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亲身经历:告诉你孩子最好什么时候转国际学校

俞敏洪亲身经历:告诉你孩子最好什么时候转国际学校
2018年12月09日 10:49 新浪博客

  (「俞敏洪亲身经历」告诉你孩子最好什么时候转学国际学校)

  正在就读公立学校,有着转学国际学校打算的学生及其家长,你们肯定在苦恼,什么时候从公立学校转学国际学校最合适?不同阶段转学,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其实,在之前的推文中,我有给大家理论性的介绍了一些情况,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你们需要有个真实的案例去引导、发现,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划。

  所以,今天我将俞敏洪老师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各位,以作参考,想来这样会更有说服力。下面就是俞老师的亲述内容。

  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国际教育怎么做孩子有更好的前途,怎么依据孩子的个性寻找孩子最佳的发展途径,以及父母应该采取的态度等等。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女儿今年是22岁,我儿子今年16岁,他们或多或少在国际教育环境当中长大。做父亲的过程,是一路给孩子的教育寻找出路的过程,也是一路在中西方文化中间进行挣扎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就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开始讲起。

  第一个家长经常问的问题:孩子小时候应该在国内长大还是国外长大?

  从我本人来说,最开始我认为我的孩子应该到国外长大,因为我后来发现我学了这么多年英语,从高考开始学英语,北大学英语,北大出来当老师教英语,到现在还没有那么好,跟西方文化有隔阂。我认为我孩子应该从西方文化当中长大,很自然对西方这一切比较接受。

  而我们那时候,大家想想20年前的时候,对西方社会的理解跟我们今天在座的相比差很远。还有一种被西方文化不加分辨想要接纳的感觉,就是一个想要出国留学的失败者,越失败越念念不忘,像追女孩子没有追上,一辈子觉得遗憾,追上了就是那么回事。

  我被美国拒签了三次,最后没有出成,我对西方文化和对大学学习的向往,所以我必须要在孩子身上实现。为了避免我的孩子长大了跟我一样英文不行,最后对西方社会不熟悉,我就送出去了。

  我的孩子在西方成长很好,我老婆在国外学习,过去以后我女儿从幼儿园开始,我女儿生长在国内,幼儿园开始在加拿大,高中毕业最后又在美国上大学,我儿子是出生在加拿大,一直长到了11岁的时候,在他差不多11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我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倒过来了,我发现我的两个孩子对中国的了解非常差。

  我后来发现我两个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学中文难的不得了,因为让他默写词,看了以后记住了,第二天又忘了。

  你让他抄一百遍,对国外长大的孩子来讲完全不可能有这种耐心。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就发现教了他们忘,因为我知道他们的中文不能少,所以我从小就教他们,教了忘,忘了再教,两个孩子对我比较尊重,结果发现他们在忘与教之间。

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无关

  我儿子今年是高一,相当于是十年级,我教了他十几年中文了,平均每个礼拜至少教他两个小时。教了忘,忘了教,现在当然中文回来几年以后有长进了,但是相比之下,大概就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原因就是,他中文学习真的是一个在你熟练之前的死记硬背的东西,没有办法。

  第二个原因,我发现长大的孩子回到中国来的话,中国文化要学好久,你有没有发现很少有老外变成真正的中国通,并且在中国社会中混的出人头地,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这样的人非常少。

  其实他也并没有真正搜索到中国文化的基底了解。我想我的事业总要有人继承吧,左看右看,我的孩子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如果他们继承的话,说不定第二天就被人骗走了。

  因为他们的思路太单纯了,他搞不清楚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东西,我儿子回来四年了,面对他们班内的中国孩子,完全不知道怎么打交道。

  后来我就发现,如果让我现在再选择,我自己亲身经历以后,我女儿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当时刚好是她回到中国,在中国有那么多亲戚朋友宠她,她觉得在中国好。

  我说你就待在中国吧,她就待在中国了。待了一年,我就把她放到中国的正常的公立学校里学习,她中文就跟不上,我说你要跟,反正无所谓,一年以后还要到国外。

  她就跟,跟到最后一年以后她的中文写的作文居然被老师当做范文朗读了,不是说中文有多好,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国外教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你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你写的好玩就行。

  我女儿那篇作文被老师读就是因为写的,她写我的家庭中间的事情,我的女儿就写我的弟弟,说我的弟弟才两岁,每周弹钢琴他要跟我抢着摁,我就特别烦,有一次我就把弟弟抱起来,放在钢琴上,我的弟弟用脚踩钢琴,踩出了没有调子,但是我听起来是最美的舞蹈,这样我和弟弟玩在一起。

  所以,你就发现中国的教育方式和国外的教育方式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出。

  后来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如果从小到大在西方和中国的环境当中非要挑一个长大的话,我后来就强烈建议我们家长把孩子放到中国长大。

  第二个问题: 公立学校长大还是国际学校长大?

  中国长大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中国的传统学校中间长大,还是放到国际学校中间长大。

  几个朋友找我要给出建议,我说要放在中国公立学校里面,至少应该放到小学四年级,这样的话他的中文基础就有了,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没事,因为他都在中国的家庭里面,平时周围的小朋友都是中国孩子,所以中国文化里面的东西,在这个环境当中长大自然就理解了。

  为什么至少放到四年级为止呢,就是为了中文。

  中文这件事情我发现如果你不放到这个环境当中,就单独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你请个中文老师在家里教,基本上作文写不好。

  你会发现为什么我要尽可能鼓励我的孩子要把中文学好呢?因为我知道他们对西方语言和西方文化的了解没有问题,但是对中国文化的语言了解非常有问题。

  我知道我们的孩子未来的舞台绝对不是美国舞台,也绝对不是中国舞台,而是中国和西方紧密结合起来的舞台,他们必须有这样一种本领,当中国经济箫条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在世界其他地方都能找到工作,世界箫条的时候,他们回到中国随时随地可以找到最顶级的工作之一。

  先不说创业,先说工作,因为在座大部分同学不可能每人出来做一个公司,都变成上市公司,但是只要找到一份顶级的工作,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加自由,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把中文和英文同时学好,也需要我们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理解。

  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假如我现在还有一个孩子,那么我一定是让他在中国的公立学校至少先上到四年级,但是10岁以前的阶段我在家里教他英文,只要教两个就行了,英文不需要教什么语法,也不需要教写作,对10岁以前的孩子来说写作逻辑性根本没有。

  第一,听力能力,听力能力是在说的能力之前的,你会听了慢慢就会说。

  我们现在中国人学语言犯了一个大毛病,老师上来让你背单词,学语法,背句子,这个东西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座每个人都学会英语,发现学了一个英语以后就是一个哑巴英语,这个地方只能用are,不能用IS,最后的结果是语法一考满分,最后发现语言交流能力完全没有。

  我们简单说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听的过程,后来我发现我的孩子,我女儿在国外也就是半年的时间,几乎老师讲的所有的英语都能听懂了。

  后来我发现她为什么会听懂,她听懂的重要原因是她在家里看动画片都是英文的,那个动画片一看就是几十遍。

  这种东西你想那个动画片的场景是固定的,她看了几十遍以后,声音就知道这个动画片两个人之间发生什么对话,等到发生这个对话,在现实场景当中用上她就知道是这个东西。

  对从小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说应该是从听力入手,加上口语,口语平时教,这个口语绝对不是让孩子为了考级,如果父母懂英语再好不过,各种物品告诉他中英文怎么说。

  如果不懂的话,那么就以口语为核心的英语辅导课程,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像新东方的课程就是教你物品怎么读,下载APP教孩子学,一点苹果,apple就出来了,孩子慢慢就学会了,最后就明白这个东西是什么,最后孩子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慢慢就学会了。

  总而言之,在孩子小时候只要把听力和口语练好就行了,语法很糟,阅读也差劲,没有关系,后来会发现阅读是这样一件事情,英文阅读跟中文不一样,中文你会讲话跟阅读半毛钱关系没有,你必须一个一个字去认去写以后,阅读才能开始。

  英文是这样的,只要你会说基本会读,你看little放在那,小孩一看就大概知道是什么,只要加上音标以后,就知道这个是DOG,他看到那个字形,就知道了,如果中文说这是一只狗,一看下面这些字一个都不认识,也没有办法对应。大家有没有发现中文比英文难学多了。

  要从听和说入手,最后读自然就进入了,一旦读进去了,语法就解决了,语法详细解决等长大了那些语法规则教一教就了,读和语法解决了,自己用英文写表达的时候,英文的写作就解决了,但是现在倒过来学,会变成无比难学,如果不是照着这个路径走,回去纠正一下。

  孩子要考托福、雅思现在来不及了,但是依然要在听力和口语下功夫,因为听力和口语功夫到了以后,雅思和托福分数不会倒,SAT跟阅读相关,数学逻辑相关,但是托福和雅思是跟听力和口语密切相关的。我把语言学习的内容顺便讲一讲。

  刚才讲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从小在哪个环境长大会对孩子更好,这个主题最后的结尾就是四年级以后我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孩子如果说是在四年级以后,一路可以继续沿着中国的应试教育往前走。

  就算我们的孩子在普通学校上到高中毕业出去,一点都不会差,原因很简单。我发现我们中国的孩子,由于在中国这样的充满竞争社会当中长大,并且竞争当中取胜了。

  所以他们未来在国外,比如说我发现中国孩子参加社团活动在国外非常踊跃。

  第二,自己成立自己的小团队和朋友圈,非常的能干。

  第三,他们实际上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只要他们大学相对不错,他们想在国外找工作,找工作的能力相当不错。

  第四,现在国际上,以金融为例高盛、瑞信、瑞银、摩根这样的投资银行,要找投资银行的实习生,通常会转化成正常的工作人员,中国学生现在被选择排在第一位,而且背景要看中国这块牌子。

  一点都不是说你在中国长完了高中过去以后就不行了,当然他要在大学四年学的足够好,英文最后过关了,大学四年你的其他各方面都做的相当不错,这是前提。

  如果在小学四年级以后,我们说孩子太累了,五六年级开始为升初中考试,到了初中以后在中国上高中的话,不上国际班,就要为升最好的高中考试,中国的孩子在这方面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说,尤其你孩子的水平是中等水平的话,这个对家长来说压力特别大,这时候家庭条件好的话我建议选国际学校。

  因为两个好处,第一国际学校的学习相对来说比中国学校更加人性一点,尽管到了高二高三国际学校的竞争也很激烈,我的儿子每天晚上学到12点早上6点起床。你跟不上的话,你申请美国和英国大学的话,没有一点信心。

  当初我们开始开新东方的时候,中国很少有人考GRE,当初满分2400,你考1800哈佛就要了。后来发现GRE一个成绩,美国好大学就要,中国大学生蜂拥而至考GRE,新东方就发财了,我就成了京城第一名师。紧接着2400的满分出现了,2380分不是怎么回事,2350分就是低分,大家蜂拥而至到新东方一考,出现几百个2300分以上。

  但是美国大学总共加起来只能录取这么多人,最后本来前两年1800分都可以进哈佛,现在2300分以下一点戏没有,中国学生挤压挤压,最后把所有的精力能力用到了几门考试上面,考试通过了,上了名牌大学,最后人傻掉了。

  我生命当中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你每天必须要过的有进步。第二个指标,就算这件事情没有进步,必须这件事情本身包含意义。

  举个例子,今天这样的演讲我之所以来,对我来说没有进步,很明显的,因为我讲的话都是我自己拥有的思想,甚至重复了好多遍的。

  但是有意义,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座的家长和孩子也许听完这个讲座以后,也许心情放松下来,知道不用跟人比较,可以慢慢来了,等于我救了你一命,这个很有意义。到现在为止,后来我取得的成就跟这一条密切相关,但是光这一条不够。

  第二条,我每天的上进和每年的上进必须是有计划的,我定了一个标准,不是你跳起来够不到,而是跳起来可以够的事情要做。我现在给自己安排一年必须读完至少一百本书,有明确的安排。

  比如说有了家庭,至少一年要多少天必须陪孩子,有了硬性规定以后,会按照硬性规定去做,至少比你不知道干什么要好。

  这样我就开始了自己的道路,但是突然发现你的进步速度也不会太慢,因为你每天在努力,而且是符合你身心最佳健康的状态,你又不跟人比较,不太容易产品比较以后的焦虑,这样的话反而循序渐进做好了。

  我后来每年读书,我在医院的时候没有事干,我就给自己定标准,住一年医院,当时我就在医院里面读英文的原著,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当时我的词汇量很少,六千个左右,任何一本英文书要两万个左右的英文量才可以,当时我面临电子字典,现在一扫意思就出来了,当时是英汉大字典,翻到一半,下面50页的解释,你找到你想要的解释,50分钟过去了。

  后来我想先把书里面的单背出来,再读书就没有生词。你们雅思阅读不是句子长,而是里面有好几个生词。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先背单词,再考托福阅读的原因。

  我后来想我怎么办呢?我就开始搜集当时中国英文的书,背后有词汇注解的,中英文对照的小说,把英文单词注解放在下面,我就做实验,把下面所有的英文单词背出来,读那本书,就发现不需要中英文对照,心情感觉极其轻松,有20%不懂,也没有事,以后慢慢读。

  读着读着,阅读水平上升,词汇量上升。我在医院一年背了一万个单词,变成班里面词汇量最大的人。

  我读英文原著,同学说谁不知道里面都是生词,我是真的没有生词,后来说扯,这个词什么意思,我说什么什么意思,他翻字典,果然是这个,那这个单词什么意思,我说什么什么意思,一翻又是这个,大三大四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再也没有人看不起我了。

  大一大二我们班同学都看不起我,又有一个经验,在某一个方面如果获得一个长项,对你自己的自信心非常有好处。

  我生命中两个经验,第一我从小到大数学一塌糊涂,我高考最后考上北大,我的数学4分。那两年刚好是数学不计入外语类考生的总分。

  我语文超级好,到现在为止我的语文水平比英文水平好一倍以上。我妈妈从小希望我当一个先生,从小有一个志向很重要的,你就当个农村老师,这样你就不用干农活了。

  我从小我妈不给我买玩具,也不买吃的,有一点钱就买小人书,从我4岁开始,我读不懂,我姐已经小学二年级了,比我大5岁,他就开始读,我眼睛跟着扫,没有想到从4岁到5岁两年时间认识了好几百字,那时候同学读毛主席万岁的时候,我已经读水浒传了。我每次写作业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老师读的范文。

  后来之所以学英文也有关系,因为英文是一种语言,中文是一种语言,我中文学那么好,英文也是背,我就开始学英文。中文系必须考数学,我是数学能学上去,还是英文,我发现最后的决定就是英文学上去,最后高考失败三年以后考上了北大。

  再回过来说我想告诉同学们两个要素,第一不要跟别人比,跟自己比。第二,保持自己的上进心态,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但是一定能把自己走的非常好,过的非常好,让自己人生事业包括创业有可能能够成功,这件事情有保证的。

  因为我们跟人比的话,我们常常跟人比智商,有时候智商是硬伤。

  我发现我的智商就是硬伤,为什么在北大待了六年以后放弃北大的工作,出来做新东方,就是我知道我在北大再怎么努力,当一流学者的希望,因为我在北大做过两次智商测验,不要说不重要,最后结果是我同学的平均智商是135,我高考失败三年才考上北大,一次98,一次105,我就知道我的智商平均差距跟我的同学差了接近30。

  我就知道为什么我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为什么成绩离同学还有一段距离。

  不管国内国外,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在美国、英国,有一点记住,你不要追求所谓的顶级名牌学校,你要追求的是两个。

  第一,仔细分析我这辈子对什么感兴趣,我最喜欢干什么,也许30岁才清楚,但是至少现在开始想。

  比如说你喜欢绘画,你非要学物理,挺扯的,也许你发现你绘画有天赋,人真的有天才一面,我们中国人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把所有人天才一面都抹掉,把人变成每门课考到那个分数,搞不清楚哪方面强,有一两个学生突破出来,在某方面突破,但是中国大部分的天才就是被这样摁下去的。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非常简单,第一界定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比你上什么大学绝对重要,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不能说你喜欢这个,这辈子找不到工作,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打游戏,并且喜欢研究游戏背后的原理和特征,顶级的一流游戏设计专家有可能,你只要设计成一个游戏,就是亿万富翁。你的孩子喜欢画画,你让他学英语,也是很扯的事情,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情。

  我北大一个学妹,喜欢写作,父母强迫做计算机,最后用一天的时间说服父母转系,说学中文最后饿死了,冯唐学医生,最后非去写小说,也没有饿死,不会饿死的,找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最重要。

  人生一辈子两个悲剧:一辈子没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辈子没有喜欢的人。

  因为结婚以前你不知道那个人是什么人,结婚以后才发现原来是这样的,这个时候孩子也生了,离婚也不行了,我自己亲身的经验教训。

  请大家记住,不管怎么样,要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工作陪你一辈子,爱好陪你一辈子,找自己最喜欢的人,不管尝试多少次,把这两个喜欢界定了,人生有没有钱都幸福,当然了,这个也是扯的,因为你没有钱,喜欢的人也不跟你,所以钱还是要有的。

  每个爱好的飞跃都需要你付出巨大的努力,像你爬上山才能看到下一座山在远方闪光。

  坚持爱好不代表不努力,你爱好音乐你要最好的学校去,你要付出多少努力,托福要考好,你的音乐才能要获得各种各样比赛的冠军,最后还要有名师推荐,都有一个过程。

  任何一个你的爱好最后要成就的话,都要付出扒了几层皮的努力,失败、痛苦、失落。在座的同学家庭条件很好,智商很好,也许现在生活一帆风顺,任何人想未来成就大业,最后一个能力把失败当做是自己勇于往前跳的更高更远的跳板,任何失败在你生命中只能带来生命更加丰富的营养和勇往直前的勇气,这种前提下你的失败才具备丰富的意义。

  小学四年级、10岁前英语学习、练习英语听力、考虑加入国际学校、做自己喜欢的事,从这五个关键词中,大致已经能够总结出俞敏洪老师本次讲座分享的全部内容。

  他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读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转学,并且在此之前需要进行简单的英语学习,着重练习孩子的英语听力能力,在转学时可以考虑加入人性化的国际学校做过渡,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自己喜欢的事,将失败当做勇于往前跳的更高更远的跳板。

  任何道路都会有不一样的困难阻碍,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出战方式,用自己最擅长的武器,去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奋力一搏!

  本文转载自《坦途网教育频道》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孩子最好什么时候转国际学校?新浪升学帮app全新上线“国际学校库”功能,欢迎进入苹果App Store,安卓市场、应用宝、小米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市场、豌豆荚、安智、PP助手、应用汇 Lenovo乐商店、OPPO/nearme、木蚂蚁 等下载。

欢迎下载新浪升学帮欢迎下载新浪升学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张珮瑶  责任编辑:张粉霞

国际学校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