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义务教育新政 家长该关注哪些关键点?

专家解读义务教育新政 家长该关注哪些关键点?
2019年08月12日 15:37 新浪教育

  参与者:

  刘煜炎 (特邀嘉宾)

  剑桥大学博士、康福教育集团董事长、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

  苏兴(特邀嘉宾)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汇贤学校校长

  刘雷 (嘉宾主持 )

  教育自媒体《家有国际娃》主编

 文章配图  文章配图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新浪教育的《国际教育大咖说》栏目,我是本期节目的特约嘉宾主持,《家有国际娃》的主编刘雷。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通知,这个通知里有很多家长们关心的新观点、新政策。对于这些观点和政策,大家应该怎样认识?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到场给大家进行一些解读。坐在我右边的这位嘉宾,大家都很熟悉了,那就是康福教育集团董事长,著名的剑桥大学博士,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刘煜炎刘老师。

  刘煜炎:主持人好,嘉宾们好,新浪的观众们好。

  主持人:另一位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研究院的院长、北京汇贤学校的校长苏兴苏老师。

  苏兴: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二位嘉宾到场。我们看到这个意见通知的发布规格很高,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发布的,里面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它背后有什么原因和想法呢?

  刘煜炎:关于教育,大家都知道教育是一个家庭,它的家族传承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个人他能够在未来社会发挥自己的能量,成就自己的事业,获得家庭幸福的一个根本。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它能够在未来的竞争当中,能够跟其它的民族、其它的国家具有比较好的竞争力,去发展这个国家,富强这个国家,这样的一个基础。所以说教育的根本,它其实就是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要给中华民族,给每个家庭,给每一个我们的后代,都要注入一些鲜活的能量和核心的素养,通过这些核心素养,将来能够帮助他们、支持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当中去发展、去成就、去幸福。所以说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做错了,就等于把家庭、社会、企业、民族都毁了。教育做对了,就把家庭、社会、民族都向更高的、更好的角度推进了。所以,中共中央出这个文件,它是很有战略意义的,同时也说明了中共中央跟国务院对我们过去的教育做了很深刻的反思,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节点。就像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也到了一个转型的节点,通过改革开放40年之后,我们可能需要再重新提升我们的社会形态、教育模式和企业的经营方向。所以说对于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不光是教育部在琢磨这个事,它把它上升到一个国家战略的角度来发展,来考虑。我也是共产党员,就很操心,早就也很操心,国务院也很关注,大家一起来共同站在教育部的高度,站在全国国家战略的高度、未来的高度去制定这么一个意见和政策。

  所以,它虽然是这么高的高度,我认真读了很多遍“意见”的根本内容,发现虽然是站在国家发展未来的民族兴旺的高度来做教育的建议,但是所做的这些政策调整招招都是切中我们国家教育过去经验的发扬光大,同时也是在整治过去教育失误和弊端的一些个现象、一些乱象,要拨乱反正。同时又把我们引到了一个正确的,就是培养孩子素质的,回归教育本质的,做真教育的,为未来的智能时代培养人才,为我们社会主义的事业传承,去做教育上的一个变革。所以,这个文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主持人:谢谢刘博士。素质教育这个话题很大,二位嘉宾认为素质教育包括哪些方面呢?

  苏兴:素质教育,首先我们这个政策也非常明确地说要以德育为基础,道德的教育。

  第二就是我们经常说了很多年的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的教育,都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除了这些素质教育,我们说这五方面之外,还有文化的教育,包含一个人生命,他对自我的一种反思的一种教育,都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不仅仅是学科教育。

  主持人:但是我看到这部“指导意见”里面并没有提到中高考,中高考如果不动的话,素质教育这次还能落实吗?

  刘煜炎:对于中高考来讲的话,中高考实际上是对教育质量的一个检测,一个评估。所以,中考的话应该不能够把它理解为对教育的本质、目的。考试不是目的,其实培养人是目的。所以说考试的结果应该是着力去想对人的素质的提高进行一个度量。所以,中考其实不是目的,我们站在长远的角度想,不能把中考当作我们教育改革的目标。高考更不是,因为高考不是义务教育的范畴,这次文件的规定是要对义务教育进行一个整改、提升。高考是为学生基于大学,进行一种素养的分流,就是说你喜欢艺术的去学艺术,喜欢科学的去学科学,就是一个叫多元发展,人人都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发展的一个分流。所以,国家在高考的改革当中,他们已经做了一个单独的高考改革的方案。高考改革方案就是3+3那个方案,是吧,现在又调整了一下,变成学生必须要考三科,考数学、语文、英语三科。三科之后是两科当中选一科,就是历史跟物理各选一科。后面是四科当中,地理、政治、物理和化学各选两科,是吧?这样的一种方式。所以说在高考的安排上面,它已经强调了多元出口、多元发展、专业发展、职业发展,终身工匠精神角度的培养,所以它已经在另外一个文件里其实已经安排了,所以不在这个义务教育的文件里说了。但是义务教育的终点是中考,其实也没有提中考的事,就说明中考在我们的义务教育结束之后的过程当中,大家根本就不能把中考,也不应该把中考当成是一个重要的事情。所以,很有可能,我猜测就是到“意见”落实执行之后,若干年过后,其实中学,就是初中升高中,它应该不是靠中考来选拔,应该是靠各个学校,通过他们对他的素质评价,一个直接对接,直接就去分流,不需要通过中考来进行成绩分流。我个人推测是后面的一个导向,去掉中考的重要性,让大家都回归义务教育本质,不要去面对那个中考来准备学生,今后上学的话,小学、初中都是就近上学、均衡发展,教育资源都向学区进行分配。其实高考的指标,就是高中生的指标,今后也会是指标到学、指标到校、到区,这样的话,等于中考这种选拔高中的选择性,慢慢我估计也会降低,也会削弱,最终是逐渐推向每一个学校其实都向着这个学校的特长去发展,每个学校都是好学校,但是不见得都是全面的学校。我觉得这可能是中央或者是国务院跟中央一起想到了一个,就是对未来学科发展和个人发展的一个总体的规划,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发挥他的长板,不要在那个短板上去拼人家的长板,这样搞得好像谁都失败。如果每个人都发挥他的长板,而且如果能够去更早地在幼儿、小学、初中阶段去培养自己的长板的话,那我们每个人都会是成功者,因为社会多元分工,分工越来越细,智能化,机器跟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人如果不长期地去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那么他未来在大学里学完之后,他想要,一个是他考不上大学。第二,他考完大学学完之后,他也没有太多的素养和能力。所以,他对未来智能社会的挑战,他是非常抓狂的,非常焦虑而不能胜任的。

  所以,中央不强调,本来义务教育中考是作为一个评价体系,但恰恰它就坚决没有提到这个,强调的是提升自己的水平,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思维规律、思维习惯,同时也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信号,就告诉这些办学实践者们、老师们,就是把打造学生的智力水平放在首位,放在重要的地位,比德育稍微次要一点的重要位置。但是智力的提高,没有必要面对分数,也没有必要面对中考,一定要面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但同时也规定了智力的提高,这个智力不是泛泛的智力,是指他们的思维水平、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发现规律或掌握认知规律的这样一种水平,这才是我们所说的智力,而不是高考、中考的分数。

  主持人:就这个文件,也为未来的中高考改革埋下了伏笔,由通过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重量和比重,来彻底改造我们的教育的体系。我看到素质教育我们喊了很多年,三十、四十年,但是内容没有什么改变。我们这次中央发布了意见之后,我们学校怎样把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呢?

  苏兴:首先,这次的意见,这个意见是有政策的保障的。刚才主持人的问题,在中考这个选拔机制上,本次“意见”的第17条是有调整的。那么基于这个政策执行方面的调整,可以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落实,这是第一,从政策层面来说。

  第二,政策本身对于素质教育,它有多方面监管的保障,包括教师团队的素养、师德的教育,包括教学管理水平,“意见”里面都有明确的体现。

  基于教学、管理,基于整个教育体制的监督、完善,制度的完善是能更加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的。对于我们办学者,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当然是要紧扣稳健,这是第一。

  第二,素质教育本来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我们很多家长对于教育的观察特别得短视,只看到目前短时间的分数,只看到考到哪一个学校。但是从长远发展来说,国家这种文件,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比如说思维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它都有根本的帮助。也有很多家长对于我们学校的选择,是因为我们照顾到了孩子综合的素养。所以,在实施上我们就会在这些防线加大力度地培养。比如说在学科建设上,这个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艺术教育等等等等。

  主持人:二位专家认为这一次中央的意见,学校和家长会满意吗?会支持吗?历届有很多政策大家都没有什么获得感,而且改完了反而负担会更重。

  刘煜炎: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是一个真正理解教育、观察过教育的家长,他一定会支持的。因为这次教育的改革,它针对的是孩子这个生命的本质,他是从教育的核心去改革的。如果说这种意见实施的力度比较大,那么实施得比较全面、完整,对整个社会、对整个国家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刚才讲的第一点,我特别得赞同,就是站在国家的层面来考虑问题。家长考虑问题,如果机制相对比较公平,对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是总是素养,没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只要真正能理解这个政策背后的意义。

  主持人:这次政策里提到有几点大家比较关注的,首先是公、民同招,然后还有摇号入学。二位觉得这个政策会对学校整个教育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刘煜炎:其实我们过去的教育实践,家长们来看,好像是走进了几个误区。一个就是我们的各个学校,尤其是优质学校,他们之所以优质的原因,往往家长们不认可,不是说因为它的教学方法优秀,教师队伍投入,教学质量很好的原因,不是说它把一个平平凡凡的学生能培养成优秀学生,而是他们这个入口卡得很严,什么蹲坑班、占位班,跟民办的培训机构合伙联招班,他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干什么?要提前去发现、寻找优秀学生,然后把优秀学生拉到自己学校去,占自己的学位。然后到三年过后,在中考的时候,我的学生很优秀,或者是我们再把中考完了之后,中考的分数,我把分数提的很高,我招565分、563分、561分的,我先把优秀学生给签过来,签过来之后我们再去培养他的质量,等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清华、北大(录)的比例很高。你都把全北京市的最优秀的学生都已经通过中考分数选拔到你的学校里了,你不优秀谁优秀?当然是你优秀。但是你会发现,尽管是这些高分都被前两三位的优秀学校选走了,但是他们学校走的来讲,并没有把985、211、清北的名额全部占完,换句话说这些选进去的学生还有考不上985、211、清北好学校的学生。别的学校虽然拿到了低分的学生,可是他们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20%、30%是由他们把这些学生送到清华、北大和985、211,这说明就是你掐了尖,最后你还是有一半或者是一多半的学生,最终他也考不到985、211,别的学校拿了一个差的学生,把这个好的教育机构弄出来,把他送到好学校去了。所以说,这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对于家长来讲,他不能够进顶尖的,大家通过电脑派位,谁先招、谁后招,这样的顶尖学校它也抓狂,因为他觉得你是一个优质教育资源。他进了之后也抓狂,因为进了之后也不能保证他将来就一定是清北、985、211这样的学生,所以他两个都很难受。就是进去了发现,我们的孩子进去了要不是前几名怎么办,重点中学的后几名,是不是还是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后一半也考不上。所以说,他进去了也抓狂,不进去也抓狂。他又希望能考进这样的好学校去,但是他又发现这里有580分的学生、570分的学生,我们孩子只有559分,我通过关系我把他弄进去,是不是他一直都垫底。如果他一直都垫底的话,到了北京市的一些特别顶尖的重点中学之后他还是会考不上好大学,是吧,所以他很纠结,但是他又不敢放弃这样的机会。所以说这样就导致因为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录取分数高的学校去,所以一些差一点的学校也拼命地去掐尖抢学生,希望提高招生的中考的分数,这样它就会掐尖,鼓励大家都去掐尖,不是着力去研究教学方法。

  而家长的话,又对上学之后的获得感也不高,对优质学校也有各种各样的反感,因为优质学校拿到学生之后,因为还存在考不上重点学校的学生,所以他也就逼着学生继续再好好学习,就把学校搞成了一个,尽管我掐了尖,我还得是应试主义的学校,为什么?因为我一不小心也会被后来的学校给超越。所以最后大家都是应试主义,就出现两个缺项,第一就是掐尖,都拼命掐尖,都希望把最好的学生弄到自己锅里来。第二,应试主义,就是都在招到好学生之后,还逼着孩子拼命学习,刷题,拼命学习、刷题,逼着他们到校外补课。

  所以,过去的实践就走向这么一个怪象、乱象。对于差的学校,中等偏上的学校还有点努力,我们再往上进步。对于中等学校和中等偏下的学校,就完全没有进步的动力,因为好学生都拿走了,我招的就是中考400多分的学生,我能教出什么样子呢?反正我怎么教也是无名,也不上榜,我就这么混呗,我研究教改有什么用?我抓师资质量有什么用?我改变课程有什么用?都没有用,他就没有进步的动力。所以这样的话,教育整个的生态就剩下一潭死水,吵吵嚷嚷干的事全都不是正确的事。这个大家理解吗?我们就成为一潭死水,叫阶层固化、模式固化,然后学校就把精力都放在了掐尖子上面,在逼着学生刷题上面,逼着学生在做课外辅导班上面,就没有去研究自己独特的创新优势、独特的办学特色。所以我觉得中央应该是看到这个现象,然后就重拳出击,还不是由教育部,因为由教育部的话容易存在既得利益者。局内人他管,都是“这是我的亲爹,这是我的亲妈,这是我的亲儿子,这是我的亲女儿”,所以他就都下不了手。所以,中共中央来出手,中共中央、国务院来出手,不是教育部出文件,很有意思,它容易打破现有的教育格局,现有的利益格局,来拨乱反正。这是我觉得它出这个政策,我认真读了好多遍,站位很高,又非常简单,而且又非常接地气,操作的手段又非常得具体,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件,有点像邓小平当时说的改革开放,很简单地来整治中国当时经济的复苏,发展中国经济,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国。

  所以,我对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搞的这个文件,我通过研究了之后,觉得非常开心,也非常兴奋。如果这样坚持下去的话,我们国家的教育就走上正轨了。所以,满怀期待,想看到政府一些具体的落实。

  主持人:我看了摇号入学这个家长很关心,之前是什么买学区房,甚至有些家长提到拼爹这个概念,现在有家长开玩笑说,现在入学靠天命。入学靠摇号,摇号真的公平吗?背后会不会出现一些其它的问题?

  苏兴:至少从政策的文件上来看,它是相对公平的。那么这个摇号,它能保证教育资源还有学生资源相对比较均衡。如果说家长不能够通过你的学区房来决定你的孩子、你的入学的一个最终的命运的话,那么势必很多学校也不能完全以分数、以学习成绩为导向。这就给真正的素质教育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和可行性,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文件它的核心思想、指导思想能够落实。这种思想的落实实际上对每一个,对于大多数学生和家庭来说,有一个根本的好处。因为现在社会的人才他是需要多元化的,即使有很多人考上了好的学校,不一定未来有好的一个人生,也不一定没有考上好学校的,就不能够做出一番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事业来。马云考了三次才考了杭州师范,是吧,俞敏洪考北大也都考了好几次,但并不意味着他不能做出大的事业来。而他们本身内在的素质是很重要的。每一个孩子有可能有综合的素质,但是如果靠学区房,靠派位,只是靠成绩来选择一个学校,认为一个学校就能决定命运的话,这种思维从逻辑上来说是有很大的漏洞的。那么这种导向就使我们社会,刚才刘博士用了一句话,就是一潭死水。一些后边的学校没有一个进步的这种空间,以及没有动力,很多好的学生,我们的判断也只是成绩,这样的话整个社会资源匹配不均衡,然后教育资源导致的整个一个社会的这么一个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特别得欠缺。而我们把这种摇号制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进行平衡之后,背后的社会意义我认为是非常大的,对于中国整体的这种教育改革,对中国整体的提升,包括全面素质的提升,都有很根本的作用,实际上给很多学校更多的空间,比如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比如思维能力,比如他们其它的艺术等等等等,我特别期待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对各个学校来说是有好处,对我们办学者来说,我们更有决心把综合素养的学生培养出来。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民办学生有自己的招生自主,摇号入学这种方式,学校还能招到自己想要的学生吗?比如说我这个学校,我擅长物理,但是我摇号进来的学生通通都是学的文科比较好,特别来到我们学校想学文科专业,这样对学校是不是有挑战,有这方面的影响吗?

  刘煜炎:我觉得应该要知道摇号的本质,摇号制度对于公办学校来讲,一般是叫就近上学,就近排满了,超出了招生计划,才开始摇号。所以说应该说对于公办资源来讲的话,他们的分配已经比较合理了,所以摇号的可能性不是太多,可能会对于一些相对优质的民办学校,可能会出现就是招生报名质量比较差的一个过程,所以需要去摇号。所以说它这个政策出来的好处,就是它对一些家长盲目地追求那些所谓的品牌学校,有一种制衡。它对社会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采取一些盲目的这种品牌宣传,加上疯狂地盲目地去追随它,去瞎报名,有一定的制衡。它同时也对那些个低层次的学校,招不到学生的学校,它也有一种打击。换句话说,学区分配的政策,公民同招的政策,它的执行结果应该是,它把进场办学的这些学校、低水平的学校,通过政策的这种调控,让它们发展得很艰难,自己就退出了。对吧?家长们(选择)去上这个学校也会很小心。所以说它提高了大家办学的门槛,加大了低端办学的淘汰机制。那它的高端学校,均衡他们的一种力量,让他们不要过度地去掐尖,过度地去选拔学生,使得其它学校没有办法去跟它们公平地去竞争质量,公平地进行教育、教改的研发。所以说它实际上更多的导向是说我们大家都来去用心去把教育事业做好,然后给每一个孩子,里头其实有一句话叫,要给每一个孩子正确的多元的发展,而不是给某一部分孩子。所以,它总的特点就是要均衡教育的品质,把低端的去掉,去让教育质量往上走。所以,这个文件不是说叫义务教育是把教育改革和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指导意见嘛?怎么提升的呢?它提升的方法,一个就是告诉你往哪个方向奔,你的目标是什么,质量何为好、何为差,是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发展为好。何为差?何为差就是素质不发展,分数发展了;分数不发展,分数也不发展;分数不发展,分数也不发展,那更差。

  所以,它这里根本就没提到分数,是素质,所以关注的是素质。所以说,所谓的质量好,所谓的素质高,就是指的义务教育质量高,就是指的素质高。素质又分德智体美劳,不是那个分数,不是那个短缺的结果,是未来的发展。

  主持人:未来的发展。

  刘煜炎:就业、家庭幸福、事业、创业、创新、四肢发达,这才是素质。他同时又要提升教育质量,一方面促进现有的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同时还要促进现有的学校当中的低端学校被淘汰出局。所以,家长们看见文件应该要小心,就是在一类规模比较小、刚刚开始办学,然后就是办学的质量,家长吐槽、诟病比较多的那些学校最好别选,它们很快会在这个政策的导向指引之下会活得更艰难,会被退出。同时家长也不要简单地选拔那些顶尖的学校,顶尖的学校受到教育政策的调控,他们可能的教育质量是个假象,因为他们可能靠掐尖过去的学生。当政府限制了掐尖的那个手段之后,可能它的教育质量并不如人意。所以,它引导家长理性消费、理性选择,对选择有特色的、有真实功夫的,真真实实做真教育的那些学校,去跟这些学校共同进步,我觉得这是它的一个真正的本意。所以说它是在推进广谱性的质量提高,而不是某一个学校的质量提高。它同时也加大了淘汰机制,像那些差的学校不能够存在得更好,使得教育质量也提高了。

  主持人:假如我就是家里有一个小朋友,面对入学的家长。我面对这种公民同招和摇号入学的话,我该做哪些准备?我该怎么去面对?

  苏兴:我认为首先要分析自己,比如说你作为一个学生,你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认知和思考。

  主持人:我想让我的孩子去好学校。

  苏兴:好,家长对于孩子的评估基于这种政策要多元、全方面的,因为可能你选择的学校摇号摇不到你,但是你不得不思考,如果摇不到我,我要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这个学校对我个人素质的培养是不是我要择业的方向,是不是符合我孩子的专业特长或者叫思维模式,或者是他本身的一个方向性的选择,符不符合家庭和孩子未来发展方向。当家长有这种全面性的思考和观察判断之后,那么他在选择方面,他就不会完全以一个分数或者是以一个学校的升学率为考评标准,这样的话很多学校自然会做出自己的特色。在素质教育也好,在教学内在的提升上也好,孩子内在的启发、思维创造也好,有可能都会提升,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家长选择学校,他就会不只是看到这一个方面,他可能看到一个整体,看到我孩子本身他的素质,看到我的孩子的未来,这样的话把时间轴拉长了,把这个面,从点扩大到面了,这样的话我认为对社会,对于一个家长来说,是一个启示,这也是我们这个政策,家长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就是不要把眼光只聚焦在学校的选择上,而是要把这种教育回归到它的本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发展。

  苏兴:不只看分数。

  主持人:不只仅仅看分数。

  苏兴:对,不仅仅看分数。

  主持人:在整个中共中央的文件里,我看到了更多的是“教育公平”。但是有很多世界上其它国家,它的教育体制追求的是效率,比如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它很追求精英教育,那么它的教育体制很有效率,所以新加坡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包括诺贝尔获奖者。但是如果说我们做这种教育公平的话,我们经过这样的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不是会牺牲一部分的效率,我们的这个教育体制未来还会更有效率吗?

  刘煜炎:不是,它这个整个的导向,一方面是希望公办教育它追求广谱性的质量水平高,它追求全面素质,每一个学生都不要被落下,因为毕竟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整个国家的根基。所以对于公办学校来讲,它强调均衡,因为均衡之后的话,大家就会有一个竞争的公平性和竞争的有效性,那这个竞争有效性之后,公办学校的办学过程,就会激活公办学校的教学改革力量,就是进步力量。这是一方面。

  第二,它同时也强调,高端学校和特色化学校应该是民办学校去填补的空白。民办学校肯定不可能像公办学校那样进行全面的学科改革和全面的质量建设,因为它全面质量建设成本太高,所以民办学校最终会走向不同的特色,有的学校体育、艺术比较强大,其它的都不差,但是它还是要差一点。有的学校,就是像我办的学校,英语、语文比较好,然后就是数、理、化、生物比较好,其它的计算机比较好,理科比较好,但是其它的比如说地理、政治、历史、人文就可能我们家长们不是太关注,只要次要好就行了。所以,特色就出来了。如果大家每一个学校都把自己的特长做到极致,在那个领域里头都是最好的,那其它领域的质量也不差,也能够中等偏上水平,这样的一种结果来看的话,既保证了平均质量的提升,同时又保证了每一个学校都在它自己的独特领域占据了制高点,这样就等于为国家,从国家的角度看,人才不缺。所以说它这个是在培养一种教育生态,国家的文件,站的高度很高,它等于把整个国家的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生态来培育,通过它这个文件的刺激和引导、规范,形成一个很大的教育生态链,通过教育生态链,使大家,有一片林子可能是松树林,有一片林子可能是桃林,有一片林子是竹林,但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家互相支持、互相支撑,但是没有必要大家都做成为一个千篇一律的学校。如果都按千篇一律的学校来做的话,那最好还是政府去做,民办教育不一定做。

  所以,它这个告诉家长们就是,好学校不仅是一个标准,“好学校”可能这个概念要换,要换成一个叫最适合您的孩子和您这个家庭发展的学校是谁,把最适合于孩子家庭发展的学校找到,让孩子去按照自己的天性,按照我们计划的那个高度去培养,走出我们踏实的、坚实的每一步,达成我们要达到的根本目标,而不出现差错,不是短期地、短视地说我们就供他三年,我们想拿下一个三年。我供他三年拿不到,因为我们为了的是一生的发展,我们可能从幼儿就开始发展,学钢琴、小提琴的,学中医的可能要从幼儿就开始培养,然后到18岁以后还要进大学去接着学,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中医的专家,成为一个艺术的专家,不是仅仅背几篇课文,背几个考点,或者是把几篇基本的教学教材给它背熟了。

  这是一种工匠精神和专业发展精神,特长发展精神,可能在高考的多元选择激发之后,我们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搞定之后,那么各个学校为了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都会走特色发展之路,那相信教改意见之后,十年左右我觉得,十年过后,公办学校也会有很好的一个发展。相反就是民办学校它会找到它自己的一个生存空间,在它的那个领域里头精准培养,精准地适配家长和孩子们的一种需求,它会比公办学校做得会更好,因为它会精准地去适配家长的诉求,对吧,不是盲目地诉求,我们就在这个学区,我们就在这里上学,根据家长、孩子们特需的诉求,有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是牙医,我这个孩子也都想当牙医,所以我们就按照生物学、医学这个相关的方向发展,他可能将来上大学上的是类似的大学,他毕业之后就接班。这样的一种精神,就回归了有专长、有创新、有自己超过同类人的最高水平,这样的国家整体水平才会提高,人的发展就有保障。所以,我觉得只有我们精准地分析了我们的教育诉求、教育需求,和我们去匹配了精准的教育通道,给我们孩子做这样的学校之后,我们的这种诉求才得到精准满足。

  这样的事情我们预计将来在公办学校是很难被满足的,在民办校是容易满足。

  所以说经过这个政策导向之后,民办学校应该出现这样的景象,就是说差的都活不下去,只有那个好的能活下来。所以说经过十年、二十年过后,我觉得应该是今后是民办学校都是做高端学校,做专门的特长式的学校。而公办学校是做普惠式的学校,做均衡式的学校,做质量兜底类的学校。

  这是我对未来的一个预期。所以,将来国家不缺人才,将来整个公民素质都会提高,但是你不要指望公办学校会给你孩子一个特需的一个小草式的、一个个性化的培养,这个很难。

  主持人:这次改革也不是炒大锅饭。

  刘煜炎:对。

  苏兴:就主持人这个问题,刚才我想补充一点,逻辑上是这样的,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学生资源更加均衡,保证了竞争更加公平。

  刘煜炎:对。

  苏兴:这种更加公平的竞争更能更大程度地提升人才的数量和素质。

  刘煜炎:对。

  苏兴:所以这是有利于精英教育,这是第一。

  第二,这个逻辑上来说,精英教育它不等于分数教育,一个艺术家他是不是精英,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他有可能不是名校毕业的,也有可能是杭州师范毕业的,他是不是精英?

  主持人:是。

  苏兴:对吧,所以精英教育并不是高分数的教育,正因为这种教育体制的改革,这次的“意见”它保证了全民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更能保证精英教育的完成,它是这种逻辑。

  刘煜炎:就是有点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是千万匹马都过独木桥,都去拼清北、985、211,不是这么回事。

  主持人:是这样子的。在这个“意见”里还有一点大家很关心的就是义务教育内不要用国外的教材。这一点二位嘉宾有什么想法呢?现在北京或者是全国都有很多开设以出国为导向的国际学校或者是IB学校。这种意见的出台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吗?

  刘煜炎:因为我从事国际教育时间比较久了,我从我的切身体会,跟家长们讲一讲。

  义务教育阶段不准用国外的教材,我觉得这是完全正确的一个决策。因为我自己从事教育,我在刚开始实验国际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开始会盲目地以为西方的教育,尤其是美国的教育可能比中国的好,然后中国的教育可能不如美国。但经过很快的一个实践、一个比较之后,我发现其实在西方的教育当中,在全球的教育当中,我们基础教育去比较的话,我发现中国的基础教育并不算差,其实基础教育当中我们要说优秀的话,可能犹太人做的基础教育蛮优秀,德国人做的基础教育也优秀,可能英国的基础教育很全面,也很优秀。恰恰是美国做的基础教育特别差劲。但是美国的经济很发达,所以就给家长们一个误区,好像美国的基础教育很优秀,这绝对是一个颠覆性的错误,根本就不是优秀,美国的基础教育很差劲。很多人还专门给美国的基础教育写文章,说他们很优秀,因为他们是不学知识很优秀。是错误的。他们国家后来的建设,后来大学过后,博士生过后,有那么多人才,有那么多创新,我认真研究过,到底是他们基础教育优秀呢,还是基础教育不优秀,其实他们的基础教育不优秀。对,为什么后来有那么多人才,有那么好的国家创新呢?实际上美国有一个比较好的叫博士生制度,就是他们在美国读博士的学生,不管是哪个学校,如果导师给予你博士生资格的话,有80%多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额奖学金资助,全额奖学金包括奖学费可以付掉,还包括付你生活费,将来付你工资,就是比平均的老百姓工资高一点的知识分子的工资,但不是教师级别的工资,是一个低水平的(工资),类似于中等收入知识分子的工资,你读博士的时候。

  这样的一个待遇安排,就使得美国有能量、有制度安排去吸引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读本科读得很好的那些优秀分子到美国去做博士研究,所以就把美国推动成了一个世界创新型国家。我做过研究,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0%多都不是他们美国本土培养的本科,是在美国之外培养的本科,到美国去读博士获得的诺贝尔奖,如果把这60%去掉,那其实美国不是最优秀的、最创新的国家。所以,后面的这个博士制度安排,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很创新的国家。但我们很多学者,他没有考虑这个分别,就疯狂地以为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培养了这么多孩子们的创新性。我在美国待了很多的时间,我也接触了美国的中小学学生,我觉得他们的确是胆子大,碰到什么问题都no problem,但是他们一干都觉得干不出来,最后还是走到了文科,如果不是在国外的教育培养的话,美国大多数人愿意干文科,干律师,干社会型工作。所以,这是我的一个认知。

  从学生比较上我也看到,就是美国的高中、初中学的知识很浅、很少,不太重视数理化。我不认为在这个年龄不太重视创新思维的国家,它的国民会有很好的创新意识。所以,的确是美国的体制比较好,它有点像用美元来薅了全世界的羊毛一样,他们又用美元发奖学金,薅了全世界人才的羊毛。它既薅了我们全世界经济的羊毛,又把全世界人才的羊毛也薅了。

  所以,我们国家要想总结这个经验的话,我觉得应该制定一个人才战略,我们也用这个方式,来去把全世界的人才往中国吸引,这样才比较好,是吧。

  所以说基础教育方面就是这样。

  为什么用外国教材不对呢?我拿我儿子做例子来说,我儿子在英国接触的基础教育,他虽然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但是他并不认同中国人比外国人优秀,他入了英国籍,他就再也不想回中国。所以,这个孩子过早地接触国外的教材的教育,国外的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国外的意识形态的教育,不是中国的国学的话,那我们的确能把这个人才培养成为一个科技型人才,但是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人才培养完了之后,他不认同中国文化,不认同祖国,不认同祖先,最后他不愿意留在中国工作,那这个孩子他就成了别人的人才。所以,我理解习总书记说的话,我们一定要明白为谁培养的问题,怎么培养人。我们如果明白了为谁培养接班人,我们就应该知道怎么培养人。如果为了中国世代崛起复兴培养人的话,那我们就应该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去培养这个人才,让他们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先,社爱自己的民族,以后在中国去发展、服务。即便是到国外去留学,也只是为了学他们的技术、学他们的科学、学他们的方法,最后回到中国来建设中国。这才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谢谢刘博。

  苏兴:这个问题我想还有另外两个角度可以去思考。

  首先第一点我特别同意刘博的(看法),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我认为一点也不亚于西方,在基础教育阶段,至少九年义务教育,孩子的学习能力、知识体系建构,和他们整体的语数外学科的掌握,都不低的,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也认识很多从西方过来的一些中学生、小孩子来学我们的一些国学的课程,他们这方面基础知识并没有多突出,但是他们的素质确实还是比较高的,也是这次“意见”改革的一个方向吧,就是增加素质教育,这是一个角度,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不差。

  第二就是我如果是用国外的教材和课程体系,我们国家的监管、考核有的时候难以把控,这就导致实际上很多的不是很优秀的这样的国际学校,包括民办学校之中的课程体系,实际上实施得不好,家长并不知道,也无从考核,甚至他的孩子和周围的孩子比,在考试的时候到底考成什么样,基础知识学成什么样子,不知道,导致很多学校在浑水摸鱼。如果说统一的教材,我们不允许使用西方的教材,这样的考核机制相对比较公平,家长能真正知道孩子学到了什么。

  我认为从整体教育的管理上来说,对国家是有利的。这两点进行补充。

  主持人:这一类学校未来会怎样发展呢?会被关停吗?

  刘煜炎:这是政府要考虑的事情。

  主持人:二位嘉宾觉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这个新的意见,对中国未来教育产生哪些新的影响?

  刘煜炎:我觉得这个影响是非常面的,因为它把握了我们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告诉我们素质和德育,和民族复兴是重要的。这个素质当中创新是最重要的素质,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素质,还有就是德行高,能够向善利他,能够热爱祖国,能够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最重要的品质。所以,我觉得它的方向是对的。

  第二,它所告诉我们的一些手段,据我看,大部分都是非常创新,也都非常简单可行。

  所以,我觉得这个文件,在改革开放40年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一个重大的一个转折点的时候,这个意见应该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它会对中国的教育起到正确的推动作用。但我希望就是落地的那些政策、落地的那些行动要准确和恰当一点更好。

  苏兴:我认为给家长一个更宽的视角,去观察教育,去观察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会有多重的全方位的一个选择的空间,不仅仅是局限于某所学校和分数,这个意见会给中国的教育,让孩子综合的素养,让国家的竞争力会提升很多,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找到他自己人生的定位,会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这个政策的话会受到学校的办学者欢迎,能让家长们得到获得感吗?

  苏兴:我认为对一个有良知的办学者来说,他会理解和欢迎的,至少对我们学校来说,我们是特别希望这个政策能够实施下去。

  主持人:谢谢网络前的网友,谢谢二位嘉宾,今天我们的直播就到这里结束。

想让娃出国留学,国际学校怎么选?新浪国际学校家长群了解一下!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