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屡教不改”怎么办?心理专家给你支个招

孩子“屡教不改”怎么办?心理专家给你支个招
2018年07月11日 11:40 新浪教育

  通常在面对一个“屡教不改”的孩子时,为人父母都会动用到相应的“武器”———或是责备,或是打骂,或者呵斥……而不少父母都会发现,当使用这样的“武器”时,孩子都会听话了。然而,他们未必知道,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到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的内心充满愤怒和委屈,但他自己却对父母的态度无能为力。

  当孩子感到被委屈、不被关怀、不给申辩、不给与自由活动、不给与其他孩子交往等等时,他的内心必然充满了愤怒。当孩子被激怒的时候,他们所关注的不再是父母的教育内容,而是转向关注自己内在的不公平的感觉,自然产生相抵抗的身心行为。

  心理专家指出:在平时亲子关系中,孩子遭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某种原因来自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经历过很多,对很多事情的判别很准确;又或者是对自己做父母的能力信心不足,因此产生不合理的教育行为。

  场景一:扩大问题

  小宝用棍子敲打一个瓷器,不小心敲碎了。妈妈批评说“你怎么这么捣蛋,你太让我失望了。”

  心理专家:

  当父母说出“你太让我失望”时,孩子内心会自然反应:打碎瓷器=失望无用的人,这时孩子内在的价值感会很低,自然会用生气来维护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恰当的做法是,把事实和自己的感受与孩子沟通,重要的是,行为不等于人。

  场景二:强烈反问

  老师把兵兵的爸爸叫到学校,说兵兵最近状态有点不好,希望家长与孩子沟通,了解情况。妈妈一回到家,就问兵兵:“你为什么不好好读书?给你吃给你穿,还给你辅导功课。你是受了委屈吗?受委屈就说出来。”

  心理专家:

  家长这种猛烈的回应,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当一个人失去安全感的时候,内在的恐惧、愤怒等复杂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家长可以带着爱、平静地接纳事实,然后问问孩子最近发生什么?爸爸妈妈可以为你做些什么?孩子在安全的港湾中才愿意表达内在真实的想法,感受到家庭爱的流动。

  场景三:缺少尊重

  小蒙与别的小朋友打架了,结果对方哭了。妈妈赶紧跑过来,拉着小蒙说:“你怎么搞的,赶紧道歉。”

  心理专家:

  小孩打架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游戏,同时孩子发生打架原因很多,如果一味地让孩子道歉的话,孩子可能会感觉到不被尊重,生气是自然的。面对这种状态,家长可以诚意地邀请孩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感受,这样,家长可以支持孩子学习非暴力、优雅的方式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场景四:缺乏倾听

  小群不想学琴,每次一到快要上课就情绪不稳,吵闹着不要去。妈妈语重心长的劝服小群:“学琴对你有好处,妈妈以前就想学,都没学成。这也算帮妈妈实现一个愿望了。”

  心理专家:

  首先,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在学的东西是为了别人。如果是为了别人,还要这么辛苦,就算再孝顺的孩子,他答应你去学,他常常也会迷失方向,体会不到真正的乐趣。

  再者,家长没有很清晰地告诉孩子,学琴会给他带来什么。家长也应该听听孩子的声音,他到底喜欢的是什么。或许他认为吉他、围棋、舞蹈让他更有兴趣,而且这些也同样可以让孩子的乐感好、思维好等。

  现在好多孩子一到放学或者周末,都要去学很多东西,如果让一个大人一周无休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会生气。学习是有益成长的,但不要过度关注家长自己的需求,忽略孩子的需求,而且要让孩子懂得学习融于生活,用享受生活的心去享受在学习中的成长。

  场景五:过度放纵

  孩子最近吃饭是越来越不乖,扔筷子、勺子,把饭弄一地,一点也不吃。家长替孩子解释说:“孩子捣蛋是正常的,我们让他这样,帮他收拾好就行了。”

  心理专家:

  孩子突然变成这样,应该是感受到了被忽略,或者是在试探父母给他合理行为的度是如何。纵容非常态的言行,不敢给与必要的管束,也是间接惹怒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怕自己的管教对孩子太严厉,干脆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不理会,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给与处理。

  孩子感觉被忽略时,他会用这种行为引起父母的关注,而父母却不在乎,任由他这样,容易让孩子证实你们真的在忽略他,更生气。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他看到别的小孩做什么时,而别人的爸爸妈妈给予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另一种是孩子处在学习什么是合理行为的阶段,结果在家里什么都可以,但在家以外的时候,他的行为却受到抵制。他们的内心就会被激怒,且无法辨别什么是合理行为。

  本文转载自非常教育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博客,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Sunday-fine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