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分享:如何应对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学校难题

家长分享:如何应对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学校难题
2017年08月24日 17:42 新浪教育 微博

  基于家庭因素或者孩子个人因素,许多家长将孩子从公立学校转到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孩子需要很长时间的过渡期和适应期,尤其在英语学习、探索性研究和计算机能力方面产生问题,5月6日,由新浪教育、新媒体“国际学校家长圈”、大树教育联合主办的“TIE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北京现场,国际学校爸爸、国际教育自媒体“饺子片儿汤”作者分享了他孩子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克服的亲身经验。

国际学校爸爸、国际教育自媒体“饺子片儿汤”作者国际学校爸爸、国际教育自媒体“饺子片儿汤”作者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下午好。我写了一些关于国际学校的文章,新浪教育转载了一些,觉得效果还不错,所以这次邀请我来与大家做个交流。

  我孩子的情况如下,他在1-5年级是在公立小学。我们慢慢地发现,孩子脸上的笑容好像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生龙活虎”。我们家长感到了一些焦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听说到了“国际学校”这个事物,我们简单地考察了一下,快速做出决策,用“韩老师”的话说,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孩子转到了国际学校。

  现在孩子在国际学校已经学习两年时间。回顾这段历程,我们全家人,从家长到孩子,都对这个决策非常满意,认为去国际学校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

  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这与我关于教育的一些看法有关,与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我认为,英文与中文同等重要。因为以后是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同学,是泰国人,他在泰国读的本科,然后在澳大利亚工作了3年,之后去美国工作了3年,现在在欧洲工作。以后,我们孩子这一代也会是这样,可能去很多国家工作。所以,一定要学好英语。

  关于英语,我的诉求也非常简单,就是“让孩子在学校里解决掉英语学习的问题”。国际学校在这一点上很好地满足了我的要求。

  先以英文阅读举例,我孩子所在的国际学校,每天在校内抽出30分钟让学生阅读英文原版书,每天还会要求学生回家后再读30分钟的英文原版。这样,每天阅读时间至少就是1个小时。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我孩子在6年级的时候,一年读了30多本英文原版书,一共80多万字。如果每年都读这么多英文原版,从1年级到12年级,读下来是几百本。而在公立学校,很少会有这么大的阅读量。

  再说英文写作,在国际学校,每天的作业都是用英文写作,每周都要写essay(小作文),要用英文写问答题,这样积累下来,英文写作能力也会有很好的水平。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非常重要”。以会计师事务所举例,因为所有的员工都是以同样的标准招进公司,所以大家在智力上的差距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会计师的工作很繁重,经常要夜里工作到3、4点,这个时候,拼的不是智力,而是体力。拼的是谁在超长时间工作后,还能保持头脑清醒、还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

  关于身体方面,我的诉求也很简单,就是“在学校里解决掉孩子锻炼身体的问题”。

  国际学校在这一点上也很好地满足了我的要求。学校里各种体育锻炼很多。国际学校之间还有专门的联赛,一个学年会有排球赛季、足球赛季、篮球赛季,每个赛季都是2-3个月,这样孩子能够以团队的方式参与到各种体育项目中。

  我的第三个想法是,“孩子多尝试一些领域,帮孩子找到他的兴趣”。我的诉求也是“希望学校课程体系内能让孩子尝试各种兴趣”。我希望孩子在学校内有机会尝试到戏剧表演、音乐,包括古典、爵士、甚至组乐队,能尝试包括书法和中国绘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能有机会接触到辩论、街舞,还有昆曲、京剧等等。国内的一些比较好的国际学校是能够提供以上所有的这些课程的。

  我的第四个观点是,希望“孩子希望在学校内,锻炼公共演讲、辩论能力”。公众演讲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在职场里都会发现,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同事,有会说的,有会做的。最厉害的人是能说会做,最亏的人就是只会做、不会说的。

  国际学校非常注重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在许多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就会明确提出将公共演讲能力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比如英文课,其中的一条教学目标就是:“ Confidently speak in front of an audience”,社会学,其中的一项教学目标就是:“Develop and consolidat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written and oral)”,甚至体育课,也有类似的教学目标,而且上课的内容不仅是操场上瞎玩,也有PPT作业,然后让孩子们轮流做公众展示。我简单地统计了一下,一年,我孩子在国际学校做了30次左右的Presentation。大家如果对川普的孩子的演讲能力有印象的话,就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演讲能力都是这样一步一步锻炼出来的。如果一年几十次演讲机会,十几年下来,就是几百次的锻炼。

  我的第五个想法是,“孩子能善良、真诚,能被尊重”。与之对应的是,“人教版”教材里的许多假课文。如果编教材的人都造假,能培养出诚实的人吗?

  综上所诉,其实我的诉求非常简单,就是孩子能在学校里就学好英语、锻炼好身体、尝试各种事物、锻炼公众演讲能力、能够变得善良、真诚。难道这不是学校应当做的事情吗?现在的情况,我也不太理解,孩子们在学校从早8点待到下午4点,然后英语不行、身体很弱、人多就怯场,家长还要在课外送孩子去补齐各种短板,我老觉得这好像不太对!

  选好跑道,给孩子“扬长”的教育

  前面的演讲嘉宾谢强老师提到,“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里,中国只有7所”,这个数据显示了血淋淋的事实。

  不可否认,国内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学校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在国内可能考不上TOP2的学校,但在国外,不用像在国内一样整天刷题,也能考上不错的学校,甚至专业排名还高于国内的TOP2。

  上海一位教育专家总结过一句话,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是“中国的教育是补短的教育,西方的教育是扬长的教育。”

  我们的高考是总分最高录取,在为贫困学生提供教育公平机会的同时,对单科专项很强的学生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领域的“专家”可能比样样都熟的“万金油”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是,家长应当在孩子6-8年级的时候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兴趣,然后投入资源在6-12年级让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形成竞争优势。现在的北京,其实有各种的课外教育资源,只要家长愿意投入,市场上都可以提供。而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是学校教育所承担不了的。所以,我的一个个人看法是,在学校里,让孩子培养一些“通识”的能力,包括基础语言、写作、批判性思维、演讲、基本的科学素养等等。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高,那么在校外可以去寻找各种更精、更深的教育资源。

  国际学校转学怎么最快适应

  从公立转到国际学校,如何适应?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主要围绕三点展开。

  第一,要迅速补齐英文的短板。我孩子自己总结,他过渡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了适应过程。英文的短板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第二,是探索性研究能力。国际学校的主要作业模式是给你一个课题,让你去上网找资料、做PPT或Video的展示,然后课题上做Presentation。这个能力也要尽快培养。

  第三,就是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我知道的几个国际学校都是要求学生每天带笔记本电脑上课。学生要有excel、ppt、剪辑Video,上网查资料、自己在英文网站注册账号等一系列能力。否则这方面也会拖后腿。

  光提出问题,不给出解决方案不是我的风格,我这里也给大家几个小的建议。在进入国际学校之前就做好准备。

  第一,可以让孩子访问“可汗学院”,提前学习英文课程。里面有按年级、按学科的各种英文教程,全英文授课,可以用来测试或锻炼孩子的英文听力是否达到了听懂课的程度。如果你孩子转到国际学校6年级,你可以让他听6年级的课程,如果听不懂,就听5年级的,如果还听不懂,就听4年级的,如果到3年级的都听不懂,你就要琢磨一下了?你考上的是个啥学校?差距这么大都能把你招进来,这个学校对学生的水平有没有要求!当然,这是个小玩笑啊!

  其次,就是可以买一些英文的原版教材。因为上国际学校最需要的是补齐学术英语的能力,就是能用英语学各个学科的能力。你可以问下学校用的什么版本的教材,然后提前买更低年级的教材,把以前的内容都补上,最起码能了解各个学科的专有名词。我举个例子,下面是我从孩子的笔记里摘了些单词,如果你不认识这些单词,上课会有麻烦。

  Souvenirs 纪念品

  Sequined 闪闪的

  Biomass 生物量

  Transpiration 蒸发

  Condensation 冷凝

  Precipitation 沉淀

  Crustaceans 甲壳纲的

  Algae 藻类

  Fungi 真菌

  第三就是,用英文写日记,积累下去,英文写作能力会有进一步提高。

  另外,还有两点提醒一下。

  一方面,对孩子而言,进入国际学校后,一定要脸皮厚,听不懂下课就问老师,老师有义务回答你的问题,老师也乐意回答学生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对家长而言,家长如果有能力,也最好“扶上马送一程”,及时查看发布在网站上的学生作业,了解孩子学习进度,帮助孩子完成过渡。

  回顾过去两年在国际学校的学习情况,我孩子是这么总结的“累并快乐着!”“累”是因为探索性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每天学习也很累。一个老师曾问我的孩子,你喜欢学哪个学科?我孩子说:”都喜欢,因为学得都有意思”。我想,这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事情。我认为,要相信孩子的内生动力,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越变越好。真正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有趣的,只是我们现在的这种高考独木桥的学习体制把学习给异化了。看到孩子喜欢上了“学习”这件事本身,每天拿着老师布置的作业搜集各种资料,然后跟我讨论各种问题,我觉得,这比他有一个很好的“纸面成绩”,但是厌恶“学习”这件事本身要更好。

  最后,以最近比较流行的“范阿姨”的一个句式做结尾,送给大家“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异彩纷呈的小说,我们不能把他们装订得太拙劣!”。谢谢大家。

  本文系新浪教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掌握更多择校内幕

  责任编辑:实习生甜子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