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专家解读义务教育新政 家长应关注哪些点

家长课堂:专家解读义务教育新政 家长应关注哪些点
2019年07月23日 18:46 新浪教育

  期待已久的家长课堂又一次和大家见面了。第三季第四期我们邀请到了剑桥大学博士,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老师为我们分享《专家解读义务教育新政,家长该关注哪些关键点?》这一话题,一同参与分享的嘉宾还有凯博外国语学校品宣部主任——白岭老师。

  如果您也想报名新浪家长课堂,收听更多国际学校相关讲座,识别二维码加家长群小助手微信(sinaqunzhu)并留言,小助手拉您入群,入群可以与更多家长讨论,获得家长一手择校心得。另外,我们每期家长课堂都会在公众号:国际学校家长圈(ID:ischoolQZ)中预告,家长们可以关注收看。

  以下为本次线上直播家长课堂实录:

  各位听众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我们剑桥博士说和义务教育改革新政意见的一些关注。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本人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讲一下)我本人的一些理解。无论这个理解得正确与否,我相信对大家有一些启示。如果解读、理解得不正确,是我本人的思想有局限,并非是中共中央的文件有问题。所以,希望家长和听众们能够以一个包容的心态接纳和包容我在个人的观点上的一些偏见,能够客观地对待我的一些认识。

  我们知道在6月底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个《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对于中国的教育,国务院跟中共中央一起从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的角度,出的这么一个意见,还真是少有。据我的经验当中、记忆当中,还真是首次,一般中共中央、国务院提的指导性意见,都是关于大政方针、国策的一些事件,常常都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定方向,没有像这次对一个教学改革和教材、怎么招生这些具体的事情,做出这样一个意见。所以,这还是非常罕见,说明中共中央对教育的关注,从宏观到微观,从一些大的方针到细节管理。

  一方面,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40年改革开放的高度,对教育的职责、教育的任务和使命的理解有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才这么重要地去发布一个意见,去指导全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

  另一方面,也说明不改不行了,这个事情很紧迫。不改的话,可能我们过去的一些毛病继续这样延续下去的话,可能问题会非常严重,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对各个家庭、民生的影响,对每个孩子的前程和将来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非改不可,才提出意见去改革教育。

  这个“意见”提出来之后,社会的反响是怎么样的呢?大家也知道,社会反响是很激烈的,因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到这个程度,使得我们对这个文件的认知也是非常得关注和重视。而且这里头因为教育本来就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一个孩子发展的一件事情,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事情,所以国家这么重视,也正说明教育在今后的社会、今后的未来当中和今后的家庭发展当中,在个人的事业发展当中,它的地位可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重要,这可能是无以复加的一种重要。所以,我们每一个家庭重视教育,为教育焦虑也是很正常的。

  教育对于我们国家的作用,对于家庭的作用,我就不多说了。我自己要就这个“文件”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提出的时机,分享一些我本人的一些浅见,以供听众和家长们、教育行业的同行们、学生们去抛砖引玉,通过我的见解能够激起更深层的思考和更好地去理解“意见”,同时去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主动地去配合国家的大政方针,配合时代的发展、呼唤,去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创造更大的发展前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什么对教育如此重视?为什么又对教育的整个方面的事情,这个文件关注得不是那么全面,是教育教改的事情,(关注)德、智、体、美、劳这样一个非常具体的操作,我个人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这个节点就是我们过去得那种教育方式,过去的高考和家庭对教育的认知,我们把它都重视在了应试、分数、升学、就业、收入这样一些事情,都非常短视。其实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从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来讲,具体这些东西不改是不行了,所以国家非常着急。

  大家知道,素质教育实际上已经提倡了很久了,但是我们现行阶段的各种教育机构,甚至于是我们的传统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虽然是提倡,但是其实还是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我们还是在应试的分数的道路上面走得太远,我们太依赖于这样一个模式,我们这个体制的关系也有,我们家庭、社会的集体意识的惯性也有。所以,我们各种各样的,比如说“剧场效应”也罢,我们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还有霸道的学校,他们总是在学生的教育当中不太能回归到本质去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任,对孩子们的发展负责任,所以,(就)这一点,中央出这个文件是非常及时的。

  中央出这个文件,它的切入点在哪里呢?它的切入点,我觉得它是非常明确的。它的切入点是要引导我们的教育回归到固本求真的本质。其实教育的作用,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一个孩子、对于一个社会来讲,都是要能够帮助他们谋求一个更好的自主发展的未来,国家也需要有好的未来,个人和企业、家族都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未来。所以,接受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今天背一点知识点、考点,明天去刷卷子、做考题,然后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分数,后天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升学,升到所谓的重点中学或者是说大家公认的一个质量好的学校继续刷题。

  所以说对于这样的一个教育生态来讲,真的是家长已经深恶痛绝,国家对这个事情也看不下去,我们的老师们也很难忍受,我们的孩子也基本上对这个事情也是厌烦到极致,老师对这样的事情也非常得无奈,无法改变。但是很多的一些教育机构、学校,也包括一些重点学校,他们都在这个里头甚至于在这个上面有点身不由己或者是乐此不疲,他们通过掐尖、超前学习、占坑,选拔学生这样的方式,既逼着家长到培训机构去补课,也逼着家长把好学生交给好学校。

  所以,大家在教育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的追求其实就没有了机会,大家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发展和提升的教育本质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一种保护、保障。所以,“意见”对这个事情看得比较透,说得也比较狠,切入点也比较巧,是非常好、非常及时的一个文件。它在教育的本质来讲,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前一段时间我做了一个讲座,是对提升自己的水平做过解读,对于德育为先的事情我这里就不多说了,主要是强调一个孩子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能够担当责任、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敬爱父母,这样的一种状态,这是德育。

  对于智力水平讲,强调的是思维认知水平,是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这一点我上次也提到了,这次我也不多说了。

  至于其它的,像体育、美育、劳动,这些都还是一些在技工的层面,在劳技的层面,还不是核心中的核心。真正核心中的核心,一个方面是德,另外一个方面是智,这两个方面是特别重要的。至于说美育和体育、劳技,这是人的一个基本技能,这些基本技能和基本身体素养,我们只需要关注,我们去保障好就行了。真正我们要提升的东西,真正我们要去充分发挥的东西,就是人品要更加高尚,智力水平要更加有高度、有效率。

  大家对教育改革还是蛮有期待的,在教育改革当中,我们都希望国家的政策能够惠及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能够真正为国家的未来发展,为家庭的未来发展和个人的未来发展,谋求一个很好的方向、局面、效率。

  所以,我们在这里,对义务教育的新政,它到底能不能够起到一些好的作用,把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实践当中已经出现的一些“麻烦”、“弊端”都破除呢?从“文件”本身的内容来讲,它的切入点还是非常好的,它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对于公办教育来讲,它强调全面、均衡的一个发展,强调孩子在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就近上学,平衡的教育。它对公办学校的限制,主要是在于公办学校应该接收周边社区的孩子,不应该有任何掐尖选择、占坑的行为,也不应该强迫孩子们在业余时间接受校外的教育,布置过多的作业,去唯分数,逼着孩子去死记硬背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我觉得政策在这个方面已经下了比较大的力度,应该是能够见到效果的。我也觉得这个效果在三年的时间当中也看到这样的趋势,我认为对公办教育的一种掐尖、疯狂的逼着学生到社会上去补课,家长需要为教育的发展操很多心,家长要参与到很多的教育活动当中去。这个文件出来之后,学校的教师、学校本身逼着家长去让孩子报班,家长去督促孩子做作业,这样一种行为我觉得都应该能得到遏制。就近上学的情况下,选校的政策应该会越来越严,所以选校、掐尖的行为会受到根本性的遏制,我是完全可以破除的。

  对于教育均衡化这件事情,它的作用可能会发挥得还是比较好、比较快的。对于教育当中它能不能够让大家都破除应试的这种特征,破除应试的魔咒,让教育回归本质,这个“意见”当中也强调了,要提升智力水平和改革课堂模式。

  从这个“意见”建议的角度看,切入点还是非常准确的,它的主要切入点是在课堂的阵地和老师、学生的主体互换,让学生成为一个主体,老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不是在培训机构,也不是在家庭里头家长逼着孩子做作业。我觉得这些措施的作用,对于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学习关系来看,应该也能够起到相当好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将来的提前上课,公办学校或者是重点学校搞占坑班的联合考试选拔学生,这些都会受到一些遏制。

  所以,我觉得新政对应试教育和掐尖模式,还有培训机构的这些个操作的常态,提前学,孩子们补课,公办学校和重点学校进行一种联动性的占坑班,这种强迫性地胁迫孩子们补课的方式,都会得到一些有效的遏制。所以,“意见”的切入点还是非常好的,我相信很多过去大家不满意的一些行为,都会得到不同的改善。

  我非常欣赏,中央制定文件的时候,它的发心和切入点都非常好,非常敬佩,我们的政策越来越精准了。

  我特别要强调的一个文件对教育的一个指导作用就是,它有效地阻断了掐尖的教育模式。如果大家不能掐尖的话,尤其是那些重点学校和过去的一些强势,它不能掐尖的话,那我们走均衡发展的道路,这样就能够激活每一个孩子,激活每一个家庭,激活每一个学校,激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他们去用各种各样的创新性的劳动和创新性的实践,去真正提升教育质量,真正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过分掐尖之后,其实学生的成绩主要就取决于生源的优劣。生源好的情况下,其实学校的教育理念好不好,老师好不好都不太重要,学生肯定会有好成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实践的动力了。

  所以把掐尖的这种可能性排除了之后,我们各种创新性的教育实践和各个教育机构、各个老师的作用、各个学校校长们的作用动力就能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大家齐心协力地去想怎么样来改革我们的教育,怎么样提高我们的教育效率,怎么样提升我们各种核心素养的教育水平。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我对文件施策的精准性特别认可,也是特别地看好和相信。

  把政策的有些方面做了一个解读之后,我想回归到我们大家可能特别感兴趣的文件当中,它提到了教学课堂为主阵地,学生为被教育的主体,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自主性、自觉性和各种各样的一些自身的天分优势,形成一个多元的智能体系、多元发展体系,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他自己的专长、爱好,去发展自己,让每个学生的潜能、潜力都发挥出来,这一点在“文件”当中体现出来一种良苦用心。这些方面的内容在今天的主讲内容当中多包含一点。

  中共中央的文件当中以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教育教学的一些改革的措施的角度,它提到了很多的一些措施,其实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些措施都跟我们康福教育、凯博 教育过去的实践一致,也跟我本人当老师之后,当博士生导师之后所秉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一些方法也非常高度一致,所以我也感觉非常欣慰,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个文件也相当于肯定了我过去的一些做法的正确性,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去分享我们过去到底是怎么做的。

  过去我们在学生的素质培养当中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把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重点是叫“身心灵全面发展”的逻辑来看。“身”就是指的身体,身体的培养靠体育,也靠艺术,也靠美育样一些东西进行培养,也靠劳动(培养)。所以,身体的感统系统,身体的灵活系统,它最后触及到大脑,大脑能够反馈回来对身体作用,就是心灵手巧,是很重要的训练我们各种基本技能的一种方法,我不多说,这是“身”。

  “心”指的是心智。一方面指的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心脏的思维活动。我在这里特别想强调一下我们说的“心智模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心智模式指的是心灵和大脑的一个思维方式、思维体系。我在这里多说几句。

  我们在办学当中,我们已经通过十多年的办学,已经打磨出来一个非常科学、超前的,而且在教学当中质量也非常好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系统,这个教学系统,我们把它分成三个层面的教育,一个是学生的价值思维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决策。

  对于正确的价值观系统,核心主要是向善利他,用八个字来表达就是“生而向善,行必利他”的价值观系统。用这个价值观系统来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的话,应该凡是对社会发展有利、对他人有利、对国家有利、对民族有利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多做,应该常常做。但是我们不是说我们在生命当中的某一时刻做,其实是只要我们活着就应该做,所以叫“生而向善”。

  每一个行动都应该有利他性,我们不是某一个行动利他,而另外一个行动不利他,其实应该是每个行动都有利他性,利他、利己,以利他为上,以利己为下,争取做到利他利己的相互结合,既利他,同时也利己,最后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我们对德育的一种考量。

  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件事情思考的时候,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做,我们需要用价值思维来判断,看看它做对别人、对社会、对未来有没有好处。结果有,我们就应该去做。如果它的好处、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我们就应该优先做。所以,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匹配、最大化,是价值思维的核心。最大化的话就是要在选择利他性的时候,我们要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手段、更好的信息的整合去利他,所以就把价值最大化了。

  在价值最大化的这种思维当中,我们围绕我们的价值,需要把效率提高,我们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在方向正确之后,在价值把握之后,我们怎么样提升我们的心智水平。

  中共中央提出叫“提升智力水平”,其实就是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一种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最后我们达成一种科学的思维、高效地去创新的这么一种总体的能力。未来的社会是一种创新创造性人才的社会,没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其实很难有未来,很难有工作,很难有发展,很难有幸福的生活。所以,在这一方面,中共中央把这个也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把提升智力水平放在第二重要的位置,第一是德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待会儿就智育部分还要再仔细跟大家讨论一下。

  另一方面,我们学校的战略是怎么样让学生在美育、体育和劳技方面有所发展,其实我们把“艺”放在前面,叫艺体攻专,这样的一个方式,艺术跟体育相结合,劳技跟专项的一种工匠精神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他们修炼的一种方向性和高端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的话,我们的辅助系统其实跟中央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也很相似,只不过我们把它叫做美育、体育、劳技放在了一起,艺体攻专的系统、模式。

  按照这三个系统来考量的话,我们的价值思维系统,学生的德育靠什么来落实呢?其实我们的德育系统是靠三个体系来落实的。

  第一个,我们有班主任的管理体系。学生是有班级建制的,我们没有简单地照搬西方的走班制度,其实我们实现的是有限调班制度。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一个稳定的班级里,待的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在班级的管理之下,班主任管理之下,一个班集体的常态的一种互助互帮的行为之下,他有一个稳定的班级,他的德育好开展。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去用西方的走班制来解决问题,简单的走班制让学生失去了一个班级的向心力,也失去了班主任对学生的一个全面了解。所以,这个对于德育为先的体系来讲,其实落实起来不容易。

  另外,我们为了强调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导师跟专业相结合,我们又提出了导师制度。在班主任之外还有导师,这个导师主要是以学科的方向为主导,让学生选导师,但是又超越学科。导师既是学生喜欢的学生的老师,同时又是学生跟老师交流心理活动、交流他的经验、建立朋友平等关系的一个主体,这样的话学生跟老师的关系很平等、很健康。

  当然这个是导师的体系,导师以学科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事业发展、未来的生涯发展为核心,但是同时他又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还有学生跟同学之间的关系,跟学校之间的关系这些事情。

  第三个方面,我们在这个之外,当学生有些特殊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有心理专家,在心理咨询室跟学生一起,对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专业性的优化,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按照三位一体的方式来关注学生的德育培养体系,让学生能够心理健康、价值观正确、动力十足,去围绕着自己的未来去发展、建构。

  我今天的重点主要是要讨论“科学思维体系的培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建模高效能力的培养体系”,我们主要是在课堂内为主的一个教学模式。其实我们学校的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科,尤其是文化课,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这些课程,我们都是按照我们以知识为载体,利用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认知能力,建立他的基本的核心知识体系,建立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帮助这个思维习惯继续提升,养成一个科学的思维模式,最后解决科学问题。

  如果学生的思维非常科学的话,他就应该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具备认知思维规律的能力,具备应用思维规律去发现我们社会的重大问题,我们这个企业的重大问题,包括自己的一些重大缺陷,去不断地改进、提升,发现自然规律的问题,就要通过自然规律的发现,去引导自然规律的应用,建构一种科技,去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个我把它叫做科学思维建模高效的一种教育教学体系。这个教育体系当中的核心其实是科学思维、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这个科学实践之后还要有科学应用,实际上分成两部分来讲,一个是学生应该具备科学发展能力,同时又要具备发现科学规律之后变成工程应用的能力。

  这样的一种科学素养的培养体系和科学思维的一个体系,它就能够保证学生把学科核心知识掌握、运用,同时能够以归零的心态发现科学规律,再去体会前人、科学家们是怎么样发现科学规律的同时又辅之运用的。通过这个过程,把已知的知识当成未知,去探索、去发现、去建构、去模仿、去创新创造的一种能力,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科学发现能力”,以科学家过去的成果、过去的规律、过去自然的现象去发展我们的思维,建立创新能力。

  这个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是具体来深究的话,我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这样的一个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备课准备的时候,和课堂抄课的时候,应该运用哪些原则呢?我这里提出7个原则:

  1。原理性知识、概念知识优先原则,叫第一原理。

  2。学生先前的认知、先前的知识,他要为我们学习新知识发挥作用。叫先前知识原则。

  3。我们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要关注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不科学,能不能改进,如何改进?

  这个叫做“元认知”,我们对于学生“元认知”的提升其实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当中的核心,虽然是第三点,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它跟原理性、科学性概念性知识优先的原则放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智力提升的核心体系。

  其它的原则当中就有学习者差异、动机、情景学习和学习共同体这样一些原则,在教学当中我们因材施教,我们不断地激发学生有自己自主发展的一个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动机,我们把科学知识从实践当中抽象出来,回到实践当中去应用,这样的一种能力叫情景性学习。

  另外,我们建立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和师师互助的一个学习共同体,跟社会、跟其它的同学、跟国外的同学、跟老师,老师跟老师之间互动,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来提升我们的探究能力,这是我们教学原则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流程来讲,我们要有一个“设疑自谈、置疑互探、展示演练、建模拓展”。

  这是在课堂环节当中我们去怎么样落实提升学生智力的一些原则。总而言之一句话,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探究的过程,然后把科学规律发现之后,利用科学规律去变成是科学技术,在工程当中、在生活当中应用的流程,去解决问题。

  最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跟大家说一句,在课堂上面其实我们的传统课堂还是有很多的毛病,这些毛病,我这里提出了6个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克服传统课堂的毛病。再花一点点时间,简单地介绍一下。

  课堂毛病:

  1。我们常常喜欢用老师的满堂灌、学生的满堂听来教学,这个应该颠覆过来,应该是老师少讲、学生多讲,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是一个转变、一个颠覆。

  2。我们在知识的学习上过多地关注,而忽视了学生和心智和能力的培养,要颠覆过来,知识是载体,不是目的,心智的发展是目的。这是第二个颠覆。

  3。我们把注重结果的学习方式变成是一个注重过程的学习方式,这是三个颠覆。

  我们在学生记忆背诵这样一个简单的思维劳动当中,我们把它提升,提升为一个高级的思维劳动,是一个批判性思维劳动训练,创新思维劳动训练,这样一种颠覆,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会从低级思维跳到高级思维当中去,这也是非常好的教学转变。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太能够过细地跟大家去交流了,我对教学改革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家长们、希望听众们如果有兴趣的话,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讲解、继续跟大家分享。

  总而言之一句话,义务教育改革为中高考的改革埋下了伏笔,它为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提供了方向,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的从业者都应该把提升学生智力水平、提升学生道德价值水平、提升学生身体素养、提升学生实践的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把提升学生的分数,拿到文凭作为目标。

  我们的介绍部分就到这里为止,下面接受听众的提问,接受家长们的提问。我希望大家有更好的问题来共同探讨。

  (提问部分)

  刘煜炎:谢谢大家的提问,刚才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出台之后,今后的择校是不是就会失效了?家长们应该怎么样为孩子规划。

  我们大家知道择校是家长们喜欢做的事情,其实也应该择校。怎么说呢?古代还有“孟母三迁”,看到学生和教师环境不好的时候,孟母都知道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但她自己本人因为教不了孩子,如果教得了就不用上学了,所以就需要找一个好的学校,找一群好的老师去教育这个孩子。但是因为对一个国家来讲不一样,国家是不能够容许大家过度择校,因为那样择校的话,会对国家的教育生态产生破坏。

  我的体会就是,国家是一定要尽量地想办法实现教育均衡,让各个教育机构、各位老师、各个校长、各个教育家的作用发挥出来,否则的话我们大家都会只想着去掐尖找好学生,不去研究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所以国家应该是想办法抑制择校的。但是因为我也是家长,我觉得从家长的角度讲,应该还是要想办法为孩子的教育早做规划、早做安排,有效地去选择正确的学校,去帮助孩子们去发展。但是在公办学校禁止掐尖择校的过程当中实现就近上学的情况下,如果你要择校的话,我认为今后应该是择私立学校。

  择校肯定会失效,但是家长的择校行为,应该只要他不是选择上公办学校,是选择上私立学校的话,他的择校还是可以想办法去完成的,这个政策并没有限制我们那些优秀的有觉悟的家长为孩子们去规划今后的教育道路、规划他的成才道路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够这样来进行规划的话,其实我们说的“攻专精神”,我们说的一生成为一个行业的工匠就无法实现。所以,我们还是要有办法从小就能够安排孩子们和理解孩子们的专长,希望他沿着一个专长去持续地发展,我们把他培养成丁俊晖,培养成姚明,培养成著名的木匠鲁班都是可以的。所以说家长的规划是不能够去掉的。

  所以,家长们在公办教育均衡化的条件下,应该想办法过多地去早早地关注民办学校的发展,看看哪些民办学校是优秀的,哪些民办学校的教育理念跟您是一致的,跟孩子的发展是一致的,早早地布局,安排孩子一种稳定的、能够受到您的控制的一个教育教学环节,去发展孩子。

  有一些公办学校,它还是重点中学、重点学校,它还是有一定的掐尖的权力,不会马上消失。所以,会得有个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消失。但是我们国家又强调把重点学校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学校,学校不能推荐学生上学,这样重点中学里也逐渐实现均衡化。均衡化之后,如果是一个普通生和一个优秀学生在一起接受教育,有没有利弊?我觉得利弊还是很明确的,我接下来再认真解释一下。

  如果我们实现了教育已经改革了,这个老师和这个学校的校长已经把整个学校的教育模式调整为是一个学生自主、老师助力的一个教学方式的话,同一个班级有优秀生,又有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其实是一个优势,这样的话,优秀生可以帮助差生,差生可以向优秀生学习,逐渐地趋同、趋平,对优秀生和差生都有好处。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改革不到位,我们还是满堂灌的话,这个情况下,我们的老师就不知道到底要面对优秀生讲授,还是要面对差的学生进行讲授。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就导致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又听不懂的状态,所以就要实行分层教学、走班上课。

  如果一个学校它在这样的一个体制下面,它又实行分层走班的话,其实您的孩子,就算是到了重点中学,到了一个掐尖的学校,如果他们实行的是分层教学、走班上课的话,其实您的孩子享受的教育还不是一个优质的教育资源,等同于基本上还是跟学习进度比较慢、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一起上学,顶多是您的孩子换了一个教室而已,换到一个有名的学校,跟差生一起坐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所以,在分层走班上课的模式下面,公办学校和重点中学他们的掐尖的模式掐出来的学生,一定会把他分在不同的层次里进行教学,这样的学校差生没有优势。其实应该是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的班级安排,差生和优生都在一起,他们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这样一种学习氛围才比较好,优秀的学生在他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外,他多承担一些,给差生讲解,如果他能够愿意这样做的话,其实他自己的提高也是蛮快的,教学相长。以教学的角度,旁边邻座的差生辅导的角度去学习知识,比他简单地接受老师的知识,记下来、背下来去面对考试答标准答案要有意义得多了。所以,差生和好生在一个班级的情况,对优秀学生其实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和平台。

  如果我们是讲课,我们是满堂灌,那么优秀学生放在一起的话,他都是面对老师,老师讲,他听课,其实优秀学生放在一起也没有什么优势,因为他没有很多时间实现优秀生跟优秀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置疑、对抗,如果没有思想碰撞、置疑、对抗,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放在一起也没有太大区别,他等于还是在听从一个老师讲课,跟差生听老师讲课也没什么区别,顶多也就是他自己的觉悟比较高,一听就懂、一听就明白,所以他也不需要去讨论置疑。这样的理解只是在一个知识的基本理解层面和一个基本的解题应用层面,对于认知水平的提高,对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对于创新和批判思考的激发,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按照掐尖走班上课来做,应该没有什么好处。

  我的基本观点就是,我认为班级里头有两三个层次的学生一起学习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其实这个实践,对于蒙台梭利教育来讲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了,混班上课、混龄上课,认知程度不同的同学一起上课,其实形成一个家庭式的生态,对于学生的成长其实很有好处。所以,分层走班不见得是一个好的模式,应该是分科走班,不应该是分层走班。

  家长有一个问题说,我们如果是凯博和康福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教育,是不是有有关的课程专门来提升思维?

  其实思维不是我们大家所理解的,说我们就不要学其它学科知识,我们就专门开一门课,天天来学习怎么思维、怎么思考。思维是有普通性的思维,再加上一些专业性思维。我刚才说的价值思维或者是科学思维,在科学思维当中有学科思维,所以它是不同层面的一种思维,这些思维我们需要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我们的学科知识,我们过去的圣贤和科学家们所发现的一些科学规律和科学技术,那些技术的一种应用,我们能够通过它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相反,我们总在这里空谈思维,反复地讲批判思考的操作流程,恰恰相反是不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所以说需要一个载体。最好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载体是什么呢?是数学和物理,这两个学科,数学既培养学生符号性的、逻辑性的思维能力、定量思维能力。同时它又通过物理培养学生从生活当中抽象出真理,再由得到的这个真理、科学规律,再反过去应用于生活实践,去改善我们的生活,解决我们的一些疾病、科学问题和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所以,脱离这些学科知识来空谈思维,有时候也是不好的。

  学生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有了一定年龄之后,专门去跟他们来去体会、理解思维规律这样的事情,在学科之中去有意地提醒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性地创造思维方式,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也应该把思维的教育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要让每一个老师都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所有的学科,你千教万教的老师,都应该聚焦在思维上面进行教育。思维教育当中最核心的教育其实应该是思辨性的、批判性的教育,从而达成一个创造性的能力。

  还有一个家长提出来怎么样培养我们家孩子的创新能力。其实创新能力怎么来去培养呢?我们在建立了批判性思考能力之后,创新是比较容易的。所谓的创新就是在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之后,如何把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这个叫做“自我创新”。它不需要我们从零开始,需要我们去借鉴,需要我们去通过阅读,通过交流,通过与别人去分享,通过向别人求救、问问题、质疑,通过我们跟别人的辩论,这样就可以把别人优秀的思想、优秀的方法、优秀的科学知识借鉴过来,变成自己的。所以说这样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批判性思考的一个重大好处,学生把别人的东西整合成自己的。

  批判性思考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在别人的经验当中,别人发现的规律当中,我们去发现它的一些缺点,它的思维的缺点和它知识的一些缺点,不系统的一些方法。我们发现这个缺点之后,我们去跟对方进行讨论、进行研究,指出来,去跟他一起共同提升,或者是我们自己把它给提升了。这就是一个创新。这个创新如果社会上没有这样的一些个改进,对我们来讲,对社会来讲,就是一个全面的创新,就是一个社会的创新。所以,他就能够通过对别人的缺点的改进,实现创新。

  还有一种创新就是对别人优点的一种改进,提高他的效率,转变他的工作方法,彻底地颠覆他的方法,目的是一样的,我们达成目的的方法改变了,这也是创新。

  其实创新就是很简单,就是说我们能够把社会上的重大需求、重大麻烦、重大痛点、重大问题解决掉,就是创新。把我们过去已经用的很好的方法能够继续向前推进、提升,用一个更简单的、更简便的、更高效的、更节省力的方法去实现,这也是一种创新,所以创新就是求异。但不是为了求异而求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效率,更好的能源的节省,时间的节省去创新,这样就有的意义。所以,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的进步,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

  通过刚才家长的提问,我觉得创新能力大概大家也能够理解了。当然我说得有点简单,实际上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是需要长期训练的,在生活当中、在学习当中、在不同的学科当中,反复地按照我刚才说的那个方式去提升,最终就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最后实现一种非常联动的创新,对任何一个问题我们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任何一个问题我们都能发现它的缺点,提出自己可能改进的方向,经过执着的追求,如果我们喜欢,我们愿意投身这个事业,我们就能发现改进的方法。

  家长们、听众们今天的问题就到此为止了,我跟大家说一下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素养、价值追求和优秀的做事的能力,就是科学思维、科学实践的能力。如果具备这两个能力,把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助人向善的目标。如果我们有发心,我们想要去优秀,我们想要去帮助社会解决问题,但我们却没有这个能力,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如果我们想救死扶伤,但我们却没有救死扶伤的能力,我们还以为有,我们用错了药,做错了事情,我们就可能把一个人的生命给耽误了。所以,我们同时提高我们的人格品质、道德水平、向善利他的这种价值取向的水平,同时又提升我们的科学思维、科协实践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才能真正达成我们所希望的善良、我们所希望的助人,否则的话没有能力实现,我们都是一句空话。面对未来的智能社会,面对未来的人机互动,面对未来机器人、机器智能对人类工作的一种挑战,我们人类必须要向更高级的劳动、更深层次的思维、更创新的一种未来去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未来。

  今天我跟大家的这个讲座就到此为止,感谢听众们、感谢新浪教育频道、感谢小助手们为讲座作出的一些努力,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结束)

想让娃出国留学,国际学校怎么选?新浪国际学校家长群了解一下!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