学改革的放弃,仅进行了1年的双语尝试,校方决定放弃初中双语教学,改为全英文教学。

  升大学的压力,使得双语也无奈何啊!中国的孩子高考[微博],国际的孩子又何尝不在争夺有限的名校资源呢?

  本文选自《开心果》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新浪教育现面向广大家长诚征:1、驻站作者;2、VIP家长;3、家长联盟成员;详情请点击报名链接:http://t.cn/8sbRAXq

  微博:@国际学校家长圈

  微信:国际学校家长圈(公众号:ischoolQZ)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