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点关于未来教育的变革 焦虑的家长都该看看

这15点关于未来教育的变革 焦虑的家长都该看看
2018年08月03日 14:28 新浪博客

  看点:焦虑的家长常常追问:未来教育的趋势到底是什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无论教育如何变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父母也是教育的同行者,和孩子一起成长。

  文 | 朱永新 

  我今天讲的这15个关于未来教育的变革,大家可能看起来有点异想天开,但是我要说的是,凡事皆有可能。

  我记得大概2年前左右,我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讲我对于未来的展望,一个教育机构的老总问我,朱老师你说的这些东西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我说什么时候能实现,取决于我们怎么去做,我们已经站在门口,你敲开门就是一个新的世界。

  我今天讲的这些内容,其实已经悄悄地在世界各地或者以显著的形态,或者以隐性的方式在出现。

  1、未来的学校将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第一个可能性,未来的学校将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它会有一个一个的网络学习中心和实体学习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所以,学校的概念会被学习社区的概念所取代。

  比如新教育有3000多所学校,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最大的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中心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我们根据它最优的可能性,在共同体的学生中流动。

  比如我这个月我们在温州翔宇来学灯谜,那个月我会到北京中学,去学北京文化,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学习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概念。我们一开始先打破常规的教学,利用我们的暑期长假、节假日这么干,所以这是一个可能性。

  2、没有固定的开学,没有固定的毕业

  没有开学的时间了,不是像现在这么刻板,现在我们规定7岁入学或者8岁入学,这个实际上是很不合理的,9月1号就自动上学,所以很多父母亲就剖腹产提前生,其实同样是8岁的孩子或者同样7岁的孩子,他们的个性发展、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学生5岁入学,为什么有的可以9岁入学呢,所以他今后可以更加的弹性化,更加人性化,更加满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其实现在我们这样一种学校的方式,因为我们的资源配置政府它受学校规模、教师人数、学校空间等多方面的问题限制。所以毕业也是这样,很少有提前毕业,没有提前毕业的机制,未来没关系,你什么学完什么时候就可以毕业,我定期的举行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我也随时完全随意的举行毕业典礼,所以整个的学习时间会发生一个根本的变化。

  3、学习和上课的时间弹性化

  现在我们的学生学习时间是不固定的,每天早晨8点开始第一节课,你迟到就要受罚,你下学几点放学。未来没有必要,因为人本身他有不同的生物钟,有的人起的很早,有的人起的很晚,完全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甚至你不用到学校学习,为什么一定要到学校去学习呢?

  我可以预约,可以跟老师预约,我只要解决我这个课程里面的一部分就够了,其他的问题我自己回去掌握,50个人在一个教室里,一部分学生完全已经懂了毫不感兴趣,坐在里面很难受,另外一部分人听不懂,不知所云,教师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所有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未来会更加弹性化,我们可以采取预约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4、未来的教师将成为自由职业者

  未来的教师会成为自由职业者吗?当然是有可能的,因为今后教师可能以学科为单位,组建课程公司。

  我在北京海淀区跟教委主任讨论,因为他们现在教师编制很紧张,我说你可以采购,现在我们很痛苦,在学校里面学了外语,放学还要去新东方补习,在学校里面学了数学,放假的时候还要去补数学,太浪费了,现在你想解除一个教师那多难,未来不会,未来竞争会更加激烈,所以教师我相信,当然很多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是像现在这样的课堂里面单向的,更多的是成长伙伴的角色。

  当然教师始终是很重要的,因为排名前10的精英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排名后的30倍以上。

朱永新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5、政府买单和学习者买单并存

  未来教育付费的方式会普及。现在我们知道义务教育政府包了,而且是不允许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政府在教育中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但是很有意思,前年世界教育创新组织WIS它们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未来私人为教育买单的经费会大大增长。

  为什么?因为政府它永远不可能满足所有,政府只能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服务,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教育内容的提供,那么大部分的人,未来更需要是个性化的服务,所以未来是一种政府买单和学习者买单的共同买单的这样一个方式。

  6、学习机构一体化

  其实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涉及到了,现在大家一个很重要也很痛苦的问题,尤其是在北京,北京遇到的几乎90%以上的孩子都要进行课外培训,为什么?其他人做了你不做他会很不安全。

  那么未来呢?未来其实没有必要。比如我就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在整个高三期间就没有进高三的课堂,在整个高三期间就是在“好未来”学习,完全是个性化,当然他为此付的钱有很多,但是未来可能就不一样了。

  机构打通了,没有必要再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变成学习中心,那么政府认定了合格的学习中心,是可以为他们买单的。

  因为政府买单的经费是恒定的,那么想骗钱的学习中心,自然就没有渗透的空间了。所以,学生没有必要疲于奔命,一放学就要到学习机构去,以后可以觉得数学在哪里学最合适、艺术在哪里学最方便就去哪里,把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学生。

  7、网络学校会越来越多

  今年4月到美国看了一所网络高中,这个网络高中的学生全部在网上学习,没有实体学校,他们学习成绩600名学生每星期2天课程学习。

  过去我们很担心的说学生在网上社交怎么办,这个不用担心,他们自觉组成了文化club,他们自己玩,他们自己约定,我们今天到斯坦福去学文学。

  这些伙伴都用网络的方式,那么这样他就完全可以实现,所以网络学校在国外已经不是很遥远的存在了,那么今后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这样的网络学校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给这样的学校发许可呢?当然可以。

  8、游戏会发挥很大作用

  有一位学者讲了很多因为游戏学习各种各样的人文科学等,非常有意思,其实是完全可以做到。

  现在中国也有不少教育软件公司,研发了一整套的整个基础教育的游戏软件,所以在游戏学习过程当中他需要为个体精心设计使命,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而是像游戏攻关一样能有成就感。

  9、学习内容更加定制化和个性化

  课程的卓越性决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所以用什么样的课程教育我们的孩子,将在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我一直认为传统教育有很大的问题,就是统一化,所以未来我觉得会进一步整体降低教育的统一化,减少脱离社会生活脱离个体生命的要求,降低难度以后,那些天才学生优秀学生,国家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方式培养。

  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他们有自己的天才教育体系,未来的一人一课表是真正地在对人的身心发展和潜能进行诊断的情况下,帮助个人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知识机构的过程。

  10、学习中心小规模化

  我今年同样在旧金山看了一所Altschool学校,这两所学校都是小规模,一届只招几十个人。

  Altschool学校是谷歌的技术总裁创办的一所学校,当时他8岁的孩子想进学校,他没有找到就自己办了,完全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来统计学习过程。

  这15点关于未来教育的变革,焦虑的家长都应该看看

  每个学校就是两百人左右,而且是幼儿园一直到中学,你想想这样的规模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孩子,他像一个大的家庭一样,所以他整个的人文氛围,整个的社群关系会进一步的更融合,大规模的学校工厂式的制造人才的现象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现在很多教育集团还在拼命盖大规模的学校,这种思路我们要转移。

  11、未来文凭将会被课程取代

  现在大家都很看中文凭,很多人认为985、211,还有世界名校,很多外资企业和中国的大型企业,不是自己学校的根本看都不看,就是这样,很势利的,文凭是通向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未来文凭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一个学习中心学完了以后,你能说的清你在哪里学了什么吗,你说在北大学习了中文,在清华学习了物理,在斯坦福学了数学,可以,我作为用人单位就需要你这三个证书就可以用你,为什么要你的文凭呢,因为你这三个课程证书比你在一个学校学的都牛。

  12、考试不为选拔,而是为了帮助

  现在的考试是以选拔为特征的,是以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其他人都是失败者。

  未来不是这样,我评价的功能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诊断,是为了帮助告诉你,你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大数据的课程记录和跟踪你这个过程,帮助你分析,你在哪个方面有差距,在数学学科哪个方面有提升的空间,这样帮助每个人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取得更好的学习过程。

  未来的评价不是看我们到底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真正学到了什么,分享了什么,建构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13、家校合作共育

  家庭在学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在座的校长们、老师们,真的要放下身段来好好地向家庭靠拢,要好好地把父母作为我们教育的同行者,共同帮助父母成长。

  当一个孩子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当一个孩子进入学校大门的时候,他的认知风格、行为特征、学习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你要知道你教会了父母,比教会了孩子更重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他的力量远远大于学校本身教育的力量,孩子有多少时间是在家庭里,有多少时间是和父母一起渡过。

  14、课程会进一步指向真善美

  新教育以生命教育作为基础,我们把人的生命分成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拓展生命,让人的自然生命更长,让人的社会生命更宽,让人的精神生命更高。

  用一门课程整合生命的最核心的问题。比如历史课,美国人曾经讲过凡是谷歌上有的东西就不要教了,那么教什么呢?历史情怀、历史艺术、历史责任,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家族的成长历史,通过自己学校的成长历史,最后发现我自己在历史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怎样发挥我自己的作用,为这个世界为这个人类有所创造。

  最后一个问题,教育随便怎么变,宗旨永远是让每个孩子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最终的目的永远就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外滩教育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博客,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fne 责任编辑:Sunday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