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留学目的很重要,不建议太早把孩子送出国

田敏:留学目的很重要,不建议太早把孩子送出国
2019年05月11日 14:01 新浪教育

  2019年5月11日,新浪教育主办的“新浪2019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北京站)”在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清华附中国际部、北大附中国际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世青国际学校等60多所北京顶级公立学校国际部、国际学校及机构集体亮相。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教育及升学实战派专家吕付国、哈罗英国学校助理校长赵新、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创始人卢振虎、海淀凯文学校中学部校长Scott Reid等17位教育大咖现场分享“私藏干货”。本场展会更是受到京津地区5000余组家庭的热情支持。

  至此,2019年新浪国际学校择校春季巡展圆满落幕,本届择校展首次跨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六城,助力当地学生和家长解决择校难题、规划国际教育之路。[点击这里]获取更多精彩干货。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出国,“出国热”的背后,是每个家庭不同的情况和目标,有的为了让孩子能在国外就业,有的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甚至有的是因为看别的孩子出国了……中育贝拉中方校长、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敏认为,把孩子送出国的目的很重要,这会影响他们的留学生活,甚至更长远的人生,把孩子送出国,不应该是为了让他们学习打工的技巧,方便找工作,而是要培养引领未来的能力,这是以后最需要的人才。

中育贝拉中方校长、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田敏中育贝拉中方校长、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田敏

  几岁把孩子送出国合适?这是困扰着很多家长的问题。田敏认为,即使家庭的经济能力很好,孩子的学术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没有问题,也最好不要过早地把孩子送出国,等他们到了18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后,再出国留学,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在国内连续的滋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体育技能、审美技能、合作意识等等逐步成型,再走近西方一流学校接受不一样的高等教育,真正做到中西合璧。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田敏还分享了学习的“技巧”,记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记,虽然我们听到了一个知识点,但是未必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这样记下的知识点,可能是不准确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知识点很重要,甚至有机会到真实的体验场深度体验它就更好了。

  对于家长们很重视学校“排名”和“口碑”的现象,田敏认为不用太在意学校是否是“名校”,因为最关键的还是适不适合孩子自己的个性。他进一步解释,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比升学更重要,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是能够满足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应该坚持阅读和运动,并对艺术有足够了解。

  以下为田敏演讲原文:

  田敏:各位家长、各位同学,今天上午最后的“压轴大戏”由我来跟大家进行交流。从事教育工作20年,不论是北京四中,还是清华附中,北京十二中,招生一般不出来,就待在那儿,大家会去。这两三年,在民办国际学校,需要出来跟家长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刚开始有点不习惯,但是交流多了,还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们听到了家长和学生最真切的声音,特别是很多低年级学生和家长。同时对我们来说也会多了一个向同仁学习的机会。

  同一时间还在举行中国普通高中50人论坛,很多重量级专家在那个会上都有发言,据说一张门票2900多块钱。但是我觉得以展会交流的方式近距离沟通,更浓缩了学校和教育机构对教育的理解。今天不仅代表我服务的机构中育贝拉国际高中以及中育贝拉国际教育集团讲一讲我们的做法,更多地我还是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国际教育的认识。

  说到留学,问谁?问自己有孩子,希望将来把自己孩子送出去,或者有留学体验的人。我职业生涯前10年在公立学校做有关高考的工作,第二个10年在公立学校参与创办国际部。近3年来在民办教育机构,希望做一些彻底一点的国际教育。为什么用彻底两个字,因为过去的学生既要准备国内高考会考,又要提前准备国际标化考试,学生疲于奔命,实在太难受了,压力很大。

  在四中的时候看到了很多聪明的学生不愿意考清华、北大,就想出国。在学校里不愿意跟着正常的路子走,就到了学校的国际校区。他们的经济能力没有问题,学术能力、适应能力大都没有问题,但为什么还愿意留在国内读3年?原因是这些孩子和家长希望孩子们在国内成长到18岁,当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建立起来后再出去可能更好。很多人在批判学校教育,吐槽很多,比如标化考试成绩不高的问题,比如没有阅读的习惯,上课发言的习惯都没有养成。我们也承认传统的学校教育还有很多不足,所以这几年才有更多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国际化学校的涌现,为部分学生的受教育增加了选择的自由。这些学校的课程比公立教育更好的对接国际教育体系,为孩子搭一个顺利过渡的台阶,中西合璧的课程,帮助孩子出得去,学得好,回得来。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出去留学之后能够获得成功的留学,帮助孩子实现更高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强调的“让所有人优秀,让优秀者领跑”。

  我们的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出国以后学一个工作的技能,找一份挣钱的工作,而是要有在未来十几年几十年引领世界的本领。这些孩子未来进入工作年龄,而那时候的中国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成为世界第一,之前“搭便车”式的学习与创新已经没有机会了。我们的学生怎么在未来还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和发展通道,那就要从现在开始培养他们引领未来的能力。

  看过一个报道,我们现在学习的具体知识83%以上都没有多大用处,剩下的17%大多是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地记忆的内容,无论是价值观,还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体育技能、审美技能、合作意识,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判断,这个需要在学校里慢慢滋养,也就是为未来“赋能”,而这些不是通过最后那一下包装速成得到的。

  高中生留在中国的这3-4年,我们就希望学校的教育是中西合璧的。什么叫“中”,“中”就是严谨的学术训练,优秀的中华文化,真切的社会体验。特别是伴随社会不断进步,参与社会不断改善的体验尤其重要。否则早早把他送出去,再回来,这个成长过程他没有经历,就没有切身的感悟。什么叫“西”?就是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国际化的社会规则,全球化的社会问题解决。在这样的时代留学,要让学生出得去、学得好、回得来,就要从理念、环境、课堂、评价等方面真正实现会通中西,中西合璧。

  面对纷繁复杂的留学选择,家长们要练就一双慧眼,会看,会听,会判断。

  我们知道,每个人听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的话语体系不一样。

  给大家做一个试验,看看你们听到的信息和我讲的信息是不是一样的。树上有十只鸟,ji住了,开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重复三遍,答案都是“没有了!”“一只!”大家听到的“ji”是“记住”的“记”,我所说的“ji住了”是用绳子“系”住了。我的题目为什么要重复三遍?因为你们获得了一种表面的公平,服务很到位,但没有获得有意义的信息和收获。所以听到的未必是真的,还得写出来,把那两个“ji”字区分开来,让学生掌握这个。我们说“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你看到的都是对方希望你看到的,不希望你们看到的你们谁能看到?看不到。即使看到的也是冰山之上的,看不见的是冰山之下的。有些是有意挡着,有些是本身就在下面,除非你钻到下面去看。所以体验很重要。

  为什么三年前我从体制内走出来,去了民办体系,我的想法是希望选择一个符合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国际教育。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曾经让学生做辩论,学生大都说当然是努力更重要!过去的老师都是这么讲的,因为过去的学习道路是给你规定好了的,你没有选择机会,你当然只得努力。学生又接着补充,简单的事情不需要选择,用经验就可以做出判断,这时的确努力很重要。但面对复杂的事情,光努力的话就不够用了,需要作判断,综合分析各种信息,权衡利弊得失,凝炼思考维度,设计思维模型,辩证分析,科学决策。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三年来,我“选择”了民办教育,遇到了一位智慧的外方校长,美国藤校毕业,在美国学校里当了18年校长。在学校,我们的李松总校长只要不出差,一周五天住在学校宿舍,不仅是他,几乎所有的外教、班主任和中方老师也都住在学校里,每天的吃住学都跟学生在一起,我们的外教还帮助值守晚自习。我们有一个契合点,李松总校长负责解决好学生出口和学校运营的后顾之忧,外方校长把课程、外教和教学协调好,我和老师们把常规运转、学生活动、外部资源对接和家校联系组织好。

  我向曾经是我的学生,也正出国留学的侄女请教,怎么才能办好一所国际化学校?她说没什么经验,大都是教训。她说你当年跟我说不要着急准备托福,一切顺其自然,最后一年把我累死了。她说就要早规划,早准备,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时候就要把大阅读实现,初中的时候就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初中的时候就要能够寄宿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但并不是说到初中非得托福考多少分,非得考一个特别牛的中学才能成就他,有条不紊稳打稳扎的准备是最好。其实选择学校并非那么要紧,关键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自己怎么享受成长的过程:阳光豁达、积极进取、敢于挑战、自主规划。一切都能搞定!所以我用了一个词叫享受中西合璧的教育,学得舒服才是享受,太纠结不行,太别扭也不行。只要同学很友好,课程很丰富,文化有品位,老师对你好,你喜欢老师,才能学得舒舒服服。

  学校选择很容易,在学校成长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就很难。

  中育贝拉国际高中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近六年的学生出国留学之后都很成功,各得其所。今年最高的一个记录是转学到哈佛的医学院,直升的有七个伯克利音乐学院,两个约翰霍普金斯,还有帝国理工等等。

  成就一所学校三个主要因素,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一个好的学生队伍,一个好的教育模式和学习环境,我们全国有16个基地校,所以有一个大池子,有近千名学生。湖南师大附中、河南师大附中、无锡梅村高中、银川一中、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等等,他们的国际部都在由中育贝拉统一运营,提供课程、留学服务、师资管理等。每年通过全国教师培训,常规的教学研修和教学评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项目体系包含了北美课程和英联邦课程,今年还开设了日本项目,美国大学荣誉课程也正在全国推进。

  成长比升学更重要。

  在学校里面德智体美劳都要有足够的发展,因此我一直在学校里坚持我多少年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大阅读。天天读,一年25本书,高中生纯英文,初中生一半英文、一半中文。大健康,所有的学生每周至少五节体育课,其中包含两节高尔夫球练习课。大艺术,戏剧和艺术设计都是必修,一直从9年级到12年级,面向未来的教育一定有艺术课程和审美的滋养,这跟升学没有直接关系。真正读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做艺术作品来实现。大实践,出去就是要做事情的,核心内容是项目研究和公益服务。大视野,寒暑假要让学生走出去,走进全世界,学习,服务,感悟,提升。

  每个月我们有一整天利用上课时间走出校门在外面学习,故宫,798,清华艺术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滑雪场,自然博物馆等。

  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有五个关键词:成长第一、习惯为要、自我约束、集体成长、家庭激励。特别是希望各个家庭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判和挑剔学生和学校,静待花开,有所作为。

  [点击查看择校展专题]

  新浪声明:所有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张校溢

  校对:由芳泽

田敏学校学生

想让娃出国留学,国际学校怎么选?新浪国际学校家长群了解一下!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