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注重培养思辨能力 我们还在培养听话的孩子

外国注重培养思辨能力 我们还在培养听话的孩子
2018年12月06日 15:24 新浪博客

  (原标题:美国注重培养思辨能力,我们却还在培养听话的孩子 )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陈志武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的应试教育是从科举制度发展而来的,科举制度是为了适应农耕社会设立的,为统治阶级培养爪牙;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社会产生的,为市场经济培养专业人才;美国支柱产业是服务业,注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耶鲁不培养专家,只培养具有思辨能力和广博知识的公民,所以耶鲁出了那么多位总统。

图片来源于文章图片来源于文章

  美国的小学不考试,不留家庭作业,发奖状是每人一个,什么方面突出就发什么奖状,首先鼓励孩子做自己,中国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知识灌输,开始各种排名和比较,这么小的孩子,认知还很模糊,就被成人贴上标签,就被告知“你不行”,这对孩子是巨大的伤害。

  一、美式教育注重培养思辨能力

  美国从幼儿园就注重思辨能力的训练,一方面是课堂表述和辩论,一方面是科学研究方法训练。三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花一年时间给孩子讲述科学研究方法,包括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伪的过程。

  科学研究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和假设

  2 根据问题找数据

  3 分析数据,检验假设的真伪

  4解释分析检验结果:证明了是为什么?证伪了是为什么?

  5把整个研究过程写出论文或报告

  每个学习孩子们还要为每门功课做几个项目,做法和这差不多,最后还要根据报告做班级演讲。

  这些学习都不是为了考试,是培养孩子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办法。

  实际上,美国小学生所做的事情和教授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美国教育厉害的地方,一个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经这么成熟,但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博士研究生时期,还不一定具备这些研究素养、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连做个研究助理可能还不合格。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美国孩子听到任何结论会很自然的去怀疑、审视,看能否找到证据证明这个结论在逻辑上或者事实上的错误,这样的人才有独立思想和辨别能力,而不会成为只知道听领导话的机器。

  二、中国式家长培养听话的孩子

  美国社会如此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研究能力,而我们还在一味的要求孩子听话。

  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听话哲学不只是对孩子,在所有有角色差别、权利竞争的关系中,都充斥着听话哲学,强势一方势必要求弱势一方听话。听话哲学是中国人一代代的骗局,这能怪父母吗?追根溯源还是因为我们漫长的封建文化,五千年的封建文明余孽的影响,儒家的三纲五常就是为了让人听话的,只看到人的身份角色和社会功能,看不到人和生命本身。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通过独立战争直接从原始社会过度到现代文明,更加的民主和人性化,正是因为人的觉醒,对人性的尊崇美国才成为称霸世界的超级大国。

  三、听话哲学只能培养螺丝钉而非栋梁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对二至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由此来看,听话的孩子真正能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盯着孩子成绩,希望孩子听话乖顺,我们所认为的优秀不过是一厢情愿,只是在为社会培养不起眼的螺丝钉。

  耶鲁大学陈志武说: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

  由于国内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术活,难以在美国社会或其他非华人社会出人头地,这些都很悲哀。原来没有全球化时不知道这些,但现在中国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了。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四、在体制刻板、社会僵化的环境下,父母应着手培养孩子独立思想

  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然如此,社会大环境也是压抑僵化,如果真的爱我们的孩子,如果真的希望孩子成材、优秀,我们做父母的就更要大胆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思想和健全人格,而不是用听话哲学配合学校和社会扼杀一个个孩子的生命。

  出生成长在这样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下,家庭是释放孩子生命里,呵护孩子真性情的最后一方净土,如果父母还在一味的要求孩子听话,不允许孩子有任何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没有“活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是父母的复制品!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这样的复制品,我们的经济如何转型?我们的社会如何发展?精神生命羸(lei)弱的孩子,如何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去和那些张扬奔放的西方孩子们竞争?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思想呢?

  如果有能力有条件的父母,不妨学习美国的教育模式,选择孩子感兴趣或者熟悉的问题,带领孩子孩子一起做项目、做研究,这个对于一般父母来说可能有难度,因为毕竟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自身也不具备科研能力。

  至少我们可以做点一点:听孩子话!

  对,教育孩子的时候把嘴闭好,听孩子话:

  一方面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每个生命都渴望被听到、被看到,如果孩子的很多想法不被看到就会积累失望,在心里告诉自己:反正父母也不想听,索性再也不说了吧。在生命早年没被父母看到的孩子,习惯了隐藏自己,很难和人建立深层次的关系。

  虽然我是一切的根源,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但是在生命早期自我还未形成的时候,我们所有行为样本都是他人给予的:

  因为被看见过,所以我们看见了自己;

  因为被珍惜过,所以我们开始珍惜自己;

  因为被爱过,所以我们学会爱自己。

  简单的倾听,不只是培养独立思想那么简单,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一生有如此巨大的意义:它关乎孩子能否成为自己,能否幸福的活在人群之中。

  另一方面遇到事情听孩子的,无论是孩子遇到学习还是生活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不要再包办控制,替孩子做选择了,只要是不违反原则和底线,对孩子没有重大伤害,我们听孩子的,放手让他去做——哪怕会失败、会犯错误,但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思想的最好办法,无论好坏,所有的结果都是孩子成长最好的体验,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体验中成长。

  新浪升学帮app全新上线“国际学校库”功能,欢迎进入苹果App Store,安卓市场、应用宝、小米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市场、豌豆荚、安智、PP助手、应用汇 Lenovo乐商店、OPPO/nearme、木蚂蚁 等下载。

欢迎下载新浪升学帮欢迎下载新浪升学帮

  本文转载自《番薯307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朱紫瑛  实习生:折辰慧

思辨教育社会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