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高中课改花样百出 究竟哪国教育方式最有效

2017年07月04日 15:56 新浪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原标题:[课改]世界各国高中课程改革最新趋势 

  进入21 世纪以来,为应对新的形势变化,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高中阶段的教育改革,并把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了把握国际高中课程改革动态,借鉴有益经验,笔者选择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日本、韩国和印度这几个典型国家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进行分析,反映其最新的动态与趋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改革目标

  通过课程改革,促进高中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目标。实现“升学、就业和全人”三维度的协调与整合是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具体体现为: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以基本能力为基础,培养发挥创造性的人;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个性的人。

  2001年为美国的“高中学生年”,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The Woodrow Wilson National Fellowship Foundation)为该年年会提出响亮的口号“放远我们的目光, 决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并发表了题为“高中学生肩负的国家使命”的报告。

  2002年11月14日,芬兰修订完成《普通高中课程大纲》,提出“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的目标。

  2005年,印度颁布了新的《国家课程框架》,主要倡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灵活适应新环境并能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经济、社会变革的能力”。

  2009年11月19日,法国国民教育部正式公布了题为《面向2020年的新高中》的改革方案,目的是为了实现“成功的高中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高中”的目标。

  韩国第七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富有健全人性和创造性的人。

  修订学分分数、科目

  进入 21 世纪,各国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而时间最近、范围最广的改革出现在芬兰、法国、日本、韩国、印度几个国家。通过对这几个国家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可以把握当前各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各国在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中,对原有的学分分配、科目等都做了修订。

  日本

  日本于2009 年开始了第四次《高中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2013 年开始全面实施。此次修订调整、重构并新设了部分学科的一些具体学习内容,重设了学分分数和科目的内容结构。其中,变动最大的是国语、外国语、理科、数学、信息五类学科。

  新要领明显提高了“共同必修科目”的要求,在 1999 年的要领中,除了保健体育下的“体育”和“保健”为全体高中生都必修的科目外,其他必修科目都可以选择,例如,国语学科可以选择“国语表现Ⅰ”或“国语综合”中的任 1 科,数学学科可选择“数学基础”或“数学Ⅰ”中的任 1 科,外语学科可选择“口头交际”或“英语Ⅰ”中的任 1 科。

  与此相对,新要领明确规定了国语、数学、英语这三门基础学科的共同必修科目,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学力。新要领在总学分上没有多大变化,但通过科目的调整,其学分构成也就相应发生了变化。如,理科设置由原来的 11 门科目调整为 10 门,取消了设置近 40 年的理科基础、理科综合两级综合课程,新设了主题综合课程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理科课题研究;原来各学科的I、II 两级选修课程改设为基础性和加深性的两级连续课程,学分由原来的2/2 调整为2/4,加大了加深性课程的学分比例。

  可以看出,此次修订是日本对持续 30 多年课程改革的一次重大调整,第一次开始扭转不断削减教育内容、扩大自由化和选择性的趋势,增加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要求。

  韩国

  韩国于 2002 年开始实施第七次高中课程改革。与以前相较,此次课程改革新设了能力培养活动学科,将原来较为粗略的科目更加具体化(主要是选修科目),使其主题更加突出,总科目由70 个拓展为 90 个,除技术·家政和汉文、军训、教养在模块数量上未变之外,其他科目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新模块。与此相应,其学分分配、模块内容等方面都做了调整。如,国语学科由原来的 6个科目变为7 个科目,新设了国语生活科目,其中“国语”的学分由 10学分降低为 8 学分,而 “读书”和“作文”的学分由 4 学分和 6 学分都提高到 8 学分。自由选修科目的细化与拓展,大大增加其适应性与灵活性。

  重视生活技能的训练

  各国都十分重视学生适应生活能力的培养,将学术性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技能需求结合起来。日本要求“各学科以生存能力为理念”;印度主张“将教育与生活技能联系起来”,“将教育与工作相联系”;英国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学生为未来的生活,为随后的教育、终身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韩国的课程编制方针是“培养学生可以主导社会变化和潮流的基本能力”。

  因此,各国在传统的学术性课程之外,都增强了对生活技能性课程的开设。如日本的家庭、保健体育课程;韩国的技术·家政、军训、前途教育、经济教育、高中性教育、安全保健教育等课程;印度的健康、体育与教育课程,健康教育包括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等方面。

  新增课程门类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适应国际化与多元化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教育,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是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英国

  英国课程结构中新增设的课程有:

  设计与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开发、计划和思想交流,用工具、设备、材料制作高质量的物品,等等。

  信息和交流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发现事件。开发思想,使事件发生。交流和分享信息,在发生的过程中进行回顾、修正和评价,等等。

  公民。对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是,培养关键的生活技能;通过义务教育后第一阶段的教育与培训,使所有高中学生积极而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所有的青年人必须拥有更多参与和获得公民课技能有关活动的机会,并有所收获;提供机会使高中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拥有社区成员、消费者、家庭成员、终身学习者、纳税人、选举人、工人的角色。

  综合学习时间。在高一设置,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法国

  法国课程结构中新增设的课程有:

  个性化辅导。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个性化辅导纳入改革后的学生必修课课程表,从高一到高三,均为每周两小时,但不一定是每周一次,教学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采取其他多种形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高一和高二的个性化辅导涉及面较广,如特长培养、知识加深、独立自主、学习方法、笔记技巧、演讲技能和学业定向等均纳入辅导范畴。到了高三,除了兼顾特长培养、知识加深、独立自主等内容以外,个性化辅导主要结合专业各科目特点进行。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高中课程改革尤其关注“公民、文化和体育”这个主题。高中三个年级都新设了“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课程,其主要目标就是融合多种学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社会,认识社会的规则,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教他们做一个自主的公民。

  框架性个人研究。高二、高三开设,每周至少一个小时,学生以个人或小组集体的方式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活动。

  探索性课程。根据新方案,在高一增设一门探索性课程,高一每周必修课总课时为28.5 小时。增设一门探索性课程后,这一课程课时数也由原来每周 1.5小时增加到 3 小时。两门探索性课程中必须有一门经济类课程(社会经济科学或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另一门可任选,如科学方法、工程科学、文学与当代世界等,体现了“更好定向”的课程改革理念。

  突出学术性课程

  从近几年各国课程改革的动向来看,各国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学术性课程的地位。

  如,英国2005 年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数学和英语为核心的学术性课程的学习,保留原有的GCSE 和A 水平的考试,只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调整。在学术性教育方面,增加了一些注重学生的需要和表现的内容,如强调数学和英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与相应证书的获取挂钩。这“实际上反而强化了学术性教育的地位,强化了职业教育和学术性教育的分野”。日本在新要领中,着重强调“扎实的学力”与“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减少了综合学习课程的学时,整个要领以“在开展发挥创意的特色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本理念。法国一贯重视必修课的基础功能,将确立“共同文化”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导向。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各国通过加强学术性课程来争取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地位。特别是日本,更是意味着对30 多年来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课程改革的重大调整,一种新的竞争趋势正在形成。

  强化外语、伦理、信息技术课程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各国通过强化外语、伦理和信息技术三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来适应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趋势。

  法国课程改革方案强调“在学业上每个学生都应当至少掌握两门外语,文学系列应当成为面向国际的优秀学习系列”。德国进一步加强了对高中外语课程的改革力度:保证外语课程学习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开展双语教学等。日本在外语科的修订中,新设了“交际英语基础”,重视外语的实际应用性;新要领要求高中阶段最少新增单词1800 个,比原来增加500 个。韩国新设了希腊语Ⅰ、Ⅱ,提高了英语阅读、英语会话的学分,新设了英语作文,并对基本词汇数做了规定:国民共同基本课程为1700 个左右,选修科目为3000 个。

  为应对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伦理道德课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如,法国在高一至高三都将“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作为必修课;韩国新设了市民伦理、伦理与思想和传统伦理等科目;日本不仅专设有伦理课,更强调在各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上增加尊重传统和文化、热爱国家与故乡的元素。对伦理道德课的强化,一方面反映出各国培养学生以国际理解与交往的道德素养作为现代公民的责任与意识,同时也反映出各国在多元文化与价值的冲突中,为维护本土文化与传统所做的努力。

  强化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在法国,计算机使用能力将成为业士考试评估的一项内容;在韩国第七次课程改革中,计算机教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除了设置单纯培养计算机素养的课程之外,在各科中,为了实现各科的目标,大量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各种软件、PC 通讯和因特网等多种信息媒介作为学习工具;在英国,信息技术成为关键技能之一。从总体趋势来看,信息技术在各国已逐渐成为专门的课程,并被广泛渗透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

  妥善处理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将选择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接受高中后教育,各国都将妥善处理高中课程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关系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原来没有全国统一性高中毕业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在继续保持多元评价传统的同时,基本趋势是逐渐试行与扩大高中毕业统一考试的范围,提高统一性考试的要求,增加毕业考试成绩在大学招生中的权重。而在日本、韩国等实行全国统一性大学入学考试的国家,基本趋势是改变单一的入学考试制度,试行多元评价。

  日本高考制度是两阶段考试,即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举行的“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和由各大学自行主持进行的“第二次考试”组成,学校根据两次考试的成绩,参考其他诸如鉴定书、记录事项等,择优录取。

  韩国选拔学生的依据有三项:高中内申成绩(后改为综合生活记录簿成绩)、大学学习能力考试成绩、大学单独考试成绩。综合生活记录簿成绩为必须事项,要在入学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大学学习能力考试成绩的采用与否,在总分中体现的比例、方法以及是否采取大学单独考试、考试成绩在总分中所占比例由各大学自主决定。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参加一次学习能力考试还是两次,填报志愿时,可选择两次学习能力考试中最好的成绩向大学提交。在大学入学考试中,综合生活记录簿的内容占很大的比例:在1997 年的国立、公立大学中要占40%以上,1998 年以后大学可以自己决定,根据不同的专业,侧重综合生活记录簿所记载内容中的特定内容,如课外活动、服务活动等。目前的改革趋势是:扩充高考渠道,扩大报考机会,实现考试机会复数化;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更好地相互选择。

本文转载自不忘初心_砥砺前行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实习生小黑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栏目  新浪国际学校家长圈

国际学校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6787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99110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