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国名校青睐的课外技能 让孩子不再沉默

这个美国名校青睐的课外技能 让孩子不再沉默
2018年09月17日 11:07 新浪博客

  看点:亚洲孩子通常被认为内向害羞,擅长数学和科学,却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当他们开始接触需要有理有据地捍卫己方观点、驳斥对方论点的美式辩论时,会发生怎样的有趣变化?小编采访了曾任上海辩论界传统强队的教练Scott Wang,一探美式辩论的精髓所在。

  文 | 吴妍娇 摄影 | 洪宇哲

  想象一下以下画面:

  你的孩子站在讲台一侧,沉着镇静,面带自信的微笑。紧接着,他如同一个母语听说者一般,用一口流利的英文,逻辑清晰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且有理有据。与此同时,他的大脑正飞速地运转,早已想好他的对手可能提出的一切质疑,并随时准备见招拆招。

  也许你已经猜到这是什么场合了。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现如今早已不是“全民皆奥”或是“全民皆乐器”的时代了。在能力培养领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鲜的元素,而其中辩论无疑是出镜率最高的一项课外活动。小至中学的辩论课、辩论社,大至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顶级辩论赛事,在学生圈里似乎有一种流行的观念,认为中学阶段如果不搞点辩论,人生就不完整。而辩论之所以受到多方青睐,的确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纽约大学现任校长John Sexton就曾经诉说,自己高中四年的辩论经历为他今日所从事的一切工作提供了教育的根据,尤其是其学术能力,就主要源于这段打辩论的光辉岁月。而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David Coleman也曾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辩论是为数不多可以让你‘理所当然地追根究底’的课外活动,它使你进步。”

  辩论何以成为“全民运动”?

  和许多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一样, Scott也并非天生就是搞辩论的料,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在真正接触辩论以前,和所有典型的亚洲孩子一样,内向害羞,擅长数学和科学,在课堂上也不怎么发言。他甚至一度认为辩论并不适合自己。八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辩论,尝试过后,他便从此爱上了这项活动。从美国大学毕业后,Scott成为了一名律师,其中也涉及到大量的辩论,在工作之余,他志愿为一些中学生辅导辩论,而后来到中国,专职从事辩论教学。

  在美国,有许多像Scott一样对辩论情有独钟的人,他们的人生路线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中学的某个时刻参加了校辩论俱乐部,上辩论课、打辩论赛,参加大学辩论队,毕业后成为中学或大学的辩论教练。

  “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即使你对辩论一点兴趣都没有,但至少在辩论中,你能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仅仅只是记忆一些东西或是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的确,辩论在美国中学是一种“全民运动”——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参加,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没有最低门槛,也不一定要成绩优秀。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辩论俱乐部,俱乐部每周都会进行常规的集训。每个周末,各个州都会有许多不同组织举办的不同规模的辩论比赛,而NFL(National Forensic League,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是其中最大、最权威的组织。2013年,NFL主办的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被正式引入中国,迅速成为了国内认可度最高、也最具含金量的辩论赛事。

  在Scott看来,相比在中国同样很火的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和模拟审判(Mock Trial),辩论是一项更适合比赛的活动。

  在国际范围内,学生每年一般只能参加两到三次模联的会议,而一场模拟审判要耗费3个小时,但一场辩论一般只需要40~50分钟,而且在一天内还可以打不止一场比赛,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类型的对手和同伴,接受更多挑战。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辩论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在美国大学,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学生擅长记忆知识,但缺乏实践。而辩论则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他们储备的知识,去质疑他人的观点,或是为自己的观点做辩护。而许多美国大学也意识到,这种能够激活自己现有知识的技能是进入大学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另外一方面,能够参与辩论也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能力颇有自信。

  确切地说,辩论最直接的帮助恰恰就是中国学生总是遭遇的瓶颈——进入英语的思维逻辑之中,像个英语母语者一样能听会说。“在公开场合的辩论能力是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一个很大的加分项。”

  强调学术研究的美式辩论

  美式辩论的种类多样,目前最为流行的两个辩种是政策辩论(Policy Debate)和公开论坛辩论(Public Forum Debate)。政策辩论学术性极强,一个话题通常会辩论一年,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辩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在辩论中展现的逻辑性,学生在辩论中语速极快,就像一场争锋相对的战争,但一般英语非母语的人很难胜任这一辩论形式,而且趣味性也不强。而公开论坛辩论每月一个话题,辩题选择相对通俗易懂,相对具有观赏性。

  目前,在中国流行的美式辩论,考虑到中国选手用英文比赛的语言困难,基本属于公开论坛形式,而且这种辩论形式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它采用的是非职业裁判,这就意味着裁判对辩题并不了解,甚至对于辩论本身也不甚了解,他只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出发来观看学生的辩论,基于对正常辩论的一个整体感受,也更容易作出公正的判断和裁判。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辩论,都与中国现行的中文辩论截然不同:美式辩论强调论据和逻辑,而中文辩论则侧重学生的口才和表达,对事实论据和逻辑严密的考察却不充分,因此学生在没有经过深入研究的情况下进行辩论,常常会陷入诡辩之中。因此,NFL在宣传时,特地在“辩论”之前加上了“学术”一词,以示与传统中文辩论的区别以及对于辩论学术性的坚持。

  所谓“学术”二字,主要体现在做研究的能力上。在辩论中,做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辩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论证你所说的东西。“我可以说太阳明天就会爆炸,但没人会相信,除非我有研究证实它确实会爆炸。”

  除此之外,做研究的背后其实也是深度的思考,抑或是我们常说的批判性思维。而这一点在新SAT考试中也多有体现,尽管辩论的议题通常和SAT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学生们需要从辩论时常用的一些文献资料中尽可能多地提取信息,并且灵活运用批判性思维,为辩论的论据做好十足的准备。而这一技能恰恰是SAT所考察的重点部分。

  中国辩手 VS 美国辩手

  在近五六年的时间里,Scott一直在给中国学生做辩论指导和集训,因此他也清楚地看到了中美辩手的差异,而其中最显著的正是做研究的能力。大部分美国学生在九、十年级的时候,已经独立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所以老师会把辩论前期做研究的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但对于中国学生,必须首先教他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做研究。

  通常,Scott会抛一些线索给学生,学生以此为起点向外做拓展研究。但他的底线是,绝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资源,学生必须要找到他们自己的资源。“因为他们不仅要能够说出并重复这个事实,还要懂得这个事实的来源,为什么会发生,以便在辩论中能够为之辩护,这也是赢得辩论的关键。”

  除此之外,相比美国学生,中国小辩手的练习时间也远远不够。美国孩子都是“以赛代练”,每学期都可以参加许多场规模不一的辩论比赛,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而中国孩子的竞赛经验显然不足,这就意味着他们在辩论技术上也没那么精湛。“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水平不够,或者缺乏天赋,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而美国学生得到了而已。”

  Scott自认为是攻击型的辩手,他更强调记忆,他会告诉他的辩手们要牢记他们在整场辩论中的说辞和驳论。因此他所培养的小辩手也更偏爱在辩论中主动发起进攻,他们不会对着自己事先准备的内容原样照念,因此在表达上会更加自然和流畅。多年来,他的这种训练方式也的确获得了很大成功,他的学生们更是在各类辩论比赛中频频获奖。就在上周日举行的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上海赛区决赛中,他训练的小辩手Benny和Roger还获得了新手组的冠军。

  当然辩论的技巧千变万化,有的人偏爱用被动反击的方式,自然也有比Scott更激进的辩手。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辩论是一门充满“交锋”的活动,但它也绝不只是对立和输赢而已。“我不喜欢以成败论英雄。我会以学生的进步来做评判。我觉得辩论最棒的一点,就是它不光是赢家的事,只要你参与过辩论,你就会发现自己有所收获。”

  本文转载自外滩教育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博客,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一凡 责任编辑:张粉霞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