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是预防下一个杀手的最好良药

2015年09月09日11:4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2015年6月17日晚,戴伦·鲁夫(Dylann Storm Roof)震惊了全美国。这个23岁的年轻人,走进南卡州查尔斯顿市黑人教堂大开杀戒,接连开枪致死9名非洲裔美国人。如同每一次血腥事件发生之后,在众多媒体的议论之中,退伍的美国联邦调查局专员乔·纳瓦罗撰文,告诫人们学会识别杀人的某些特征,预防悲剧的发生。

父母之爱(图片来源于网络)父母之爱(图片来源于网络)

  犯罪行为者有相近的性格特征

  乔·纳瓦罗参与调查类似戴伦·鲁夫这样的杀手事件,有二十五年的经验。他指出,社会上争论杀手的杀人动机是“恐怖行为”、“阴谋论”、“独狼”“种族仇恨”、甚至把杀人归于基因原因等等,都没有点到要害。这些杀人犯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只要人们懂得识别这些特征,就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这些特征是:

  自恋的性格特征——这些人相信他们是特别的人,有权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什么都懂,比人家都聪明,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喜欢贬低别人。这些自恋的性格特征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与人的对话、交往中都能表现出来。

  偏执的性格——明明自己害怕,却贴上“恨恶”的标签。特德·卡钦斯基(Ted Kaczynski)害怕科技,所以他恨科学家。蒂莫西·麦克维(Timothy McVeigh)标榜自己“恨政府”,所以炸了联邦政府的大楼;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害怕穆斯林占领欧洲,杀了他痛恨的政治家的孩子。戴伦·鲁夫害怕黑人,所以由恨产生杀机。

  让仇恨燃烧——偏执是毫无理由地恨——恨人、恨事,恨的牙根痒痒,恨得摩拳擦掌,以至于走火入魔,无法控制他们的犯罪行为。这也可以从他们的言语,甚至穿着上看出端倪。不论他们给自己的仇恨贴上多么看似合理的标签,他们看待人和事都是“非黑即白”——要么是我的朋友,要么是我的敌人。但是因为他们思维的不可理喻性,他们会把自己不认同的看作是威胁,进而胸中燃起仇恨的烈火,导致他们走极端。这是对社会和大众最危险的事情。

  收集伤痛——他们收集社会上真真假假不公平的、过去发生过的不幸或者做错的事件,拿这些事件说事,表明自己仇恨社会有道理。实际上是为他们自己的偏执性格辩解。他们通过不停讲述、发表言论、举行集会等,不断地把过去的伤痛变大,为他们日后的罪行为找借口。

  沟通——通过跟人的谈话、日记里的内容、网上留言等等,包括身体语言、衣着打扮等各种各样的沟通方式,都能够看到他们对“伤痛”的想法、担心、仇恨。只要人们留意,可以看到他们日后想要施行犯罪的线索。

  武力解决——这些人认为他们恨得有道理,于是不断积累过去的伤痛,暴力就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他们不是寻找办法解决由于自己偏执人格障碍,造成仇恨在胸中燃烧的问题,而是开始寻找武器,施行犯罪行为。这个时候他们是铁了心要干一场了!

  孤独——实施犯罪前,他们都有一段时间是孤独的:先是心理上孤独,继而不与人交往。这样一来,谁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因为不与人来往,他们确保自己不受干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添伤,预备着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计划。由于独处,他们更专注于仇恨,不断地修改着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案。

  定时炸弹——从自恋型人格障碍,伴着偏执燃烧仇恨,预备用暴力解决问题,这颗危险的定时炸弹已经安装好了。这是时候,如果朋友、家人、熟人、邻居等有所警觉,只要弄清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爆炸,拆掉这个炸弹仍然有可能。

  犯罪行动——到了这个地步,这些人已经泯灭了良知,即便是把他们锁在家里,或者向警察报告等,也无法阻止他们实施犯罪行为。剩下的,就等着第二天看大屠杀的新闻了。

  乔·纳瓦罗作为与暴力犯罪分子打交道有经验的政府官员,他提出识别罪犯性格特征,从犯罪人的言行、情感、欲望等等中,找到蛛丝马迹,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这样的办法当然可以阻止一些犯罪行为的发生;但是,这种办法无疑是被动的。我们要问的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等等会走上犯罪道路的病态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杀人犯”多是孩童时期缺爱

  继美国联邦调查局有着25年与暴力犯罪分子打交道的官员乔·纳瓦罗,发表了他的文章,用他的经验教人们从识别性格特征来预防暴力事件之后,美国专门研究儿童发展的心理学家达西亚–纳尔瓦埃斯(Darcia Narvaez)也撰文进一步指出,如果只看到罪犯的性格,那是问错了问题。一个邪恶的孩子是怎么长成的?原因是成长过程中被虐待、被忽视,遭遇心理创伤,以及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就是说,早期成长过程中缺乏爱,才是一个人日后沦为杀人犯的原因。

  纳尔瓦埃斯引证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报告,告诫人们,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只有获得了父母之爱的孩子,才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童年,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朔造健康的神经生物系统和社会能力。等到事情发生了再去干预,那是亡羊补牢。

  什么是父母之爱?

  一个最不容易面对的问题:什么是父母之爱?纳尔瓦埃斯提出,父母之爱的表现大致可以描述为:

  婴儿在出生前后,不与母亲分离,也没有其他的创伤,包括在身体和心理上受伤。因为任何创伤都会在他幼小的身体和大脑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孩子的需要得到父母的回应。比如,小孩子过多与父母分离,长大以后容易罹患焦虑症。任由孩子哭的模式,跟孩子将来的自我控制欲社会情绪智力有关联。回应孩子的需要,也包括了孩子在刚学习走路(18-30个月)时,允许孩子走向自主,而不是惩罚孩子。

  婴儿需要不断地关爱抚摸。

  母乳喂养可以建立孩子的免疫系统,有利于大脑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小孩子需要有多个年龄阶段的玩伴。

  孩子需要有多个对他们的需要有回应、真正懂得他们、爱他们的成人。

  纳尔瓦埃斯对父母之爱的描述,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想要理解这几句话的意义,那可是要下功夫。如果一个父母看了这几条要求,便认为“好吧!以后我就照着这几条去做。” 从实践上讲,你没有能力做好,最多也是比葫芦画瓢的水平而已。从眼光上讲,你只看到了一棵树,却看不见森林。最后爱的结果,比起那个完全理解爱之意义的父母,是完全不同的结局;好比一个不懂中医的人开处方----只能照着抄。如果你是病人,你是愿意找这样的人开处方,还是找一个受过训练的中医?别忘了,父母之爱被称为艺术。可不是个个父母都能成为艺术家。

  “偏差”的父母之爱

  父母之爱的误区和困难在哪里?西方对父母之爱的概念,也不过是二战以后,因为心理学研究的发现而受到挑战。在此之前,西方也跟中国人一样,在文学、诗歌、音乐、宗教里高举父母之爱。不过西方现在已经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父母之爱;而中国人仍然以为爱孩子的情感就是爱;传统文化这样传承下来的教导就是真理。这种对父母之爱的定义仍然停留在几十年以前的概念里。

  除了观念上与西方存在的差异,现在的父母比起过去的父母养育孩子,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工作,更少的支援,更大的压力。而且,他们自己在小时候也没有得到过父母健康的爱。你叫他们拿什么来给予孩子自己未成得到过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古老的智慧。现在的科学研究发现了,人生的最初六年对于人是否能长“成人”是多么重要。科学家们称人的这段时间是“敏感期、关键期”。因为这是性格和社会能力的神经生物正在发育的时期。如果孩子在这段时期得不到父母健康的爱,又没有智者的引导,那么孩子就容易患上“爱的缺乏症”。孩子在日后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他们没有能力爱。除了因为各种性格上的缺陷, 无法“为自己的幸福做主”留下遗憾之外,有些人最后成为一个暴力的、危险的人,危害社会和他人生命。

  美国知名精神科医生卡尔–门格尔(Karl Menninger)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罪犯受到法律制裁,我们必须先问问:他怎么会成为一名罪犯的?他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 纳尔瓦埃斯写道:“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具有进攻性的年轻人,或者一个因为自恋型人格障碍,伴着偏执型人格障碍,最后被仇恨的怒火泯灭了良知而对社会造成危害时,你问问他,小时候他的父母给了他爱吗?不要以为那是他以后的生活经历造成他的进攻心态,那是他从小就打好了缺乏的基础。”

  这不是要指责父母。因为,恐怕这个具有进攻性的年轻人的父母,小时候也没有得到父母之爱。自己没有的,怎么能够给予孩子?问题在于,如果当今的父母有条件、有资源学习过去不知道、不了解的知识,他们愿意放下身段、谦卑地学习吗?还是在无知当中,继续传承着代代相传的魔咒?


  参考文献: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moral-landscapes/201506/love-killer-very-evil-kid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spycatcher/201506/identifying-the-next-mass-murderer-it-s-too-late
  《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信实文化出版社, 2014

  作者:杨虹(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声报》、《西华报》专栏作家,从事心理辅导的工作十多年,曾出版《重返伊甸园》、《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

  本文为新浪国际学校栏目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父母之爱杀手教育育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