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随感:左手国际教育与右手中国文化

2016年04月01日 10:41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最近几年国际学校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许多学校都以美国化教育,英国化教育作为学校的优势。但是作为中国父母,让孩子学习到中国的优秀文化一定是大家的期望,作为国际学校,应该如何在国际化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把握平衡,是每个学校都要考虑的。

  新浪教育(微博)特别邀请到国际教育专家李婧老师,来讲述她作为一名教育者,对于华夏传统如何在国际化的学校生态环境中迸发生机的理解。

国际教育专家李婧国际教育专家李婧

  李婧,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秘书长,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公共管理(金融和管理方向)硕士学位,同时还获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硕士学位和英语(国际商务)学士学位,及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学校领导力证书。她有13年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加入包校前,曾任职爱文世界学校担任招生和外部传播总监,主持爱文学校的中国业务和学校发展;之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担任校内副校长外事办主任,主管学校国际项目和事务;作为北京市海淀区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曾在国家、市级等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江南的三月透着些许寒意,慢慢渗透出春的温煦。包校的节奏也随着春的脚步,踏起欢快的步点,繁忙而又盎然生机。

  作为一个快迈进第十个年头的学校,包校创建了一种新的学校生态模式-国际化的中国学校,就是凭着一种创想、一种坚毅、一种精神从创校走到今天,没有停止探索,没有停止思考,更没有停止坚守。和包校的创办人苏文骏在一次交谈中聊到,一个机构能受到的最高赞誉便是被效仿。面对国际学校市场呈几何级量变的剧增,我从苏先生的脸上看到更多的是坦然和平静。而这种坦然来自于什么?我一直很好奇。

  三月初的时候,有幸和来自中学部小学部的六位同事一起赴外地考察,试图沿着中国文化的步履去思考华夏传统如何在国际化的学校生态环境中迸发生机,我们的学生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如何在创新中实践。一路所见所闻所感颇多,让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以下这两个时刻。

  时刻一:在拜访的一所学校中,孩子们在春天时节要去田里劳作插秧。几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也亲历生生万物的生命轮回,更学到了一种人生态度。插秧的过程,是在不断后退的过程中撒下绿色种子,播种新的生命。这也折射出一种生命态度,有时候为了前进的一步, 要有坚韧的百折不挠,也需要坦然的进退自如。

  时刻二:我们目见一年级的学生欢快地使用笔墨纸砚进行中国水墨画的创作。孩子们的作品奇思怪想,在黑白两色的构建中透出他们对世界最真挚、单纯的念想。而中国水墨的精髓在于留白,画的内容固然重要,留白的空间、方式、与实物的关系常常可以传达作品更丰富的涵义。想想我们的教育是否也应该受此启发,当我们还在焦虑是不是给孩子的课程还不够多,爱好还不够广泛,是否也应该小心叩问我们有否留存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呼吸和自主思考。

  秉承着包校探索实验的精神, 我们的团队以最基本的触觉-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去品尝,更是用心来感受和发掘什么是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我们的总结并不复杂。

  中国文化是处处不在的生活细节,从衣食住行,到茶香棋品。

  中国文化亦是知行统一,最鲜活生动的文化存于书本,更植根于行动。

  中国文化也是价值观体系,揭示了我们与他人、自然、世界的关系。

  中国文化更是世界的、未来的,深深扎根于母语文化才能承载多元扩展的国际视野。

  这段粗浅的总结和最近在读的一本书的观点出奇意料地遥相呼应。这本书出自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和商学院(微博)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多元智能”的提出者Howard Gardner教授。在2005年的这部作品《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中,Howard教授指出,要在未来的世界卓越发展,首当其冲要具备的就是 “a disciplined mind”, 翻译成中文似乎是“一种专业知识”。而其实不然,a disciplined mind 不等同于某种专业知识,其核心是“a distinctive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world”, 即独特地思考世界的方式。那么我们所说的学习中国文化,也绝不是背书诵经,而是建立在对中国深厚理解之上的一种处事生活、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对中国文化的诠释和实践并不传统,但我相信这只是包校无畏地走在实验探索道路上的一个微观面而已。

  写着以上的文字,脑海中隐约浮现出周日一天去苏州宣讲奖学金的景象。从苏州回到上海,回家的路上华灯初上,我坐在校车最后的一排,眯缝着双眼看着前排来自学校不同部门-校办、学生处、宣传处和升学指导部门的同事,还有从美国远道而来的顾问许教授。工作了一天,大家有点累了,禁不住睡得东倒西歪,只有司机金师傅一如既往专心致志地开车。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似乎模糊的场景,却也总在不经意的时候让人最记忆鲜明。最让人感怀的是,哪怕是像我这样的包校新人,依然能够时时刻刻、随时随地感受到包校精神的温度。包校的初创是一种创新,一种果敢,走到今天,每一步我们依然不知倦怠,依然不彷徨左右。

  很难用任何一种现成的理论来描述包校成长的案例。但我仍然想大胆尝试,按照硅谷创投教父Peter Thiel 有关进步未来的说法,包校的成长不是水平进步,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从1到n。包校的成长是一种垂直进步,深入进步,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即从0到1。

  所以,我会忽然悟到苏先生的坦然其实来自于包校十年不变的创始精神,从0到1,在创校阶段我们锐意创新,在今天逐渐发展稳定的新阶段,我们从未驻足不前。

  从0到1,一直在路上。

  从0到1,勿忘初心。

  本文为新浪国际学校栏目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

  新浪国际学校栏目长期接受广大国际学校专家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在新浪国际学校栏目网站及其官方微博、微信中同步发表,优秀稿件将获得重点推荐,优秀作者将获邀开通新浪专栏并得到重点推荐,投稿邮箱:yinfei1@staff.sina.com.cn欢迎分享您的国际学校教育经验。

  活动报名:4月24日上海择校展  5月14日北京择校展  电话报名请拨打15801068644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新浪国际学校库

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公众号,优先参与线上线下家长活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760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7225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