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儿子vs国际路线女儿 老母亲的择校持久战(3)

公立儿子vs国际路线女儿 老母亲的择校持久战(3)
2018年10月10日 11:21 新浪教育

  到了国际班之后,我感觉儿子一下子被甩出了大队伍,没人管了。这些不以高考为目标的孩子,一方面要参加高中会考,拿到高考毕业证书;一方面要拼命适应国际课程,争取被国外大学录取。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可是他们一下子找不到学习国际课程的方法,很多人成绩退步特别大。一次开家长会时,有位家长当场发飙了,她问道:“我初中那么优秀的孩子,现在为什么变这么差?”她很痛苦,找不到答案。还有一些家长对国际课程完全不了解,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不太行,是不是换一个体制就好些。体制解决不了学习能力的问题,这个体制下不行,换个体制仍然不行。更何况国际课程还有语言的问题。而语言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科成绩。关于这一点,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是估计不足的。

  为了让儿子成绩提高,我又急着给他找家教,教他SAT、TOEFL等。一对一的私人家教很贵,通过私人关系找到的是300多元/小时,通过机构找的需要四五百元/小时。儿子还得同时补好几门课,儿子出去补习一次,一两千元就没有了。走这条路的家庭,经济压力越大的,对孩子要求往往越高,家长的情绪也最容易失控。走这条路的孩子,没有退路,只能往前。

  我感觉到空前的压力,如果跟着中国教育的大部队走,孩子辛苦,大人相对来说会省心很多,因为这个担子是学校和家长一起扛。如果让孩子继续在公立学校读高中,至少这条路会很清晰,现在把孩子从公立体制里拉出来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拿不到国际课程的文凭,又没有高考成绩,是不是把孩子这一生给毁了呢?如果参加高考,起码有书可读。你一本考不上可以考二本,二本考不上去三本,再不行就是大专、中专。可是我们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路,孩子不可能再回去。

  而国际课程有着比较高的淘汰率,比如IB课程,它是国外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去考的,对母语是英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难,何况是我们中国人呢?孩子要想取得国际课程好成绩,仅凭国际班的两年学习很艰难,最后成了“洋应试”,用典型的应试方法去学习国际课程。走非主流道路,家长需要付出的金钱、精力和心理压力,这条道路的艰辛,实际上超过了很多家长最初的预料。

  既然回不去公立体制,儿子只能背水一战了。那两年我一直逼儿子,他在最后时刻考了雅思,拿到6.5分的成绩,进了多伦多大学。他是那种典型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传统教育给了他理科扎实的基本功,但也让他失去了对周遭事物的热情。虽然最后的结局不错,考上理想大学,但是我更期望他能通过外面的世界,多看,多体验,多经历,更期望这些经历能激发他内心的热情,使他的人生多一些色彩。

  女儿仍走国际路线

  虽然在儿子背水一战的时候,我特别怀念公立学校保姆式的教育,但轮到给小女儿做选择时,我还是把她送进了国际学校。我女儿同学的家长,有不少人是大学老师,他们自己都说国内的本科没法读,水平差。我认为儿子的被动局面,是因为他接触国际课程比较晚,后来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快速提高英语,压力非常大。我希望女儿比较早接触全英文环境,这样她会轻松一些。

图文无关图文无关

  我原本打算女儿小学毕业后再去国际学校,一打听才发现,这几年国际学校变得特别火爆。家长们认为:最终是要送孩子去国外读本科,可国外本科对英文的要求非常高,过去内地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出国读研究生,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专业性强,对英文要求还不是特别高。可是本科是综合类的教育,涉及范围高,对英文要求其实更高。那么为了适应国外大学,最晚初中应该让孩子接受全英文环境。可是小升初进入国际学校越来越难……于是提前到小学。

  我们不得不提前一年,做出不少努力,才如愿让孩子上了一所不错的国际学校。本来女儿在原来的学校成绩不错,进了这所学校之后发现英语落后了一大截,因为这里的孩子们英文能力都特别强,所以女儿英语得补课。现在想上国际学校的人数剧增,竞争水涨船高,走这条路的竞争激烈程度比公立学校已经毫无区别。

  现在我女儿进了国际学校的双语班,还没有转到完全的英文班去。看起来女儿如愿进了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我现在一刻都不能懈怠。北京的很多国际学校或是国际班,学校为了保持很高的毕业率,如果学生在毕业前一年的成绩不好,学校会劝学生复读或是离开。这些被淘汰的孩子,只有出国这一条路可走。我曾经也激烈思想斗争过,是让孩子在国内混文凭,还是让她进入看重能力培养的IB课程,答案自然是后者。

  我曾经很痴迷于教育论坛,觉得上面的家长都是同道。可是我待的时间长了,发现论坛里边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有些孩子去了国外读大学,连毕业证也拿不到,可是大家愿意说出来的,都是好的一面。

  我现在已经尽量不上教育论坛了,有些竞争我不去参与了,不然大家走在一条跑道上,你看到别人已经跑远了,自己能没有压力吗?我越来越感到,孩子们教育方式的竞争,实际上是家长之间的竞争。这个竞争是个无底洞,没有标准,没有底线,可以使家长们变得很疯狂,去钻牛角尖。

  我无法给自己划定一个界限,我也无法做一个超然于世的妈妈。我只能尽量做到在各种信息到来时不断调整心态。离主流方式越远,家长和孩子的压力越大。虽然我给两个孩子都选择了接受西方教育,可是看那些公立学校的学生,也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当中也有人出国读本科。凭心而论,无论走哪条路,都能达到同样的目标,家长应该根据自身和孩子客观条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其实选择太多也未见得是好事。北京这么大一个平台,信息量大,资源多,家长往往又容易陷入选择焦虑中,生怕自己一个选择失误,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我有个朋友,她的孩子比我家大,每一步都走在我前边。在我最纠结的时候,她告诉我说,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无非是选择了一段经历,跟到达什么样的终点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要看你更愿意她经历怎样的一段路程。她的这段话让我卸下重担,让我从选择的焦虑中走出。是的,经历没有对错,不同经历带来不同成长,更带来不同风景与领悟。我常跟孩子们说,我们没有钱也没有房子给你们,我们的钱全投进了你们的教育。我们能做的是尽力为你们搭建更大更高的平台,但是能不能飞,能飞多高,就得看你们自己了。

  口述 段凌(化名)

  主笔 吴琪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第737期封面故事,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

  如果您也有择校的孩子,如果您也想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上学、读书、挑战……欢迎扫码加群与文章中的家长一起交流,或联系邮箱:ischooledu@sina.com 投稿。

  责任编辑:张粉霞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