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小学胜美国 一位美国妈妈这样说

2017年10月10日 14:53 新浪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原标题:为何中国小学胜美国?一位美国妈妈这样说

  两年前,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曾引发中英两国民众对教育的热烈讨论。片子讲述了几名中国教师赴英“支教”,与50名英国九年级学生发生的共同学习生活的故事。

  在那部纪录片里,师生均显示出了明显的“水土不服”,老师“快疯了”,英国的学生上课不守纪律,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不听老师话。不仅是老师崩溃了,网友们看了也很火大:这要是我们中国孩子,哪敢在学校这样表现?

纪录片截图纪录片截图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不少英国网民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实在欠改造,英国后来还引进了中国的教材。

  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么?

  还真的有人发现问题了。

  9月22日,《华尔街日报》网站刊登题名为《为什么中国小学胜过美国小学?》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名叫莱诺拉·朱(音)的美国的母亲。这位美国的母亲在把儿子送进上海一所公立名校学习后,发现中国教育体系有美国亟须学习的东西——给予老师尊重与权威。

  你认同朱女士的意见吗?你认同老师说得对理念吗?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你花费了多少教育基金?扫描下方二维码,国际学校的家长们让我们知道你为孩子的教育花了多少钱!

  点击这里即可参与调查,快点击,参与就领红包!

  朱女士一家是在上海旅居的一个美国家庭。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了一些全世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当朱女士发现距离新家仅几个街区的地方就有上海精英们眼中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时,她决定送儿子去那里上学。

  然而,中美两国的教育分歧在她儿子入学第一周就给毫无准备的她一记痛击。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朱女士的儿子从来不吃鸡蛋,但是在儿子入读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他的中国老师就强行往他嘴里塞了一口煎蛋,而且还连塞4次,直到孩子咽下去。

  这对于很多美国家长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吧?要是在美国,遇到较真的家长,这老师被送上法庭都很有可能。

  但是,第二天,朱女士冲到学校就塞鸡蛋事件和陈老师对质,“在美国我们不会采用这种强迫的方法,”朱女士用中文说道。“哦?那你们怎么处理 ?”陈老师倒也表现得理直气壮。

  “我们会向他们解释,吃鸡蛋对他们有好处,里面的营养成分能帮助他们强健骨骼和牙齿,对视力也有好处,”朱女士回应道。

  “这有用吗?”陈老师反问道。

  事实上,的确没用。朱女士称从来没成功地让儿子吃过鸡蛋。儿子很挑食。陈老师教育朱女士,“在孩子面前,你应该说,"老师说得对,妈妈也会这么做",好吗?”

  朱女士点点头,自己感觉有些震惊。

  这样的例子想必还有不少,文章称,截至目前,朱女士的儿子已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了五个年头。在此期间,她的儿子已经变身为一个举止得体的小学生,每天早上真诚地和老师打招呼——“老师早!”,并且对教育的尊重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根深蒂固。

  当朱女士看着6岁大的他每天早上自己准备好书包,把英语、语文和数学书,还有他自己削好的六支铅笔整整齐齐地放进包里,那一刻她有些呆住了。

  当朱女士向美国的朋友们讲述儿子在中国上学的经历时,他们简直目瞪口呆。当他们和朱女士的儿子相处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朱女士的儿子并没有像拉布拉多犬一样躲在角落或者言听计从。

  朱女士的儿子画画的时候充满想象力,讲话风趣幽默,打网球时还会刁钻的正手击球。小孩子的特质都没有消失,朱女士如今也对中国人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培养出多种出色才能的理念深信不疑。

  它认为,“老师最懂”的理念的确有好处。朱女士开始发现,一旦家长和老师统一了战线,孩子也会照做。这种遵从赋予老师近乎绝对的课堂指挥权。朱女士的儿子变得特别害怕迟到、缺课或者让老师失望。

  相比之下,在西方,老师们花大量时间管理课堂纪律,以及平息由学生或者家长等发动的小规模反抗行为。一名20年前来到美国的中国老师称,她还记得自己第一年教美国孩子时深感震惊。

  “我一开始非常强势,但是这完全没有用。学生们会反驳我!”目前在明尼苏达州一所高中教授中文的张新义(音)回忆道。如果她布置的作业过多,家长有时候会抱怨。

  除了对老师和教育保持尊重,朱女士还总结了两点中国式教育的优势之处:

  首先,中国人坚持集体需求高于个人需求的做法同样对教育很有帮助。原因很简单:如果每个人的前进步调一致,就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目标。没有特例,没有多元化。

  文章认为,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在相反的方向上做得太过,将学生的个人需求凌驾于集体需求之上。有些家长毫无顾忌地把未接种疫苗的孩子送去上学——无视公众健康——或者请求学校调整开学时间,避免与体育活动安排冲突。

  其次,中国人另一个非常励志的理念是:在学习方面,天才在于勤奋。研究表明,这种态度让孩子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根据2014年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针对逾5000名学生的纵向研究,亚洲年轻人之所以学习成绩更优,部分原因就是他们相信努力和成就之间的关联,而“美国白人则倾向于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孩子习惯了以努力搞懂难度较高的内容,并且他们相信只要愿意付出,任何人都能成功。

  所以朱女士得出的结论是:当我们学会尊重教育者,并给予教育者应得的自主权时,结果可能令人欣喜。有时候,如果家长——以及孩子不得不按指示去做,那反而是最好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美国侨报”,作者: 勉筝。

  请添加微信sinaqunzhu或扫描下方“国际学校家长圈”二维码给我们留言哦!

  责任编辑:实习生楚婷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栏目  新浪国际学校家长圈

国际学校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