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班女生采访逾百人:写中国女性现状报告

国际班女生采访逾百人:写中国女性现状报告
2018年04月13日 19:01 新浪博客

  新浪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圆满结束,嘉宾私藏干货欢迎关注微信:国际学校家长圈,或[点击这里]查看。

  “妈妈,我将来想要做一名律师。”高一时,蔡青自信满满地宣布。“做律师很忙的,你结婚了之后怎么办?女孩子家的,算了吧。”妈妈回答道。

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国际部高三女生蔡青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国际部高三女生蔡青

  3年前,这段母女间的平常对话,让之前从未觉得男女有很大不同的蔡青,突然感到不公与愤慨,“一直是我的榜样的、曾一举荣获高考状元而挺进当时鲜有人知的信息科技领域的母亲,刹那间成为了我的既定命运的宣判者。”

  蔡青突然意识到,婚姻、生育是城市女性生命中的转折点,“似乎跨过了这道婚姻之门后,未来的自己也将被缚束、改变。”她不服气——“难道婚后的女人就不能从事忙碌的工作?难道在城市里,男女也还不平等吗?”

  3年后,独自采访了109名城市女性,这名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国际部的高中女生写成了一份3万字的《中国都市女性的生活体验》报告,最近她又将报告译成英文,试图改变西方对于中国女性处境的简单成见。

  报告以女性的角度,从少女、恋爱、婚姻、母亲、衰老、事业六部分展开,自创“纵轴为主的家庭结构下女性的二元角色”理论,希望中国都市女性真实的声音被人们听见和理解。

  在“恋爱”“婚姻”章节中,报告基于都市文化常见的“剩女”、“婆媳矛盾”等现象,比对中国男女在求偶、婚姻中的角色差异;“母亲”一章,分析 了女性承担生育任务后,吞噬自我个性的经历;最后“事业”一章,解释了相比男性,城市女性在事业发展上体验到的不同压力和阻碍。

  报告指出,在中国,都市女性的生育角色是先决式的,“母亲”不是婚姻的衍生,而是女孩子从小认定的命运,甚至是先于婚姻而被决定的,女性必须在家庭的嵌入背景下完成生育角色,从而得到正统性。在这一观念下,女性结婚、生育后,其社会角色的独立性受到了严重挤压。

  2015年9月,蔡青把报告寄给了女性和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沈奕斐教授评价:虽不是科学严谨的学术论文,却是非常不错的采访报告。

  蔡青采访的人中,有公寓管理员、熟悉的菜场摊主、上课的老师、跨国软件公司的CEO,还有上下学地铁上相逢的陌生人。

  有时采访仅是一个问题的答案采集;有时会有热心人愿意花一个小时慢慢聊;有时,蔡青会发现,被访者更乐于详细分享自己身边人的故事。

  对蔡青来说,随意与陌生人搭话,其实艰难无比。为了采访孕妇,她跑到医院的妇产科“蹲点”,一位位攀谈过去,险些被当成医托。因为尊重被访者匿名的权利,她不用录音,常回家后绞尽脑汁,努力还原采访内容的每一个字。

  “在大部分女性研究的论文中,女性成为了一个个数据,可是我更想知道,她们那些不可被量化,难以概括的细微、复杂、迥异又贯通的生活体验。”

  报告也隐含了她对生命的体悟。

  高二时,蔡青因为脑干脑炎一度昏迷,被迫休学一年,眼看着同班同学一个个被大学录取。住院时,她在洗手间里都站不起来,要门开着让别人扶住才能 上厕所。那段生死转折中,她的心境起了变化。“那时只想把握住自己的身体,每个人如果剖开一层一层的社会身份,那只是一个个简单的生命。拥有自己的故事, 才是最可贵的。”

  蔡青不想让这个报告埋没。报告快完成时,她曾充满“万一没人感兴趣”的恐惧,但最终还是一字字敲了下来。“我想要展现我所能接触到的这些女性, 她们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很多想法太细碎,甚至不太好意思公开,平时也真的没有渠道去说。或许我的报告能在看过的人心上投出一颗小小的石子,逗出一些波 澜,让女性有更多机会去表达,就很好了。”

  本文转载自《阿花花酱1的博客》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小编注:本文为转载新浪博客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新浪立场,新浪尊重原创。

  责任编辑:张粉霞-YJ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