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游学市场乱象丛生 究竟未来路在何方?

千亿级游学市场乱象丛生 究竟未来路在何方?
2018年08月10日 09:52 新浪教育

  版权声明:本文为国际学校家长圈(ID:ischoolQZ)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者按: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告诉你,“爸爸/妈妈,班里只有我没出过国啦”,你会如何反应?是安慰孩子不要在意,放平心态,还是不顾一切“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去游学?

  游学到底是为什么火起来,游学能让孩子学到什么,在参差不齐的游学机构中家长究竟该如何辨别?今天这一篇文章,向你深度解析“游学”二字。

  01

  最近,一条“全班只有儿子没出过国”的新闻在众多八卦中杀出重围,登上了热搜榜,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

图片来自:微博热搜图片来自:微博热搜

  原来,因为家庭条件一般,尽管儿子所在的民办学校年年都会举办集体游学活动,但来自杭州的孙女士从没有送儿子去过。

  直到班上另一个同学的妈妈告诉她,小学六年,全班只有她儿子没有出过国,孙女士一下被逼急了,不顾三万多的报名费甚至抵得上她几个月的工资,今年暑假说什么也要送儿子去游学。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02

  于是,伴随着这条新闻,游学热的话题一暑假一度又被推至了风口浪尖之上。

  数据显示,我国游学人次自2014年后迅速增长,境内游学人数由最初的140万增长至2017 年的340万,境外游学人数则由2014年的35万增长至85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收入近年来也增势迅猛,游学收入自 2015 年来已经翻倍增长。境内游学由 40 亿增长到 101 亿,而境外则从 120 亿增长至 273 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游学市场一年比一年火热,各种游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03

  游学生态圈谁主沉浮

  直接对接的国内外学校、大型教育机构、专业游学中介公司以及OTA等相继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游学生态圈。

  有机构预测,未来十年内,境内外游学市场规模总计将达1450亿元。这个千亿级蓝海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背后,是虎踞龙盘的行业格局。

游学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游学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学校间直接对接

  根据测算,国内学校与国内外合作学校直接对接的游学形式约占50%,因其有所在学校信誉背书,且与国外名校的学习交流机会多,有的甚至有国外专家授课培训,占据了市场份额当仁不让的第一位。

  

  大型教育机构

  纯商业机构中占大头的是财大气粗的新东方、世纪明德等教育机构,调查显示,世纪明德作为国内游学B2B市场的龙头,而新东方则拿下国际游学B2C市场头把交椅。他们因本身自由流量庞大,且与国内外学校对接渠道畅通,轻而易举地瓜分走了游学市场剩下的蛋糕中的最大一块。

  

  专业游学中介公司

  紧随其后的是嗅觉灵敏的创业公司,例如游学圈、知鸟游学等中介机构,约占市场份额的15%。它们扎根于游学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上,比如整合自身积累的海外营地、寄宿家庭资源及海外游学服务需要的机票等资源,在产业细分领域中分得一杯羹。

游学产业链概览   图片来自网络游学产业链概览   图片来自网络

  

  OTA(在线旅行社)

  还有许多大型OTA利用平台优势纷纷涉足,约占市场份额的15%。OTA本身不具备教育资源,自营游学产品的研发通常通过与高校或培训机构的合作进行。从各平台发展来看,游学这个结合了旅游和教育两大行业的新兴朝阳产业,无疑是为OTA的业务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04

  游学市场热为哪般

  游学市场陷入了群雄割据的状态,但各种机构还都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并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然而,我们仍不禁发问,游学市场群雄逐鹿,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政策是定心丸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了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游学市场自此乘着东风飞速发展起来,让许多活在“中国式焦虑”里的家长们如获至宝。

  

  父母砸钱“不能输给别人”

  有研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已经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

  从八百万的学区房到三万多的游学营,家长们的每一笔支出都在往孩子身上贴着“不能输”、“不能被落下”的标签。

  对于想要将孩子送出国的家长来说,国际游学更像是一种教育标配,无论是选择名校体验、仿真课堂,还是夏令营,每一种都是为孩子今后的留学生活准备的一场预演。

  新东方教育机构发布的《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国际游学目的的前三名分别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外语语言能力和锻炼独立自主能力,正是这样的目的驱使着,即便没有出国的打算,父母们不惜砸重金将孩子送进只为期几周的国际游学中。

数据来源:新东方   《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来源:新东方   《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

  而国内游学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正在获得更多青睐,比如许多机构都在推出的国学研学营,将国学内涵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他们对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探讨,正与许多家长所持观点不谋而合。

  

  游学甚至可以完成短暂的阶级跃迁

  布尔迪厄在《区分》一书中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任何文化实践的参与都带着阶级属性的色彩。种种迹象表明,送孩子去游学已经和让孩子去学习马术或击剑一样,成为了将阶级区隔开的新的有力证据。

  正因为游学的报名费并不是遥不可及,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选择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完成一次短暂的阶级跃迁,或者至少在想象中,离中产阶级或更高的标准再近一步。

  越来越多的言论指向“阶级上升通道关闭“,这些父母不是攀比,而只是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孩子设想出一万条可能的出路。

  05

  市场仍在野蛮生长

  尽管政策利好,社会推动发展且家长素质教育意识觉醒,但仍然难以抵挡游学市场乱象丛生,野蛮生长。频繁曝出的负面新闻让许多人谈“游学”色变。

  

  价格不透明:学校里的潜规则

  学校间直接对接确实更方便,但因为学校并非专业,在旅游安排、人文感受、行程细节方面常常不甚完善。

  于是有的学校选择和游学机构合作,但结果可能更令人寒心。《法制日报》曾报道过游学机构与学校合作的潜规则,面对现金回馈和免费出游机会的诱惑,许多学校向学生推荐一些并不划算的游学项目,透支了家长对他们的信任。

  

  质量参差:游学与安全不可兼得?

  2018年2月,一名参加美 国游学团的杭州女孩在洛杉矶酒店被人性侵;2016年9月,南京外国语学校游学团在加州遭遇车祸,造成13岁学生死亡,一名学生重伤,多人轻伤……这些新闻背后,折射出了游学机构的安全隐患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挂游学之名 行旅游之实

  “游而不学”是另一个饱受诟病的行业乱象,许多旅行社自身与国外院校没有合作交流,在游学中的语言能力培训、文化知识交流几乎为零,参观名校走马观花,并且容易存在购物消费陷阱。

  说是游学团,可能只有“游”没有“学”,通常3步曲:拍照、逛校园、进学校纪念品店,跟普通旅行团没有任何区别。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种乱象都像一瓢冷水,浇在游学市场刚刚燃烧出的一片火热之上。

  06

  未来路在何方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理智地看到,每一种新兴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乱象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但绝不能因噎废食,在乱象中不断塑正游学行业的整体形象,厘清游学产品的概念界定,划定游学市场的监管范围,才是这些乱象出现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分头监管要明确

  由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所谓夏令营、海外实习、交换生等,都属于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应交给教育行政部门监管,明确收费和管理标准。

  而商业机构,包括游学机构、中介公司以及旅行社等组织的游学活动,则要交给工商部门监管,并对消费者提出的侵权投诉进行严肃查处。

  要明晰各部门权责,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打出治理组合拳,让游学市场更规范。

  二

  行业自律才是生存根本

  除了等待监管到位,行业自律更是刻不容缓。行业形象需要用行动来维护,不要让游学最后成了利用家长的教育焦虑和阶级焦虑做文章的商业泡沫。

  

  家长要三思而后行

  尽管周期大多数都只控制在几周以内,但游学也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出决定的事情。

  家长要按需而行,量力而行,在做出选择前,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适应调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整体评估。

  除此之外,对游学机构的考察更加不容忽视,要货比三家,或找其他家长了解情况,理性谋划。

  理性看待游学热,其实本无可厚非,父母们总是希望给孩子多留一条出路。但对于市场热潮背后的冷思考,已经刻不容缓,政府、行业和家长自身三方需要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寓学于游”。

  实习编辑:fne 责任编辑:Sunday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