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 VS 美国高中 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018年01月24日 09:44 新浪博客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更多家长择校经验分享请关注新浪国际学校官方微信号: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

  原标题:美国A课堂:国际学校 VS 美国高中, 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近年来,随着留学热的兴起,国际高中在国内众多城市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在很多一线城市,每年会有十几所新的学校或者美国国际项目成立招生。

  相比于国内的普通高中,很多优秀的国际学校从国外引进的教学体制和师资确实更适合有出国深造意向的学生学习,很多课程确实也与美国的课程一样。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国际学校即使很“像”但还是不等同于美国本土高中。

  国际学校完全可以培养出具有双语能力的人才,但是几乎不可能培养出双文化人才,因为文化是需要体验和领悟。相比较国际学校,美国高中提供了一次在极大反差和严重碰撞中认识自己并超越自己的机会。

  说到底,选择美高和国际学校无非就是在风险和回报之间找到平衡。因此,还是那句老话: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学习环境

  不论国际中学是否完全复制了美国的教学体系和师资,但是无法改变的是学生的学习体会和学习环境。即使学生的教师都是外籍老师,课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学生(基本比例在95%以上),学校和教师无法保证学生可以在课上课下都用英文交流,无法保证英语语言使用的纯粹性。

  同时受限于来自政府、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因素,国际学校更是无法完全复制美国的学校文化环境,一个中国学生占主体的班级很难逆转文化上的差别,最终还是“由外籍教师引导的中式课堂”。在“沉浸式”教学无法实现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无法得到真正的美国高中学习体验,更无法得到语言上“质”的提升。

  让孩子在国际学校或者美国高中读书,我们希望可以让孩子更早更快的适应美国的教学模式和环境,以便孩子可以在高等学府取得学业上的成就。但由于学生组成的原因,国际学校在根本上是无法复制美国高中的。

  教学质量与学校认可度

  首先,就像大家都听说过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些名牌大学一样,在美国大学选择学生的时候,尤其是知名大学,他们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中学的知名度以及学术声誉。简单的说,一所重点高中的80分可能要比一所普通中学的98分更据说服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也存在“小常春藤”(高中)的说法,这些高中的学生在申请“藤校”的时候更受招生官青睐,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形见绌,中国国际高中的办学史少于十年,并没有多少学术声誉可言。

  其次,就教学质量而言,相信很多实地考察过国际学校的家长们都注意到,大多数国际学校的老师都是年纪在24-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许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也许是在某语言机构任教过几年英语的老师,但很少是持有美国教师资格证的注册教师。在这些年轻外教当中,不乏有一些优秀教师,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国内的年轻外教的中国的教学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人生体验”。

  相反,在美国,不论是在公立还是私立学校,绝大多数教师在取得本科或者硕士学位以后还需要在加读一年至两年的教师实践课程,通过美国教育部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才可以成为正式的教师,成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因此,在美国,大多数教师都是年纪在30+以上的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这些教师把教学作为他们的一生的事业。两者在对待教学的专业度和认真程度上是有天壤之别的。

  美国在职教师资格数据

  最后,历年来路透社,CNN等外国媒体刊登的关于中国学生成绩单造假的种种报道,美国大学对国内学校的成绩单的可信度越来越低。在美国,学术诚信高于一切,因此美国高中几乎不存在成绩单造假的情况,因而美国大学很少质疑学生成绩的真实性。

  如果一个中国学生的成绩只有B, 那么他在申请藤校的时候不占任何优势;但当他的成绩是全A时,藤校的招生官们有可能又要来质疑成绩的真实性,这就是国内国际高中很少可以产出“藤校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习费用

  美国低龄留学的费用确实要高出国际学校很多。国内一般的国际高中,一年学费以及生活费大约需要20万;而在美国高中读书,一年的费用大概需要40万甚至更多。美国高中学制是四年,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长们确实应该量力而行。

  但从大学奖学金申请的方面来看,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的统计,美国本土学校学生申请到的奖学金数额和比例要远远超出国际学生。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学业表现良好,那么在美国的高中获得大学奖学金的概率和数额都远远大于国际高中。

  那么从这个角度考虑,学生四年大学的学费是一笔可观的费用(公立大学学费约30,000美金一年,私立大学则可高达60,000美金),如若可以省下这样一笔开销,虽然家长对孩子的投资早了几年,但却很有可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美国本土高中可以带给学生的知识与储备是国内大多数国际中学不可比拟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为孩子做更好的选择。

  美高与国际高中,结合与竞争

  记得若干年前“去美国读高中”潮流开始发热时,CNN找我做了专题采访。几年之后,旧事重提,因为低龄留学和国际化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倘若我做媒体,我更有兴趣关注国内的国际学校办学,与美国高中之间的结合以及竞争。

  从2010年以来,国际学校遍地开花,我们不难发现更多的家庭选择小学或初中就读国际学校,之后转战美国高中。言外之意,国际学校成了美高的跳板。这就是国际学校和美高的结合。当然也有相当量级的家庭向我询问:国际学校高中和美国高中存在哪些不同,如何选择? 这就是国际学校和美高之间的竞争。

  有家长认为,读美高,沉浸在美国学生中,全天24小时英文,因此语言能力提高比国际学校更快。也有家长认为美高接轨美国大学更加成熟,因此优先考虑美高。

  以上观察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些思考过于表面。浸泡在美国同学圈子,对口语提高相当有帮助,但就阅读和写作的提高,并无实质性优势。美高接轨大学更加成熟,但本质上是因为学生提前熟悉了美国生活罢了,并不能归功于学校体系。

  要了解自己,先从了解他人开始

  那么美高和国际学校之间的区别何在?根据过去多年在美国高中和国际学校一线的从业经验,我想来浅谈一下两者之间的一个最根本差异。

  Joseph Conrad,波兰裔作家,母语并非英文,但他所创作的英文小说,让英美作家俯首称臣,因而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你学习了另外一种语言,你才开始真正了解自己的母语。

  由此引申,当你开始在另外一个国家生活,你才真正开始了解自己的母国。对于一位15岁的青少年而言,当他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环境到新的环境去生活,他的最大收获将是真正开始认识原来的自己。

  异国他乡的陌生是一种无法复制的资源,压力和新鲜感并存。在日常生活中,这种陌生会让你处处不舒服。

  在生活习惯上,中国人喜欢喝热水,但是生活在美国,你不得不开始适应没有热开水的日子;在人与人交流上,美国人的交流方式直来直往,中国文化倡导的大事化小、能忍则忍的方式不再合适,中国学生不得不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再深一层,那就是价值观的碰撞。

  众所周知,人总是在逆势中才会成长得更茁壮。不能打败你的,就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壮。学会新的一种生活方式、新的思维模式、新的语言,并非要去取代原有的,而是弥补和加强。当我们面对同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多一种解决方案。

  打个比方:曾经是小留学生的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之后,依旧喜欢中国美食,但我对它已经没有依赖,因为我同样接受墨西哥、意大利、希腊菜。出生在中国南方的我,依旧喜欢家乡的米饭,但也喜欢以北方的馒头当主食。饮食仅仅是表象,其背后是一种接纳和转换新事物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做美国人+做中国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上唯一的华人校长田长霖,曾鼓励华人在美国做美国人,在中国做中国人——做两栖动物是何等高的境界!国际学校完全可以培养出具有双语能力的人才,但是几乎不可能培养出双文化人才,因为文化是需要体验和领悟。

  相比较国际学校,美国高中提供了一次在极大反差和严重碰撞中认识自己并超越自己的机会。这种机会也就是两种教育之间的最根本的区别。

  正所谓风险越大,回报越大,但损失也越大。逆势虽然促进成长,但同时也是一大风险。中国学生的扎堆现象,无非是在面对陌生,面对种种不舒服,为了自保而形成的一股力量。

  小留学生所经历的迷失、孤独、失落、抑郁等等情绪,无非是面对陌生而表现出来的不适症状。成功克服了,美高的经历能够使一个人脱胎换骨;失败了,美高经历将击倒一个未准备好的青少年。

  如果你来自公立学校,国际学校和美国高中之间存在更多的是共性。如果你已经在国际学校完成了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个人偏见,美高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收获。

  说到底,选择美高和国际学校无非就是在风险和回报之间找到平衡。因此,还是那句老话: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转载自《美国A课堂ASAC》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小编注:本文为转载新浪博客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新浪立场,新浪尊重原创。

就剩你了 还不扫码了解详情就剩你了 还不扫码了解详情

责任编辑:实习生陈宸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栏目  新浪国际学校家长圈

择校展报名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4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