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的家长外交 兼谈家长应具备的素质

2014年07月07日15:15  新浪教育     收藏本文     

  前一阵一直想写写国际学校或者双语学校的家长[微博]的问题,苦于素材不足,光挖了坑却没填,最近有了一点思考,当然也不全面,毕竟我接触的家长最多的是海嘉的,有很大的片面性,有网友问及国际学校家长应具备的素质,似乎这个问题好谈一些,权把两个问题合二为一吧。

  其实,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一定有独特的视角和国际化背景,又有长远的打算,盲从的比例不多。否则,谁愿意一掷千金去冒险呢?

  但是一个半学期观察下来,发现也不全如此,因有经济实力而为子女选择这种学校的家长似乎也不是没有,这也就是所谓的“富人”吧,曾经是我一个朋友的担心,说这种学校“富人”当道,会不会学习风气有待考察?

  世界是多元的,国际学校家长也自然呈现多元化趋势,倒是觉得也很好。只是,倘若矛盾冲突免不了,就不是我们大家所希望的了。

  我粗略的观察,国际学校的家长可以分为几类:

  1、外籍家长,这点毋容置疑;短期驻中国,又对中国文化有感情的,会选择双语,而大部分的外籍人士,会直接了当得选择纯国际学校。这个跟口味有关。很多外国人,在京多年,却始终不肯融入北京的生活,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中国在海外的部分人士雷同,关起门来过日子;如果按照国籍来分,则更加的有意思,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便培养了不同个性的孩子;

  2、强烈国际化背景的家长,含国籍是外籍的、文化是中国的这种,算是华裔吧,占了一定的比例;包括各国的移民[微博],但是在中国工作的;这类家长具有很好的背景,孩子初高中后的出路明确,选择双语学校为了不舍弃中文学习,同时又为了将来海外就读打好语言等歌、社交等各方面的基础,这种家长坚定,没有困惑,因而最游刃有余;

  3、推崇卓越的精英教育,看穿传统教育的弊端,试图改善而尝试走一条新路的家长,这类家长一般或多或少有海外的短期生活、访问经历,受“刺激”比较严重,有大胆尝试的精神,同时又有相当的教育背景和知识能力支撑,以便“不测”时候应急,高中以后的规划尚不明朗,蹲在墙头观望中西方教育的走向,但是显然进退自如的家长;

  4、经济富裕,但是本身对希望教育了解较少,但实力足以支撑孩子到海外的大学乃至终生。这些孩子有些比较娇气,学习的动力不足,甚至有些家长本身不懂英文,仅仅为孩子将来能享受西方的大学教育,但这些家长不必向第3类那么辛苦和纠结就可以轻松达到自己的目的,毕竟中介四处都是阿,学习不好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5、其他,不属于以上几类的都可以属于该类。无法给出明确定义,比例多少不得而知。

  就是以上这些家长凑到一起,便组成了国际学校的和谐乐章。

  如要真正和谐地相互依存,我觉得家长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包容和博爱,没有这一条,是无法保证和谐的。不同家长的背景,不同的文化冲突,使得我们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有不同的反应,倘若宽容,倘若把孩子的冲突看作是“孩子的事情”而非“家长的事情”,就会简单得多了。

  记得有一次,果果放学回家,脸上一道长长深深的指甲划痕,使我一度担心“毁容”的可能性,问及果果,轻描淡写,告诉我:“你不要问这个事情了”,孩子既然如此的好心态,再追究已经没有意义。后来伤好了果果告诉我,是两个孩子争抢东西,另一男生恶意划伤她的。我佩服果果的宽容,当然我也是个马大哈的妈妈,所以这事就变得简单得像一阵小风吹过。

  文化的冲突比较复杂,复杂到我无法描述,有语言的问题,有对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但是凡事多解释,多沟通,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现在我的德国朋友很有意思,每次遇到她无法理解或者不知道怎么处理的“中国式”问题,她都会电话我,问:“中国人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我很欣赏她的包容和理解力,她是学“知识管理”的博士,大概这些信息对她来说都会看作是information,需要管理和利用的吧。因此,从她的角度,我看到了外国人的智慧,以及可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心。如果我们都可以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分析问题,一定会和谐很多。

  举例子吧,国际学校经常会有各种需要家长参与的活动,因为有家校共同建设的传统,所以外国家长参与度很高,会把这些活动认真对待,也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作为志愿者为学生和老师服务,在国外,志愿者是一个很系统的工作。台湾、香港等地的家长也如此。而这种文化在中国,尚需要时日来完善。

  学校里有PTA,参与的有各个班级的家长代表,这些代表们定期议论校园大事,为各种活动作后勤支援,也为学校提建议:比如,天气不好空气污染严重时学生在室内活动,伙食问题改善等等倡议来自PTA,每次的活动美食也由PTA统筹各个家长来准备。而在PTA里,不同的会长就会带来不同的文化,这就使得一些建议的举荐渠道有所不同,最终归因于“民主”问题,台湾、香港和大陆没有民主的文化熏陶,问题就常常暴露出来。这个问题,太严肃,我无法深入。

  第二条素质,对学校的教学和活动的支持与帮助。

  如果说你入学前对学校百般指责,在你带孩子迈入校园的一瞬,你就是认可了它的教育。除了支持,没有更好的法子能让孩子在这里快乐得学习,让我们得意与自己的选择。

  这条上,要感谢一些智慧的妈妈参与了学校的教学改革,阅读推广,不惜义务投入很多的精力参与学校的活动,给学校的中文教育助一臂之力。

  倘若不能参与,那么理解与支持就更加重要了,首先要对学校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有所了解,课后可以帮助孩子,跟老师多交流沟通,让老师多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其实,尽管是小班,跟家长一对一的教育还是有天壤之别,家长的参与,无疑会给孩子添翼。

  倘若老师有问题,不妨当面直说,短期能解决的帮助老师一把,不能解决的校方自然参与。如中文教学的问题,如果认为当下的教法有问题,可以不吝提出好的教学建议,根据我的了解,老师们很快吸纳,国际学校的老师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边是不买账的家长,一边是不平衡的待遇,其实他们很努力,抱着良好的中文教学改革和突破的愿望,又努力在挣脱他们所受到的传统的中文教育的枷锁,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如果我们推他们一把,就可能柳暗花明。

  最近趁去首都博物馆参观陪伴孩子的机会,跟中文老师就如何想办法提高孩子的中文“写”字的能力作了探讨,我把在家的尝试(从旦旦妈妈那里取的真经),例如让孩子注意间架结构、注意笔画的练习、将书法的技巧(海嘉的常规课程里有书法)和铅笔字相比较、夸张地挥臂练习等结合,每天一个字,没压力轻松练习写字的想法分享给了老师,没想到,老师今天留言给我,已经在课堂上开始使用其中的一些方法了。我们的老师们,多么虚怀若谷阿。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安排家长和老师的见面会,给孩子们放一天假,老师在这一天的任务就是要家长沟通,我很遗憾这次因为忙取消了几个约会,我原本约了品德课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甚至,还有P.E老师,每次与他们的沟通,都让我对有些问题有新的认识。毕竟,他们是专业的。他们总是那么热情地与你谈到他们最专业的东西,真是很享受的事情,无论对他们,还是对我们而言。

  第三,国际小学家长应该了解教学规律,知道教学内容,合理规划孩子的求学生涯

  任何一种学校都有内在的规律性,我认为做家长的应该稍微了解一下,可以跟老师问,也可以听学校的教学培训,知道了这些规律,才可以因势利导,在家有效地帮助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双语学校,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比如,长期的寂寞期,双语均衡的可能性等等,都会影响某个阶段我们对问题的焦虑。

  小学不同于幼儿园,玩得成分自然要少一些,系统地知识的学习是主要的目的,这个问题大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跟每个家长的教育目标有关。记得跟资深的一位教育人士一拍即合,蒙式教育是“Academic Oriented”的,而不是“Play Oriented”,到了中国味道却不知怎么变成了纯粹用爱和自由就能囊括了的。其实,本着包容的心,且让赞成爱的家长去爱,赞成学的家长去学,殊途同归也是极有可能的。

  经常上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热门的话题往往都是概念,大概大家有炒概念的癖好,而对细节追究的人少。这一点,不能不提及小橡树幼儿园,当大家孩子争论阅读的重要性,小橡树们的孩子已经在享受由园长为他们读<Frog and Toad>带来的美妙,家长们在图书馆的小板凳上听着《如何与孩子开展中英文亲子阅读》的培训,当大家在争论爱和自由,小橡树的老师们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制造了一个个温馨的场面。英文培训理念七花八门,小橡树的外籍家长亲自出马,英语培训和英语试验,高效有趣,那些隔周的外出,力排众议地全体游泳课~~,小橡树不玩概念,拒绝宣传概念。好似,别人可以炒别人的大概念,我们且继续我们的小事情。提起小橡树,总有一肚子话要跑题。我个人绝对被小橡树的文化熏了个深厚。当然,我也感激哪些阅读推广人,比如阿甲老师,王林老师等。

  言归正传,国际学校的家长大部分是散的,因为各有各的厉害,所以不容易聚到一起,而真正聚拢到一起的,则是打不散的,经常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的。到这个过程,总要经历一段入学后的寂寞期。因为,以往的幼儿园朋友各奔东西,新朋友群尚未建立,而要互相了解,重新组合,需要多多的机会和意愿。说实话,国际学校的家长们高手云集,只要肯敞开心扉,大家都愿意成为朋友。

  家长外教,体现在PTA的参与,志愿的意识,出现矛盾时候的智慧处理,与校方真诚有效的沟通,与外籍家长的多多交流(尤其是台湾家长,可是有一肚子的育儿法宝),当然,还有语言的优势和敢说的勇气。

  本文选自《开心果》的新浪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