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公办民办概念 北京普惠园有望实现同价同补

淡化公办民办概念 北京普惠园有望实现同价同补
2018年06月01日 15:07 新浪教育

  5月31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次会议,就学前教育供给保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方面,北京市副市长王宁表示,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淡化公办、民办概念,突出公益普惠,未来,所有普惠性幼儿园将逐渐实现同质、同价、同补,教师待遇相当。同时提高补助标准,将非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普惠公办幼儿园生均定额标准由每个学生每年3600元提高至8400元或12000元。

  此外,为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北京拟出政策鼓励机关单位办园,还将推动无证幼儿园治理工作,182所无证园有望转为社区办园点。

  北京公办、民办普惠园将实现同质同价同补

  王宁强调,学前教育是公共服务,是教育事业,其基本属性是公益性。目前,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是普惠制,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举办。普惠制是政策导向,只要符合办园条件,所有办园主体都可以自愿选择办,所有办园形式都可以办,政府不包办,也不强制办。

  “普惠制不排斥多样性,我们积极鼓励社会或市场满足多样需求,政府将根据《民促法》分类管理,差别化支持。” 王宁强调,“普惠制也不意味着低质量,未来,所有普惠性幼儿园都将逐渐实现‘四同’:质量相同、价格相同、补助相同、教师待遇相当。”

  据了解,在具体扶持与保障政策上,北京市政府按照统一办园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财政补贴的“三统一”原则,坚持一视同仁,对执行政府限价的普惠幼儿园,不分公办民办,均提供财政补贴扶持。同时提高补助标准,将非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普惠公办幼儿园生均定额标准由每个学生每年3600元提高至8400元或12000元。

  对比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出台的普惠幼儿园补助细则,北京对公办园和普惠园的补助力度空前,这对民办普惠园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副校长朱晓进曾表示,民办园不同于公办园,在办学过程中要自收自支,自负盈亏,需要考虑生存和发展问题。当前有些地方政府对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予以补助和奖励,但一些措施往往以短期项目方式实行,是碎片化的,申请有一定门槛,而且是竞争性的,难以均衡,这些特点难以保障民办园“普惠性”长期顺畅维持。

  “只有建立经费投入长效发展机制,让民办惠民幼儿园“惠而不伤”,才能吸引更多民办园进入普惠行列,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化。”

  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王宁还表示,未来几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学前教育仍面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根据市卫计委提供的2015年至2017年实际出生人口数,到2020年,本市户籍适龄儿童45.5万人,非户籍适龄儿童28万人,按照教育部要求的85%的入园率来测算,北京仍将面临约17万个学位缺口。

  为解决新一轮学位缺口问题,市政府正通过扶持新建、改建、扩建、举办社区办园点等方式,不断扩增学前教育学位资源。

  据介绍,2018年,全市拟通过新建、改建、扩建158所幼儿园,完成新增3万个学位的任务。此外,2018年,全市还将推动无证幼儿园治理工作,截至4月底,具备社区办园点条件、已完成整改、正在备案中的7所,正在整改拟转为社区办园点的182所。

  除新建改建、举办社区办园点等措施外,王宁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研究鼓励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办园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社会办园积极性。

  在强化学前教育督导方面,王宁介绍,北京将建立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同时探索幼儿园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逐步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学前教育治理结构。

  此外,北京还将制定《北京市幼儿园办园质量综合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以及学前教育办园成本监管与绩效成本预算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发展的配套性制度架构。

  来源:综合整理自新京报、法制晚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粉霞-YH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