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与国内中小学校设计对比 能得到什么启示

国际学校与国内中小学校设计对比 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8年11月15日 15:47 新浪教育

  (原标题: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教育全球化也在蓬勃发展,中国出现了国际学校的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在一线城市、沿海城市及外资集中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由于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国际学校在教学规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与国内普通中小学有着较大差异,进而影响着国际学校的功能设置和规划设计。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的主流教育体制有较大差异。研究国际学校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国际化教育的影响下,发展、适应这一变化的基础教育建筑的建设,国际学校的校园及建筑设计对我们的中小学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国际学校在我国的现状

  1、国际学校的概念

  尽管对于国际学校这一概念,教育部等政府机构并没有给出一个较权威的定义,但我们一般认为国际学校应该符合以下特点:提供国际课程如IB、AP、A-LEVEL等;得到教育部授权批准及各种国际教育机构认证;有一定数量的外籍学生和教师、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

  我国的国际学校最早始于1973年美国驻北京联络处子女学校。1987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外国驻中国使馆开办使馆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规定》中规定,驻华大使馆可以开办使馆人员子女学校。外交人员子女学校是我国最早能被称为国际学校的机构。

  2、国际学校的分类

  目前,国内的国际学校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由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或合法居留的外国人开办的国际学校,根据其招收的生源国籍又分为英国人学校、美国人学校、日本人学校等,2015年统计全国超过300所,2017年统计已超过700所。第二类是本地学校开设的国际部;第三类是外国机构或个人开办的补习中心;第四类是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本土学校。其中第一类学校是几乎完全按照国外(学生生源所在国)的教学模式进行,这类学校只招收外籍学生,其他三类学校则或多或少是在适应全球化教育和应对出国留学市场需求与中国国情结合下衍生出来的。

  二、国际学校(与国外学校类似)基础教育概况

  为了增强对国际学校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国际学校与普通中小学的区别,我们有必要了解国际学校(与国外学校类似)的基础教育情况。

  1、国际学校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

  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结合,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展开,并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认为教学内容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西方现代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重视学生的经验、兴趣和需要,强调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教学的过程而非结果,教学形式多样,并非局限于课堂,教学空间的设置因教学方式而灵活多变。

  2、国际学校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

  以北美中小学课程设置为例,小学课程以通识教育为主,课程设置十分有弹性,没有明确的学科界限和固定不变的教学课时。各州小学除开设基础课程外,还在博物馆、图书馆、消防站乃至城市空间等场所进行第二课堂的教育,传授学生社会生活常识和基本生存技能。

  中学分科学习,初中课程以综合基础课为主;高中课程则具有较高学术性,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另外,为了应对各种社会问题,高中常增设一些应急课程,如性教育、安全教育、消费者教育、毒品教育、全球教育等。

  3、国际学校基础教育的教学规模

  国外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远小于国内普通中小学的班级规模,国外中小学平均班级人数为20~25人(表1)。小规模的班级设置,宽松的空间条件为多样化教学形式组织创造了条件。而在国内,《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国内中小学校人均面积较国际学校少,学生活动范围窄,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空间的布局变化有较大限制。

  三、国际学校的设计特征

  通过对国外基础教育现状的研究,以及对国内国际学校的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对比国内普通中小学校的现状,我们总结出了国际学校校园及其建筑的设计特征。

  1、集中式的功能布局

  国内普通中小学校的布局大多强调功能分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以相似的板式教学楼并联形成严整有序的教学空间,艺术教室、图书馆、体育运动场所等分设在不同区域,空间结构相对单一、整齐。相较之下,国际学校的规模通常比相对国内普通中小学校要小,采用集中式布局,建筑集约化程度高,教学、研讨、图书、体育娱乐、餐饮、办公等功能相对集中,各功能区之间可以通过室内连通(图1)。建筑常以综合体的形式出现,实现普通教室、专业教室、行政办公、后勤服务的一体化。集中式布局一方面利于教学、交流,使用便捷;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室外空间,增大了室外活动场地,使学生拥有足够的室外空间进行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2、多功能的复合空间

  国际学校的空间设计以多功能的复合空间为主导。如入口空间兼有门厅、餐厅、自习讨论、交流、接待、等候等多种使用功能(图2);交通空间复合交流,活动空间、综合利用走廊、中庭等空间设置储物、休息、讨论、交流、阅读、娱乐等功能区;体育馆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外,还可兼有大型集体考试的考场、文艺演出、应急避难等功能。多功能复合空间的组织打破了传统中小学校单一乏味的空间功能布置,学校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对空间进行个性化组合布置,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公共空间、教学设施的使用率,也有利于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

  3、核心的共享活动空间

  国际学校常以多功能的共享活动空间为核心组织布局,各种功能用房围绕其布置,为学生提供展览、休憩、交往、娱乐的共享空间。核心共享活动空间可以是中庭、活动大厅或图书阅览空间等,通常用活动平台、大台阶、拓宽走廊等手法丰富其空间形式(图3)。以共享空间为核心组织布局,不仅可以清晰地组织交通,提高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还能够为校园注入活力,创造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氛围,促进各班级、各年级间的交流互动,体现了开放式教育理念的空间需求。

  4、灵活开放的教学空间

  国内传统的教学空间是以适应“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师生在一个相对固化的空间中进行教学活动,为了尽量减少外部空间及室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教室空间较为封闭、单一(图4)。国际学校的布局与国内传统教室不同,教学空间采用开放式布局,教室布置形式灵活多样、空间多功能复合,将传统教室的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增加储物、办公、音乐、娱乐等多功能区域(图5)。教室之间大多采用轻质幕布、活动隔墙等灵活隔断,随着授课内容、活动形式的变化,教室可以转化成全开放式、半开放式或封闭式的空间,打破班级甚至年级之间的界限。教室与活动空间、走廊等组成学习单元,走廊成为兼有教学辅助,讨论、展示、休息、娱乐的多功能空间,实现教室空间的延续。国际学校还十分注重专业教室的作用,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室陶艺、烹饪等趣味教室,这些教室布局自由可变,创造出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四、国际学校与国内中小学校设计对比

  在实践中,我们完成了一个同时包含国际学校和普通中学设计的较为典型的案例。项目位于常州市北部新城,两所学校总用地面积约16.67h㎡, 其中常州市天合国际学校占地8h㎡,设立学前部、小学部和中学部,规划容纳学生约750人;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占地8.67h㎡,设初、高中部,规划容纳学生3120人。两所学校相依而建,部分设施共享,然而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从建筑的总体到单体的设计,我们得出了不同的答案。该项目很好地诠释了国际学校和国内普通中小学校设计的差异。

  1、总体布局对比

  两个校区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东侧为外国语学校(全日制普通中学),西侧是天合国际学校。外国语学校分为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建筑相对独立。北侧教学区采用网格式布局,用廊道连接线性的教学楼,围合出一个个独立的庭院空间。图书行政楼,艺术楼位于中轴线上,生活区位于用地南侧,运动区位于用地东侧,这些都符合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现有普通高中的教学、生活要求。天合国际学校整体则成U字形布局,南侧的学前部相对独立,北侧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东侧布置生活后勤综合体,复合了行政楼、礼堂、游泳中心,食堂及学生公寓,建筑间通过连廊等相互联系。教学区建筑采用功能复合的综合体形式,综合体内均设有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及图书馆、室内体育场等公共教学设施。这样的布局和设计回应了校方“从幼儿园到高中,教学与休憩、娱乐、运动相互融合,全方位管理”的要求。

  2、内部空间对比

  外国语学校教学区采用的是传统的外廊式教学单元组合模式,班级之间相对独立,各自管理,廊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具课间休息功能,与庭院空间相连。而天合国际学校则根据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共享中庭为核心组织教学区功能布局(图6)。共享中庭内复合了交流自习讨论、集会、休息等功能,创造出多元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将造型独特的图书阅览区整合到中庭,营造了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氛围。曲线造型的走廊设计形成了丰富活泼的多功能交往空间,走廊除交通功能外还承担了更多的交流互动和教学功能。

  五、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示

  国际学校与国内中小学校的校园差异首先来自于教学理念、学制、评价体系、升学制度等的不同,其次是人口基数的巨大差异造成学校配建指标的不同。由于中国国情及社会原因,在国内教学模式不变的前提下,考试仍然是主导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因此国内中小学校的校园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国际学校的模式,但可以通过对国际学校校园设计的分析与实践得到一些启示。

  1、减小教学规模,实行小班化教学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数量不足,导致国内大多数中小学班级人数过多,教室空间拥挤,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不利于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参考国际学校,减小教学规模,化整为零。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便于老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在规划层面,教育和规划部门在城市配套教育设施布点规划的阶段应合理减小中小学校的服务半径,缩小学校规模。目前,在许多中心城市均发现超过100个班的超大型学校,对学校家庭,甚至城市交通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分散布置公共设施,提高使用率

  国内中小学校校园设计大多强调功能区的划分,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往往远离教学区布置,造成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和使用率普遍偏低。虽然因为规模过大,无法像国际学校一样将公共活动空间作为核心组织布局,但是可以将整体的公共设施进行拆分,在教学区内分散布置,方便区域内的学生就近使用。比如将图书馆拆分成多个图书阅览角,布在各个教学楼内,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使用,也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往。

  3、灵活布置教室空间,实现可变性

  传统教室阵列式的课桌椅布置和规整的空间布局形成了许多消极空间,参考国际学校的教室空间布可以将大量的消极空间转变为积极空间。比如采用轻便型、可组合的课桌椅,能进行便捷的布局转换,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小组合作交流。教室间采用活动性隔断,常规情况下各教室空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在必要时可以连通教室进行合班教学或相互交流。

  4、利用空间的多功能性,形成复合空间

  在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中,应该结合实际需求相应调整交通、辅助等功能区的面积指标,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空间利用的多种可能性。比如,传统中小学校的线性走廊在建筑面积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却仅作为交通空间使用。设计中可以借鉴国际学校,将走廊局部放大,拓宽形成开放空间节点,使之成为交通疏散、交流活动、展示等多种功能的复合空间。还可以减少单个教室,结合走廊设置辅助空间,使之成为教室空间的延伸和班级间,进行交流活动的场所。

  六、结语

  通过对国际学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建筑的探讨,借鉴其理念帮助完善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具有前瞻性意义。国内中小学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作为建筑师也有责任参与其中,我们希望通过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改进,为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转载自百家号:儿童空间设计。

  国际学校与国内中小学校对比能得到什么启示?新浪升学帮app全新上线“国际学校库”功能,欢迎进入苹果App Store,安卓市场、应用宝、小米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市场、豌豆荚、安智、PP助手、应用汇 Lenovo乐商店、OPPO/nearme、木蚂蚁 等下载。

欢迎下载新浪升学帮欢迎下载新浪升学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张珮瑶  责任编辑:张粉霞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