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军支招:国旗下的演讲如何做到不讲空话套话

王红军支招:国旗下的演讲如何做到不讲空话套话
2018年05月14日 10:59 新浪教育

  公办国际部如何做到真正重视升旗仪式?怎么让升旗仪式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怎么让国旗下讲话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怎么让国旗下讲话成为为学生一生成长打下中华根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长王红军,在35中国际部创新策划组织“国旗下的演说家”活动。

  就在前两天,一个春日的深夜,手机里传来一条微信,打开一看,是一条视频,我校国际课程班的一群姑娘们正举着五星红旗、大声高唱着国歌激动地在场地中奔跑,她们,刚刚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青少年舞蹈锦标赛中摘得了桂冠!她们在来自四十多个国家、三百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此时的她们为祖国而骄傲,为祖国而自豪!她们以这一方式相互庆祝并向我报喜!那种青春活力和爱国激情深深感染了我,心中涌动着的情感久久不能释怀。学生们对祖国深刻的热爱,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国际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

  作为学校国际部的孩子来说,三年学成后将来要出国学习,对于从小到大都参加升旗仪式的他们来说,最初对升旗仪式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部中教外教同时存在,学校内部对怎么组织升旗仪式也颇有争议。争议中,我一直坚持每周要做升旗仪式,并且坚持必须有国旗下讲话的环节。

  时间长了,虽说仪式是坚持了下来,但我发现,孩子们大都讲空话、套话,或是学校和老师们想听的话,讲话内容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对所有学生心灵的触动。怎么让升旗仪式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怎么让国旗下讲话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怎么让国旗下讲话成为为学生一生成长打下中华根基?

  于是我们重新策划组织了国旗下的演说家活动,经过改版几次,每次都有创新,现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为国际部的品牌活动,相信也会成为这些走出国门的孩子难忘的记忆。

  最初,我们在仪式感上做足了文章。升国旗仪式上,包括外教在内的国际部全体师生,均着正装校服庄重出席。由学生组成的国旗护卫队身着礼服,飒爽英姿,步步生风。国旗冉冉升起,师生齐唱国歌,肃然起敬。我们将国旗下讲话命名为“国旗下的演说家”,让学生有种演说家的自豪感。在话题选择上,我们选取了“态度决定人生高度”“何为有志青年”“勿忘国耻,热爱和平”等演讲主题。每次演讲都由演讲同学和一名党员指导教师搭配,我要求学生们不仅要撰写中文演讲词,同时还要准备英文演讲稿,中英文双语演讲稿从构思到写作到现场演讲,都由中外教师的全程参与指导。

  记得2017年12月18日的升国旗仪式,主题是关于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思考。学生用英文诉说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描述了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了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有新入职的外教表示,自己第一次了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的国家公祭日纪念当中,特别动容。学校用这样的主题活动,弘扬中国价值观,影响着外教对于中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他们从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要参加中国的升旗仪式,到现在开始积极主动参加。这样的仪式,增强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感,增进了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也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最近,国际部的升旗仪式有了2.0版。我们希望学生们在国旗下的演说家环节畅谈当代青年对待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对于自身成长问题的思考,于是设置了“超级演说家”线上投票活动。学生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他们自发组织,在微信公号设置投票环节,组织学生和家长对每一个演讲家进行投票。老师们也被邀请做拉票演讲。学生们的演讲话题接地气,又体现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我看佛系生活”“从佛系养蛙体会中国人的情感牵挂”“为什么出国才爱国”“自律才能自由”等话题表达了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也回答了自身在选择和成长中面对的迷惑。

  “20年后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谢同学的这篇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的共鸣。2038年6月6的她,给20岁的自己写了一封信。“当时高一的你和同学们一样茫然无措、无可奈何的刷着标化,你不明白那段迷茫期为何如此漫长,何时才能终结?殊不知终究你要自己找到兴趣所在,坚持所爱,自然而然就有了目标。20年后的我会告诉16岁的自己,少一份纠结,多一份思考,少一份迷茫,多一份尝试,发现兴趣,忠于坚持。”学生们发自内心忠于内心的情感表达,引起了同龄人的强烈共鸣,这篇演讲收获了1400人的阅读量和85个点赞。

  同学们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一位学生坦言,“我从未想过,自己能抛开怯懦,站在几百人面前,讲着自己的故事,观察着他人的举止投足,享受着目光凝视。” 更有平日里看起来文静腼腆的女生,用鲜活的案例在国旗下讲述她对于自由与自律的看法。

  看着平日里或活泼或安静,或自信或冲动的孩子们,在国旗下演讲中坦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思考着青春成长路上的困惑,反思中国在国际话语中的地位,思考青年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为学生们感到自豪,更深深被年轻的心触动。

  这些孩子日后会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他们与国家的联系,或许就是那一面代表祖国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如果他们在遇到困难、取得成就时,能够想起多年前,作为一个青年学子,他曾经在校园里的国旗下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那时候的他,是一个无畏的少年,是一个努力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胸怀理想的学子,更是一个跳动着中国心的公民。

  身在异乡,个人对自己所属族群的身份认同,往往会更加强烈,多数时候,在异国他乡的文化碰撞之中,中国人的身份标签更是留学生的鲜明标志。每一个出国求学的孩子,都是中华文明的使者,都是中华文化行走的名片,作为一名师者,希望21世纪的新青年带着应有的民族自信心踏出国门,成为一名自信的中外交流使者。

  2018年4月20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新浪合作单位投稿,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