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厉害的国际学校 都是怎样开展中文课程的?

那些厉害的国际学校 都是怎样开展中文课程的?
2018年08月23日 10:10 新浪教育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教育国际学校栏目约稿,转载自公众号:K12谈(id:guojijiaoyu123),文章原始版权归属作者龚琴,转载需本人授权。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国际学校里更具体的与中文相关的跨学科课程或项目。

  下列所选牛逼学校无排名先后,而且我得承认,这里面并不排除有龚老师的个人偏好,但牛逼的国际学校究竟是哪些,圈内人大都知道一二,所以你如果愿意跟我的感觉走的话,可以继续读下去。当然,没有提及的学校并非不牛逼,只是龚老师精力有限,此处无法一一列出,下面介绍的相关学校尝试依据各校官网给出的信息而相应有详略之分。

  之前还写过一篇《答家长问(一)》,里面提及对中文课程及中国文化传承有着高要求高标准的家长而言,择校标准之一为推荐尽可能双语学校,其实还有一点漏掉了,即除了学校开设的中文课程外,开展的相关中文活动/项目也应作为重要考察指标。毕竟,开展的课程/项目越丰富,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说明该校对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更高。就学校自身及教师而言,这些学校的课程/项目也许亦能带来一些启发。废话不说,直接进入正题。

  01顺义国际学校-L21课程

  这个学校,说实话,可写的东西太多,开设并尝试的新项目也很多,体验式学习,专题式学习都走在前列,在那么多的学校网站里面,专门腾出大幅版块用来介绍Approach To Learning,并以类似学术研究的严谨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底气已让人心生佩服。也许因为开展的项目太多,该校官网并未具体列出与中文相关的跨学科案例/项目,但光看其提出的"L21"课程架构,其核心的切入方法之一便是"integrated learning"(整合性学习),可以想象,与中文相关的跨学科尝试肯定不少,鉴于搜索到的资料有限,此处只能点到为止。

  02鼎石学校-“中国主线”课程

  该校“中国主线”贯穿了从小学到十二年级各门课程,中学阶段还专门设计出了一套“中国与世界”的课程体系,由中国文明史,中国视觉艺术,中国表演艺术,及世界文明史课程组成,嵌入国际文凭中学项目MYP之中。

  03京西学校-China Connection项目

  该校将其命名为“China Connection”,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部门-China Studies Department(中国学习部门)来研发中国方方面面与其它课程各种链接的可能性及实践。但在学校网站公开的信息很少,只有简单提及。

  04北京/上海耀中国际学校-“中国研习”课程

  北京/上海分校都开设了一个叫“中国研习”的课程,学校网站是如此介绍的:“2013年开发,为一到九年级的常规课程。主体学习主题整合从历史、地理到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音乐各学科。课程非常强调今日中国和中国文化承传两方面,其设计侧重学生参与,集中于实际经验。”

  05上海民办协和双语学校-“万物启蒙”课程

  开设了一个名为“协和万物”的课程,原型为“万物启蒙”课程。说实话,这个课程近几年在各中小学都很火,创始人是钱峰老师,核心理念为“引万物入课堂,以世界为教材”,亦是跨学科教学的很好切入方式。上海协和今年共探索了竹,石,蝉,茶,瓷,船共六个主题。钱老师本人所在的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对此有很全面的展开,老师们可以自行搜索看看,不失为很好的学习素材。

  06上海美国学校-Microcampus项目

  该校除了与很多国际学校类似的游学项目外,还专门针对八年级学生开设了一个叫“Microcampus”(微型校园)的项目,该校的八年级学生需要在云南某小村庄进行为时4周的生活与学习。更详细的细节在学校网站并没有提及。

  07香港国际学校-Chinese Speaker Series项目

  开设了一个叫"Chinese Speaker Series"的系列项目,定期邀请中外专家专门就中国语言,文化与社会为为该校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举行免费讲座。其实很多其它国际学校也有类似的讲座,但将其固定下来做成学年系列的则需相关人员投入更多耐力和恒心,尤其在国际学校教职员工流动率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一个项目能否持续有序开展,交接工作的完善及制度保障很关键。

  08香港弘立书院-书院项目

  开设了一个书院项目,为“书院里的书院”,学校官网如此介绍:“书院项目理念根植于中国古代的书院传统和西方柏拉图的学院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跨学科的环境里,对传统文化进行有系统、融会贯通的学习,在比较和实验的方法夏,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目前,该项目暂时只面向中学生开放,但将来打算扩至小学到高中。书院项目又分为经典项目(研究主要为中国古代经典,希腊和拉丁文典籍英文译本)及科学与探索项目(具体开设课程包括机械人课程,科学与探索课程及工程数学课程)。

  09香港汉基国际学校-「1+」项目

  该校于2013年为十年级学生专门开设了一个为期一年的寄宿学习项目-杭州汉基项目,以中国,挑战,性格和社区为四大支柱,为一整学年的探索之旅。因为学校深信学生们在这一年的成长会远超于一学年的学习,所以又称之为「1+」项目。

  10苏州常熟UWC-“知行”项目

  开设了一个“知行”项目,并设立了专门的“知行”办公室。围绕该校三个支柱“中国语言和文化”,“青年领导力”与“环境保护”展开。这个项目其实就是IB DP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中的CAS(创造、行动和服务),但我个人真的超喜欢这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命名,王阳明先生的思想精髓在IB的大环境下如此自然的融入进来,仅是这一命名的举动,就足以让人产生好感,期待读到更多的后续新闻。

  补充说明,上面所列学校无法穷尽所有国际学校在关于中文方面开展的创意尝试,欢迎大家在下面补充分享。(文/龚琴)

  实习编辑:fne 责任编辑:Sunday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